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用电器海外分析报告

家用电器海外分析报告

中国家电企业投资分析美国市场进入分析一、美国近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分别为:二、美国的进出口与国内外投资状况2006 年美国前10 位贸易伙伴依次分别为:加拿大、中国、墨西哥、日本、德国、英国、韩国、法国、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

美国与前10 名贸易伙伴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8,963 亿美元,占美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5.55%,其中进口总额为12,377 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66.71%,出口总额为6,586 亿美元,占美国出口总额的63.49%。

2006 年美国与该10 个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继续扩大,其逆差总额达5,791 亿美元,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总额的70.79%。

美国主要出口商品为:化工产品、机械、汽车、飞机、电子信息设备、武器、食品、药品、饮料等。

主要进口商品是:食品服装、电子器材、机械、钢材、纺织品、石油、天然橡胶以及锡、铬等金属。

在2006 年,德国替代了英国,成为美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来源国,投资金额为226.83 亿美元;其他主要投资国依次是英国218.80 亿美元、法国196.82 亿美元、瑞士146.25 亿美元、日本87.17亿美元、澳大利亚68.66 亿美元、荷兰54.63 亿美元等。

三、美国资源以及各产业简介【资源】自然资源丰富。

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其他矿物有铜、铅、钼、铀、铝矾土、金、汞、镍、碳酸钾、银、钨、锌、铝、铋等。

战略矿物资源钛、锰、钴、铬等主要靠进口。

探明煤储量35,966 亿吨。

探明原油储量270 亿桶。

探明天然气储量56,034 亿立方米。

森林面积约44亿亩,覆盖率达33%。

【工业】 2005 年,各工业生产部门创造了20.7%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制造增长率为3.2%,工业产出的指数2004 年为115.5(以1997 年为100)。

工业就业人数约为0.32 亿,占全部就业人口的22.9%,制造业在工业中占有主导地位。

按2000 年不变价格计算,制造业2004年创造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85%,是美经济的重要基础支柱。

近年来,美产业转型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被淘汰或转移到国外,与此同时,信息、生物等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利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也取得新进展。

主要的工业产品有汽车、航空设备、计算机、电子和通讯设备、钢铁、石油产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闻纸、机械等。

【农业】农业高度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2005 年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1%。

农、林、渔等部门总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0.7%。

2004 年共有农场211 万个,耕地面积93700 万英亩。

粮食总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5。

【服务业】 2005 年服务业创造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3%,各项服务行业总就业人数约有1.1 亿,其中45.5%在管理、专业、技术类领域,33.2%在销售等领域,21.3%在其他服务领域。

最大的四家零售商为:沃尔玛、西尔斯·雷巴克、塔尔盖特、联邦百货。

最大的三家人寿保险公司为:大都会人寿保险、宝德信金融集团、纽约人寿保险。

【旅游业】在遭遇“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旅游业2001年、2002 年连续两年下滑,直到2003 年起才开始恢复,2005 年有超过4940 万人次的外国游客来美观光,较2004 年增长7%。

【交通运输】美国拥有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运输工具和手段多种多样。

2000 至2003 年产值分别为3137 亿、3061 亿、3104 亿及3178 亿美元。

与运输业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约占美经济总量的3%,吸纳了1/8 的就业。

四、语言无法定官方语言。

英语是事实上的国家语言(21,480万人,82.1%)。

其他主要语言有西班牙语(2970万,10.7%)、汉语(300万)、法语(140万)、塔加洛语(130万)、越南语(110万)、德语(110万)。

此外,还有其他336种语言在美国被使用,其中176种为本地语言。

五、人口3.07179亿(2009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次于中国、印度),人口密度32人/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78名,次于津巴布韦、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六、政府总统内阁制。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

总统通过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

政府内阁由各部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成员组成。

内阁实际上只起总统助手和顾问团的作用,没有集体决策的权力.七、我国家用电器产业的SWOT分析优势(S)1、国内电器产业规模增长速度快2008 年1~11 月,我国家电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012.58亿元,同比增长13.61%。

2008年11 月末,我国家电制造业资产总计为3990.08亿元,同比增长10.60%;企业数为2510 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64 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80.8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92 万人。

2、国内电器盈利增长能力强2008年1~11 月,我国家电制造业毛利率为13.9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06 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2.97%,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0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10 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4.4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08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13.14%。

3、中国家电行业科技实力增强一是加大了产品的技术开发力度。

特别是掌握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使我们的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并且能满足全球不同区域的不同技术要求。

在这个方面我们最突出的是研发和自主生产冰箱压缩机、空调压缩机等核心硬件。

今天我们的压缩机生产,不仅可以全面满足整机的要求,而且成为全球压缩机出口的大国。

今天国产压缩机的质量,甚至排在全球知名跨国公司所有供应商的第一位。

二是我们用技术创新,应对国际越来越先进的技术壁垒。

随着中国家电业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各国加大了知识产权的保护。

近年来,各国对进口产品的能效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整个产业链在针对这些技术壁垒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现在我们家电产品做到了能够通过优质的技术要求。

