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业现状的调查报

农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县立足县域资源优势,重点实施生态特色农业“四百一菌”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即百万亩用材林、百万亩油料植物、百万亩林下水域经济、百万亩优质果产业,“一菌”即食用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以来,我县以发展“三特”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三特”水果、烤烟、食用菌、中草药等产业,初步形成了“三特”水果、食用菌两大优质特色产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粮食总产量6.6万吨。

实施超级稻高产示范项目,平均亩产656.5公斤,比面上平均亩产增89.5公斤。

特色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去冬今春种植核桃 2.6万亩,全县核桃面积达20万亩;种植毛竹5000亩,种植“三特”水果3万亩,全县**珍珠李面积达8.6万亩。

今年种植甘蔗3400亩、蔬菜12.5万亩、烟叶2600亩、蚕桑1.15万亩、食用菌万棒,中草药2.5万亩。

科学规范养鱼2.6万亩,养殖示范基地10个,生猪出栏1.53万头、鸡出栏638万羽。

(二)产业经营能力不断增强。

围绕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培育和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龙头企业。

当前全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2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1家。

按照“立足产业、分批建设、突出重点、强化辅导、整合资源”的原则,加快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全面提升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质量、竞争力和带动能力。

当前全县农民合作组织达98家,农户覆盖率达23%以上,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在全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体达4家以上,家庭农场14家。

(三)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中国油桐之乡”、“中国山鸡之乡”、“中国金花茶之乡”、“中国**珍珠李之乡”等金字招牌越来越亮,“**珍珠李”、“**油桃”、“都隆香米”、“尧山茶”等特优产品的名气越来越响。

同时抓好示范区、优势产业带、特色产业带和已认定基地的产品申报工作,不断提升特色品牌效应。

当前,共开展“三品一标”基地认证3个,无公害大米认定面积24990亩、无公害杨梅基地认定面积21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860亩。

正在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家,申报绿色食品认证2家。

(四)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以来我县实施各级科技项目14个,总投资规模1000多万元,建设**珍珠李产业(核心)示范区,推进**万亩核桃核心示范区建设,力争建成自治区级向阳和市级**、**特色农业示范区,建成县级“高仁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各乡镇创立1个以上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三特”产业提质增效。

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加大农业产业技
术培训、指导、跟踪服务及帮扶力度,抓好“三特”农业种植管护工作。

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每年按专业对乡镇农技人员集中培训15天以上,每年至少有20%的基层农技人员参加系统技术培训1个月以上。

加快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全县培育种植能手500人,养殖能手50人,农村加工能手200人,农机手150人。

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培养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每年带动农户20户以上,当前全县农业科技示范户达到户。

(五)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实施“五小”(小水池、小塘坝、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工程,全年水库除险加固完工4座、新开工建设2座,全县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资金全部落实。

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达30万亩,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当前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21.3%。

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建立,动物防疫开展面达100%。

从调研的情况看,虽然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总体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

**特色农业品牌多,但优势特色产业的规模还不大,如**油桃、黑山羊等特色产业规模不大,总量较少,特色农业“有品牌、无规模”的现状仍未根本
改变,特色农业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

另外,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等,仍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

当前全县虽成立注册了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依然相对较少,同时有一部分协会是与农户之间没有利益关系的、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缺乏资金、技术,特别是缺乏能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导致真正能够完成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实体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很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

(三)龙头企业带动增收的能力不强。

我县龙头企业与外地企业相比,规模和实力都相对较弱,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农户增收能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弱。

同时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还较低,只能进行简单的初加工,精深加工的不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难以真正形成规模,产业竞争力不强。

(四)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开发难度大。

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涉及千家万户,矛盾很多,流转困难。

一是土地承包时,土地肥瘦不一,要大搭小、好搭差,使大块的土地被分割成条条块块,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