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发和利用

民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发和利用

民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发和利用
民族民间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活泼有趣,具有群体性、活泼性、对于场地、玩具、时间、人数没有太高的要求等特点而备受幼儿的喜爱。

而且民族民间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满足幼儿活动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在游戏中促进了幼儿感官、动作、语言、智能、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所以,关注幼儿的发展就应该关注幼儿游戏,关注幼儿游戏,就应该关注民族民间游戏。

但由于现代玩教具的普遍大量使用和其他种种原因,有相当多、相当好的民族民间游戏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已濒临失传的境地。

所以,幼儿园应重视民族民间游戏的继承与创新,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有机融入民族民间游戏,促进民族民间游戏的开发和利用。

一、民族民间游戏的特点和价值
1、民族民间游戏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民族民间游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他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最主要原因就是那些游戏好玩、有趣,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像“木头人”、“瞎子摸拐子”、“捉迷藏”等充满了孩子式的幽默;而“甩泥炮”、“砸方宝”、“打弹珠”等游戏,则显示了孩子之间的竞争;“跳皮筋”、“跳房子”、“踢毽子”、“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则动感十足,能让孩子奔跑跳跃,满足孩子爱动的需要,这样的游戏,怎能不好玩?
民族民间游戏好玩,还因为孩子在游戏中可以自己说了算,可以自己选择游戏、选择玩伴,自己准备游戏材料、自己协商游戏规则、自己决定游戏的情节发展、充分表现自己的游戏才能。

所以,民族民间游戏充满了趣味性,给幼儿的生活带来娱乐,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

2、民族民间游戏具有群体性和活动性
在民族民间游戏中,很多游戏都是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孩子在一起才能玩,比如“藏猫猫”、“跳皮筋”、“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抬花轿”……这些游戏既是一种群体性游戏,有合作有竞争,同时又充满了活动性,孩子可以充分调动身体的各部分器官参与游戏,所以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经久不衰。

3、民族民间游戏中童谣与游戏相伴
说到游戏与童谣,大家印象最深的肯定就是小女孩跳皮筋时念的那首朗朗上口的童谣:“小皮球,圆溜溜,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儿童的拍手游戏,伴随的童谣更多,如“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小鸡叽叽叽;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扎小辫;你拍三、我拍三……。

民族民间游戏只要是有节奏性的运动,就总是离不开这种节奏分明、韵味十
足的童谣。

游戏诞生了童谣,童谣又丰富了游戏,使游戏更轻松、更富有情趣。

4、民族民间游戏对空间、人数、场地、时间要求不高,随机性很强
民族民间游戏对场地、空间很少要求,不需要太广阔的场地,也不需要高档的设备设施,在家门口、在操场、在路边,只要有孩子,就可以随时开始游戏。

很多游戏,两个人可以玩,三个人也可以玩,更多的人也可以玩,所以,也没有人数的限制。

至于时间,可长可短,只要孩子有兴趣、喜欢玩,哪怕只有一小段时间,在简陋的场地上,就可以三五成群、自由地玩耍。

5、民族民间游戏的玩具大都是自制,可以因陋就简,利用自然材料、废旧材料自制玩具、成本极低
民族民间游戏也需要玩具和游戏材料,但玩具一般都是极其简陋。

“跳绳“游戏只需要一根绳,”翻绳“游戏需要几根长皮筋,”丢沙包“需要几个沙包,”打弹珠”需要玻璃弹珠,”摔泥炮”需要湿泥,所有这些都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孩子也可以加入到玩具的制作之中,而且玩具充满变化,既可以节省财力,又可以使孩子感到其乐无穷。

这是利用现代成型玩具进行游戏所不能代替的,这也是民族民间游戏值得大多数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开展和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民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发和利用
(一)民族民间游戏的挖掘和整理
民族民间游戏能给孩子带来无穷的童年乐趣,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这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并加以好好开发、利用。

民族民间游戏历经数代人,种类繁多,玩法各异,但因为民族民间游戏大都在孩子们之间口口相传,有一些年代久远、几近消失。

现在年轻教师儿童时代玩的也不是很多,而且教师记忆中的民族民间游戏有些已经模糊,所以有必要把民族民间游戏认真加以挖掘整理,作为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之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价值。

1、搜集
即搜集各种人群记忆中的民族民间游戏,并记录下来。

首先,可以发动全园教职工,请大家说一说、玩一玩,把彼此了解的民族民间游戏都记下来。

其次,可以在家长群体中搜集,发动所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请他们把自己玩过的或了解的民族民间游戏带到幼儿园里来。

再次,查找图书杂志,尤其是电脑网络等媒体资源,寻找各地流行的民族民间游戏。

2、分类整理
在搜集的民族民间游戏中,我们需要进行整理、分类。

可以把游戏按照益智
游戏类、语言游戏类、体育游戏类等进行简单分类,然后按照一个基本模式,整理每一种游戏,探寻每一种游戏规则、所需玩具材料、对幼儿能力的要求和适合的年龄段。

3、选择
游戏的种类不一样,玩法不一样,对孩子能力发展的要求就不一样。

有些游戏适合3—6岁的孩子,有些游戏适合5—9岁的孩子,而有些游戏可能7、8岁以上的孩子才能玩。

所以,在搜集整理的基础上,我们要筛选出适合幼儿园3——6岁年龄段幼儿特点的游戏。

像木头人、丢手绢、跳绳、跳房子等游戏都非常适合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但像撞拐之类的游戏并不适合幼儿园的孩子,容易出现安全问题,需要谨慎做出选择。

还有一些游戏,带有一些封建糟粕的东西,也需要舍弃。

(二)、对民族民间游戏进行改编
选择出来的民族民间游戏,有些可能已经很完善了,可以带领幼儿玩了,而更多的游戏可能需要改编,才适合幼儿,或者可以通过不断的改编,使游戏更具有趣味性和发展价值。

改编民族民间游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玩具和材料
民族民间游戏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玩具和材料,这些玩具一般都是自制的,现在很多人不会做了,比如抽陀螺,原来都是用木头做,低端镶嵌一个小钢珠,玩的时候用鞭子抽,转的时间越久越厉害,甚至可以抽得它飞起来又落下。

现在这种木制陀螺很少见了,而且用鞭子抽也不安全,不适合幼儿园的孩子。

市场上买的塑料陀螺,好看但不太好玩,不用自己努力,上弦就可以转。

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陀螺,如可以利用牙签盒卡片、牙签和小中药盒、笔杆和光盘等制作简易陀螺,不用鞭子抽着玩,而是用手捻着玩。

这些游戏的乐趣,不仅在玩的过程中要努力,手的动作要协调、要有力度,而且幼儿可以参与玩具的制作,如用牙签和卡片做陀螺,可以在卡片上涂画各种颜色,转动时卡片上的颜色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还有很多游戏,改变玩具和材料的过程,也是不断改变玩法、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和刺激性的过程。

如挑小棍,原来孩子们玩这个游戏,主要采用冰糕辊,现在在幼儿园里玩,既可以用冰糕辊,也可以采用筷子、竹棍、吸管、牙签等,相对来说,用筷子等粗一点的棍子挑起来简单,而用牙签这样的细小的棍子挑起来难度大。

2、改变场地布置
民族民间游戏一般对场地要求很低,很少有游戏需要特定的场地布置,比如跳绳、丢沙包、跳皮筋等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场地布置。

但也有一些游戏需要场地,如跳房子,需要在场地上画出格子,那就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画出不同的格子,由易到难,逐步增加游戏的挑战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