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备课要求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_2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_2”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
乐平市教研室单起威
备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的一项艰辛的劳动,还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再创造的一项细致工程。
课备得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还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育方针的落实,它关系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因此说备课既是衡量教师基本功和专业水平的一个标志,又是衡量教师责任感的一把尺子。
切实备好课,有利于教学工作基本环节的落实,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利措施。
下面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师个体备课(课时计划)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目前教师备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一,机械摘抄。
教师对备课的意义认识不足,对课本、教参缺乏钻研,存在“以参代研”、照抄教参或现成教案,以应付差事。
即使借鉴特级教师教案,也有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之嫌。
第二,结构僵化。
教案里“千课一式”程式化现象比较普遍,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环节展示的全程,仅仅是教材内容、教参说明的机械翻版和重现,致使课堂教学过于刻板、缺乏多变、缺少生机。
还有的像是教学实录,不像是教学预设。
第三,教法呆板。
我们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不存在方法上的“百宝箱”。
下去听课,我们看到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不少,简单套用某种教学模式的做法屡见不鲜,实践中对某节课的教法缺少优选与创新。
第四,课型单一。
老师们似乎对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课型自身特点缺乏深究,在备课上缺少反映他们各自的“个性”的东西。
老师的教案中很少能看到练习课、复习课的全过程设计,更很少见到“典型错例分析课”、“思维专项训练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型的教学设计。
像这些课型教师或上课而不写教案,即使是偶尔看到有教案也不过是非常粗糙的框架。
第五,备用不一致。
从听课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上课与备课不统一,写在备课本上的教案,上课时用不上(有的另用几张纸写一份所谓的上课用的教案),这就能看出这样的老
师自己就否定自己备的教案。
暴露出一个问题:备课是一套,上课时是另一套。
我们说备课是为了上课,如果上课用不上,备课还有什么意义。
第六,教案过于简略。
教案只是教材内容的大小纲目或习题标号,看不出目的要求、方法步骤,这实质是备课不深入,不具体。
拿这样的教案上课,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管理者督查走过场。
从教师的备课本上看到学校领导有检查。
检查通用的评语有两种:一种是写个“阅”字标上日期,另一种是写个“查”字标上日期。
这样检查教师的备课,只看表面,不看实质或实际教学效果,谁的教案写得字迹端正、书面干净、详细些谁就受到表扬(但有一大部分是抄现成的教案)。
当然了,写详、干净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这不是唯一的标准。
我觉得要看教案的质量,首先要看教案中的启发性。
领导在检查教案中,对于那些设计问题富有启发性,重点内容让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所采用的好方法、先进手段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多少等,却忽略了应给予的评价,哪怕在教师的教案上,给予那么简单的一两句评语,也体现了个性,对教师来说也是个鼓励,不然,你说好,好在哪里,看不出来。
我们也相信领导在检查完备课笔记后都进行了认真总结,但在教师的备课笔记中也应该有所体现。
二、教师该如何备课
这里要谈的备课,是指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课内外练习题等等。
简单概括就是: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这两个问题。
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除了要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阅读教参,进行学期备课、单元备课以外,在进行课时备课时,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上课、学生学习的依据。
能否正确地使用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备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钻研教材的思想内容,把传授知识同思想方法教育紧密结合起产。
(2)要分析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其前后联系,明确其来龙去脉。
(3)要从本门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的目的和要求。
如:有些教材只要求学生理解,有些教材学生必须牢固掌握;有些教材只需学生掌握一般技能,有些教材则要求学生养成熟练的技巧。
(4)分清主次,详略结合。
(5)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和特点。
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体现教材特点。
(6)要明确基本训练的范围、内容和方法。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一个全面的和长期的训练计划。
对于每一节课的训练内容,都要明确、具体,使教师和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执行。
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创造以及特殊的才能。
(7)对于习题要注意精选和分类处理。
要明确每一个例题和习题的目的性,充分发挥每一个例题和习题的作用。
(8)安排好“讲”和“练”的内容。
什么样的内容宜于讲,哪些内容适合练,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用什么方法讲,用什么方法练。
在内容上要注意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而在方法上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
通盘安排好每节课讲、练的分量,以免学生负担过重。
2、备重点
搞好教学,也必须善于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就是说,要努力抓住重点。
(1)怎样确定教材重点?教材重点也就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
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的关系
教学重点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而
定。
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指教材重点。
3、备难点
切实掌握每一章节的难点,千方百计地围绕重点来突破难点,根据学生的困难所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
什么是难点?凡为大部分学生所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难点。
(1)难点来自教材
教材抽象。
抽象的东西就不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概念。
抽象的内容之所以难,主要是感性材料不足,学生理解不了。
处理这一类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多举实例,多做演示、学生多动手操作,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知识,化抽象为具体。
问题比较复杂,学生掌握它的规律性比较困难。
比如解决问题这一块,类型多,可用的方法也多,学生一时不易掌握其规律。
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办法,要坚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
到繁、由小到大的原则。
内容相近,容易混淆或容易发生误解的知识。
解决的方法是新旧联系、反复对比,从比较中见异同,从对比中分清正误。
(2)难点来自学生
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由于以往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难点也会各自不同。
难点不是绝对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的。
只要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做认真的调查研究工作,难点是不难确定的。
(3)难点来自教师。
由于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不同,钻研教材的深度,教学方法的优劣,组织教学的好坏也是造成难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4、备关键
关键是开启知识门的钥匙。
一个单元、一节课有许多内容,但是必有某一部分知识起决定作用。
把这部分知识学好了,其它知识就能迎刃而解,就能打开知识之门,顺利掌握全部教材。
正如一把锁,钥匙对准了锁眼,就豁然洞开,这就是知识的关键。
就像常说的诗有“诗眼”、词有“词眼”、题有“题眼”。
5、备学生
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知识、会学知识,提高能力,爱学习。
所以要彻底改变那种只见“物”(教材),不见“人”〔学生〕, “闭门造车”的状况。
教学和打仗一样,必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所谓“知己”就是教师对
教材做深入的钻研,所谓“知彼”,就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
有的老师也很努力,但是教学质量总也提不高。
就是由于没有结合学生实际。
备教材与备学生,后者更重要。
因为课本是死的,只要下苦功多钻研几遍就容易掌握了,可是备学生则不然,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得不多也不少,不深也不浅,既能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下苦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