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雨教学设计2020

春雨教学设计2020

春雨教学设计2020《古诗两首》——《春雨》教学设计合肥市关井小学韩娟教材分析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原题为《春夜喜雨》。

课文节选了其中的前四句。

全诗围绕一个“好”字而写,前半部分写春雨发生的时节,传达赞美之情。

后半部分描写了春雨的特征,具体写“好”。

学情分析对二年级学生而言,古诗的学习,重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现在正值春天,利用身边的春景图导入新课,再以唱春雨的形式结束课文,激发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同时,渗入“解句义、读诗法”的教学,教给学生学诗、读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花草贴纸学生:搜集杜甫的资料教学目标1、会认读“乃、随、潜、润、细”,会写“乃”、“随”,知道这些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学会“先理解字义,再将其带入句中,理解句义”的学习方法。

4、学会“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入感情”三步读诗法。

5、感悟诗歌内容,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意思,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赏春景,导诗题1、播放春景图。

2、师:同学们,看,红花绿柳、万物复苏,满城春景、美不胜收。

这勃勃生机可离不开绵绵的春雨。

3、师:春雨给了你怎样的感觉?(2人)4、师:听得出来,你们都很喜欢春雨。

是啊,春雨潇潇,洒落大地,点开了花朵,染绿的小草。

它就像一位魔术师,带来了一片生机。

(相机贴花草图)5、师:唐代大诗人杜甫也很喜欢春雨。

今天,我们就跟随他,感受一千多年前的那场春雨。

请大家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空试题。

6、师带读诗题。

二、知诗人1、师:我们都知道了这首诗的作者是——生接:杜甫。

(师带读)2、师: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他呢?(生介绍)3、师:预习得真充分!杜甫,有诗圣之称,与李白同称为“李杜”,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师: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走进大诗人杜甫的笔下,读读这首诗。

注意: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开始吧!(生自读古诗)2、师:读好的同学身体坐直示意老师。

谁愿意读一读诗的第一句?(指生读)3、师:评价下,他读得如何?相机指导读好字音①当:“dāng”后鼻音。

②生:“sheng”后鼻音。

③乃:“nai”鼻音。

(相机指导字形:乃,独体字。

第一笔横折折折钩,横,略向右上斜,撇,在横与竖相交的地方起笔)④好:除了这些字,这句话里还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好,它是多音字)它还有个音,读什么?(好)组词?(生组词......)在这个词中,它读几声呢?(指:好雨)雨也读几声?(三声)两个三声的字连在一起,第一个三声变——生接:二声。

(再读:好雨)4、师:谁再来读一读第一句?(2人,齐读)5、再来看看第二句话,谁来读读?(指生读,师生评议)①随:平舌音。

读音上我们了解了,那哪位小老师提醒下大家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生交流师总结:随,先写“双耳旁”,再写“有”,最后写“走之底”。

随随随——生接:左右结构,“双耳旁”。

让我们一起把它送进田字格。

)②润:翘舌音,前鼻音。

③潜:前鼻音。

④声:后鼻音。

(第一句也有一个“生”,不过它们同音不同形,要怎么区分呢?)⑤风:看清楚韵母是谁?6、师:一起再读读第二句。

(齐读)7、师:想要学好诗,第一步就要读准字音(相机贴纸),大家已经做得很好了。

现在去掉拼音,你能读好吗?同桌互读。

8、师:说停——就停。

你的同桌读得如何?请点赞。

(指名2人)9、师:这两位小诗人读得都很好,因为他们都读出了——生接:节奏。

10、师:是啊,学好诗的第二步就是读好节奏(相机贴纸),现在我们男女生串读,合作来把这首诗的节奏读好。

(男女生串读)11、师:男女生合作的很好,现在看看四大组合作的如何?(大组串读)四、释字词,明诗意1、师:同学们读得可真美啊!那么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再读读第一句,看看你已经读懂了哪些词语。

2、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师生交流)①知:知道。

②时节:季节。

③当:正当。

④乃:就。

3、师:字词的意思知道了,把它带进句子里,就能理解句义了,试试看。

(生自由说说句义)4、指生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2人)5、师:通过小老师们对第一句的翻译,我们知道了诗人杜甫笔下的雨,是场什么雨?(好雨)6、师:为什么说它是好雨呢?(知时节。

是啊,正当大家需要的时候下下来。

)①谁会需要这场雨?②如果你是花草,你想对它说什么?带着你的感谢读一读。

③多么善解人意的雨啊,让我们再一起谢谢它。

(齐读)7、师:这场雨,不仅好在“知时节”,还好在哪呢?请同学们用刚刚学会的学习方法,先读懂字义、词义,再把它们带进句子里理解句义。

遇到不确定的,可以向字典老师请教,再和同桌讨论讨论,开始吧!8、师:谁来分享一下你收获了哪个字的意思?(师生交流)①随:跟随。

②潜:悄悄的。

③润物:滋润万物。

9、师:字词都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就不难懂了,哪位小老师来试着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①可是雨啊,你为什么要夜里来呢?(评:真是个善良、体贴的——指“好雨”,生接读)②除了下在夜里,这场雨还有什么特点?(小)③从哪里看出的?(润物细无声)④还记得夏天的雷阵雨吗?怎么样?这春雨呢?⑤是啊,小雨是踮着脚来的,来的小小的,轻轻的,它为什么要悄悄地来呢?(果然是场——指“好雨”,生接读)10、师:谁能把这种悄悄来,悄悄走的感觉读好?(指名读第2句,齐读)11、师:这么一场好雨,相信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他说。