例如新修订的《冰箱一级能效标准》,接近功能的最高水平。

空调能效标准的一级能效指标,比欧盟的最高水平还高。

4、规模经济家电零售连锁业高速发展扩张实质上是零售业作为一种经营业态的胜利。

大量的零售终端极大的提高了其销售额, 随着销售额的不断提高, 能够带来采购价格、管理费用、运输物流成本等方面的降低, 从而直接带来同消费者的利益息息相关的零售价格的降低, 吸引大量的顾客。

传统的销售业态在与零售连锁的竞争中逐渐失利, 慢慢地退出竞争, 这也有利于家电零售业的发展, 规模经济效应也越来越显得明显。

劣势(W)1、供应商战略联盟零售商之间的竞争, 正在快速演变为以各自的核心供应商为后盾的企业链之间的竞争; 没有企业产业链的散兵游勇将很快被淘汰, 国外的零售商都有着当地雄厚的供应商的支持。

而国内的家电零售企业与各自的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并不是特别好, 经常有争端诉诸于法律, 像国美和格力之间“兵戎相见”等等。

以上这些矛盾, 大大削弱厂家与大型零售商的合作关系。

家电零售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矛盾的加剧, 影响着家电零售企业零售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2、管理滞后一方面国内家电零售业管理制度陈旧, 国内家电零售业大多起始于家族管理或高度集权式管理。

这种管理方法在企业的起始和成长阶段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当企业发展到较大规模, 销售额达到百亿水平的时候, 就需要科学、规范的制度来管理企业。

在这一方面国内企业暴露出的问题较多。

另一方面, 管理工具比较落后, 据了解目前国内大型家电零售商采用的管理软件仅限于门店和配送中心定时传输送货信息。

实时销售、实时库存量、实时利润状况远远未实现。

3、科技实力同美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美国作为传统强国,科技实力一直领先世界,尤其是电子产品科技实力雄厚,中国电器产品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就科技实力而言还是落后与美国的家用电器。

机会(O)1、美国家电产品的市场容量大,利润大,还有充分的开发空间。

按麦肯锡的计算,“对家电用品来说,美国市场的利润规模超过20亿美元,是中国市场的9倍”。

在美国家电市场立足以后,很容易再辐射到加拿大、中美洲、南美洲这一庞大的市场。

2、中国是美国家电产品第一大进口国、市场认知度己大幅提升。

中国家电产品对美国的出口量大,是美国家电产品第一大进口国,在中国家电产品出口中的比重也最大,中国家电制造业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己相当高。

美国市场的消费者也对中国家电产品有很高的认知度,认为中国家电产品价廉物美,对一千美元以内的中低价产品,购买中国产品是最好的选择。

甚至想去找不是中国制造的产品都很困难。

3、华商已大量进入美国流通业,发展势头喜人。

在美国十大城市的商业区,由华人经营的家具店、灯饰店规模越开越大,服装店、礼品店越来越多,五金电气店的价格越来越便宜,我们有理由认为,在美国开设中国家电连锁店或家电超市的时间确实己经到了。

美国华商在上面这些行业都有许多成功业者。

而以目前许多中国家电流通企业的强大实力,想信到美国会比美国华商们更能有所作为。

4、在美国设立中国家电零售业,可以将中国的家电品牌成批带进美国。

中国品牌家电产品进入美国主要应该靠自已去建立销售平台或销售网络,一旦有了这个销售平台,我们就有了很大的主动权,就可以自由的将中国许多工厂的家电品牌成批的带进美国。

中国家电超市可以以一个行销品牌作平台,打广告、作宣传,既让消费者全面了介中国家电的发展现状,提升中国家电品牌的总体形象,也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如同美国家电连锁店Bust Buy及Sears一样,在销售中国家电产品,提高中国家电产品品牌知名度与经营效益的同时,也打出了中国家电的行销品牌。

这是任何一个家电生产厂自行设立专卖店难以达到的效果。

5、美国市场是国际市场的制高点。

美国市场十分成熟,公认是国际市场制高点的标志。

不进入美国市场,很难说算得上进入全球市场,如果你能进入美国市场,到其他市场都可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对中国500大企业中的家电企业,或家电行业中的前20大企业,以美国市场作为主攻,是开拓国际市场的上策。

威胁(T)1、生产成本提高。

美国人工费用是中国的8-10倍,其它各项开支也远高于中国,因此在美国设厂的生产成本会大幅提升,使中国产品低成本的优势难以体现。

中国虽有一些企业在美国设厂生产,但没有几个有五年以上历史,五年是考核一个新设工厂成功与否的最短时间,因此,至今仍缺少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与推广。

2、规模经济难以在短期实现。

规模经济是家电制造业盈利的主要条件。

但企业到美国设厂,从选址、建设、设备安装、员工培训、零部件配套到稳定生产要有三年以上时间,市场开拓又要有一个不短的过程,因此工厂发挥生产能力的时间要长达5-8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