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核心素养“三位一体”的课堂表达

数学核心素养“三位一体”的课堂表达


依据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对 “我们到底为何而 教?”这个问题作如下回答: 我们必须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教,也就是 为发展学生的心智而教,也可以说是为发展学生的 学习力而教,为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发 展自己而教!
二、“学习力”导图给我们的启示
三、 “三位一体”的课堂表达结构图
• 核心素养的培育仅仅局限在课程建设层面, 是不可能得到校本化落实的。落实核心素养必须 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变革和形成 的“三位一体”的课堂表达为保证。“三位一体 ”的课堂表达可以用结构图描述如下:
பைடு நூலகம்
创设有意义的问题与情境
1. 多样化的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有联系的情 境,与公共常识或职业领域相关的情境,设 计科学知识与现象的情境,数学问题情境; 2. 有意义的问题: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强调通 性通法,有助于培养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3. 加强数学建模的教学:
– – – 作为数学教学途径的建模; 作为数学活动的建模; 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建模
理不甚了了,只是做习题的机器。这样的教育体
系,难以培养出什么数学人才。”
• 李邦河院士:“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 技巧.技巧不足道也!” • 概念教学常常采用“一个定义,几项注意”的方 式,以解题教学代替概念教学的做法,严重偏离
了数学的正轨,必须纠正.
• 否则,学生在数学上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结果
过程1:对问题情境的数学化
1. 确定现实情境中一个问题的数学特征及关键变量; 2. 确认问题或情境中的数学结构(包括规律、关系和模 式); 3. 简化一个情境或问题,使其更有利于数学分析; 4. 在建模过程中弄清各种限制和假设,并逐步简化背景; 5. 利用恰当的变量、符号、图表和标准模型对问题情境 进行数学表征; 6. 用不同的途径描述问题,包括数学概念和数学假设的 利用; 7. 理解和解释用于描述同一问题的现实情境语言和数学 形式语言之间的关系; 8. 把问题转译为数学语言或数学表征; 9. 把问题化归为已知的问题或者数学概念、事实、程序; 10. 利用技术去凸显隐含在问题情境中的数学关系.
可能是对数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知之甚少,“
数学育人”终将落空.
• 数学是用概念思维的,在概念学习中养成的思维
方式,其迁移能力也最强.
• 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书
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中体验数学家概
括数学概念的心路历程,领悟数学家用数学的观
点看待和认识世界的思想真谛,学会用概念思维
(一)发展“学习力”的教学方式是核心 素养获得课堂表达的关键
1.通过层次化教学方式,实施指向核心素养的差异化教学 案例 构建层次化资源,线上线下自主学习 。 2. 通过整体化教学方式,横向联系指向核心素养。 案例 圆锥曲线的教学,整体—部分—整体。 案例 数学概念的教学
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
过程2:运用数学概念、事实、程序和推理
1. 设计和实施各种解题策略去发现数学结论; 2. 利用各种数学工具/技术去获得精确的或近似的 结果; 3. 运用数学事实、规则、算法和结构去发现数学 结果; 4. 能够在解题过程中操作数字、图形、统计数据 和信息、代数式和方程、几何表征; 5. 能够制作数学图表、构造数学对象,并从中提 取数学信息; 6. 在解题过程中利用不同的表征并进行相互转化; 7. 能够依据数学程序获得结果并将结果一般化; 8. 能够反思数学的论证过程并解释和判断所得的 结果.
,进而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
数学概念教学要整体设计
• 1.教数学概念的本质 • 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 • 数学: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 数学概念: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 . • 本质属性:共有性,特有性,整体性; 相对性: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性质是“本质 属性”,而可变的性质则是“非本质属性”。
课程理念
1.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提升素养
2.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主线,精选内容 3.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 4.重视过程评价,聚焦素养,提高质量
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 知名华人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兴冲冲地 赶到杭州,去与一群刚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数 学尖子见面。结果却让他颇为失望: • “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根本没有清晰的概念,对定
函数单调性
• 为什么要讨论函数单调性? • 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样的相关经验? • 如何刻画函数的单调性?(为什么用符号 语言)
函数单调性的抽象过程
问题1(从具体函数出发)
(1) 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一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 请根据函数 图像完成下面的填空:
当 x ______________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当 x ______________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数学的核心素养 “三位一体”的课堂表达
符合这五条标准的素养只有两个:一个是 人的感性能力,以“自我定义”及“情绪感 知及管理”能力为主,他把这类能力称之为 “心”的能力;一个是人的理性能力,以探 究意识及系统思考能力为主,他把这类能力 称之为“智”。因此,我把关注“核心素养” 的教育理解为关注人核心素养的教育。而 “心智水平”是影响一个人学习动力、学习 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及创造力的关 键因素。
• (1)概念教学的关键是揭示本质属性 • (2)凸显概念本质的基本策略是“变式教学” • 变化当中保持不变的属性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 变式是变更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特征的
表现形式,变更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
对象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
• 概念变式和非概念变式,统称为概念性变式.
• (2)凸显概念本质的基本策略是“变式教学” • 变化当中保持不变的属性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 变式是变更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特征的
表现形式,变更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
对象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
• 概念变式和非概念变式,统称为概念性变式.
3. 通过主题化教学方式,纵向联系指向核心素养 案例 函数单调性的教学 (既可以主题性教学又可以整体性教学)
函数的单调性
问题2
(1) 如何用数学语言表示“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及“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思路1:利用两点连线与x轴所成的倾斜角 思路2:利用两点连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 思路3:自变量与函数值增量的符号(导数的符号意义) 思路4:自变量与函数值增量的保号性(单调性的定义)
4. 通过问题化教学方式,纵横联系指向核心素养 5. 通过情景化教学方式,在生活化体验中培育核心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