现在就带着你的感情,让我们一起读读全诗。

(相机贴纸读入感情,配乐读。

)五、拓展总结,布置作业1、播放春雨动图:经过一整夜的滋润,小草更绿了,花儿更红了。

前几天,咱们这儿正好下过一场春雨。

走在春雨落过的土地上,你的心情如何?呼吸着雨后的空气,你的心情如何?2、师:诗人杜甫和大家一样,心情很是愉悦,于是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春夜喜雨》,本课就是选自于它的前半部分。

3、配乐读《春夜喜雨》。

4、师:这么优秀的作品,若是能用音乐唱出来,岂不是更好?让我们跟上水调歌头的曲子试一试,看看你是不是已经会背了?(配乐唱《春雨》)5、师:春雨如此之美,我竟舍不得离去,就请同学们利用课下时间,再搜集几首有关春雨的小诗。

板书设计春雨好雨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入感情一、导入新课:1、学生展示收集的与乡愁有关的诗词2、(师配乐深情朗诵)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白头,有一种情,一点点,就能牵动你的心,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他的影,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温馨……同学们,这首小诗,曾让著名的台湾女作家琦君几度午夜梦回,泪湿枕巾。

那么,是什么样的酒和情?又是怎样的人和事,会让她如此念念不忘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近琦君,一起来听她把酒话往事,遥寄心中情。

共同来学习琦君的这篇回忆性散文。

(板书:春酒)二.板题、示标:1)、了解作者、积累词语。

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体味文中蕴含的对故乡、对亲人的深厚感情。

4)、检查预习:枸杞、薏仁米、炮制、挑剔、家醅、顾名思义。

学生抄写词语,给红色字体注音,学生朗读。

三、知文意:我们说好酒要品,好文章要读。

台湾著名的作家白先勇先生说:“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本文“承载着哪些记忆?”(什么酒?什么情?哪些人?哪些事?——构成了作者最美好的回忆?)1、交流上述思考题。

(板书:“我” 母亲乡邻)。

四、赏细节:1、有人说:“读琦君的散文是一种享受。

”她的文字清新、素淡,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如。

尤其她散文中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形神兼备。

前面白先勇先生说“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现在我们来给这旧相簿翻新几张相片。

接下来交给大家一个任务:在咱们班成立一个摄制组,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对童年的琦君、母亲、乡邻中任选一人拍摄几张相片。

如果你是摄影师,你最想选择哪个人或物?给他拍摄哪几个镜头?并说说你的镜头要表现的是什么?如果我是摄影师,我最想拍摄的对象是。

我要拍的这张照片的理由是。

我的这个镜头想表现的画面是。

学生默读——分组讨论——代表发言2、小结。

(拍摄人物往往要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服饰等细节,看哪组同学眼光独到,最有摄影师的潜质。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而课文中就有许多这样有情趣的细节描写。

① 能体现儿时“我”的童心童趣的细节。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句式比较。

赏析比喻句。

)(思维操:粉笔)学会挑选最贴切的喻体。

② 能体现母亲身上的那种勤劳、善良、温柔、慈爱、质朴、热情的细节。

③ 能体现乡邻淳朴厚道的细节。

五、感乡愁:同学们发言非常踊跃,非常精彩。

我想这归功于作者琦君细腻的表达,我们也要像她那样善于捕捉生活的细节,使我们笔下的文章也变得充实而感人。

1、提一个问题:前面白先生提到“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

”课文中有一个句子很好地概括了这些美好的情感,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板书:道地家乡味)2、想像一下:作者行文至此,是一种什么心情?(语速、重音)(深深的惆怅)(板书:纯真的童趣、美好的母性、淳朴的乡情) (强调解题方法:抓字眼——挖信息——诉感情)3、作者如此思念故乡,一定和她的经历有关!琦君奶奶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1949年迁至台湾,1983年定居美国。

自从去了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没有回到过她的故乡——温州。

她在乡书中曾深情地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

”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奶奶怀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永远地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

临终前,她在病榻上还一再念叨: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啊……。

最后,她的骨灰被带到了家乡温州,了却了她的心愿。

是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故乡才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

六、诉真情: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故乡,对于故乡都会有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

鲁迅对社戏里吃过的罗汉豆念念不忘;汪曾祺对故乡端午节的鸭蛋念念不忘;而琦君魂牵梦系的是母亲所酿造的八宝酒。

那么我们呢?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背上行囊走四方,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但总有那么一些夜晚,会有一些东西触动我们柔软的心房,让我们想起慈爱的父母、质朴的乡情、熟悉的故土家园……那么最能引发你的故园情怀的会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2、老师相信:不管你将来身居何处,故乡一定会是你心灵永远的归属。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杯浓浓的春酒。

七、测试(100分)1、给红色字体注音(5╳9=45分)碗盏枸杞薏仁米橄榄门槛家醅两颊酿挑剔2、本文记叙了童年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0分)记叙了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三件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民风,人情的赞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