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冯小兵 2012115148 城环学院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学习和工作经历,从教育学的角度上审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现行的教育制度,教育结果能不能实现我国的所确定的教育目的?能不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寻找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形成的过程,提出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传统中,虽然没有科学教育(专指自然科学教育)的提法,但实际的科学教育活动始终存在着。

我们都是从中小学中走出来的,我们的中小学与以前以私塾为形式、以四书五经为内容的传统教育大有不同,传统教育我们知道没有自然科学,只有人文科学。

中小学现行教学计划和大纲所规定的自然、物理、化学、生物、环境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等课程,都是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渠道。

科学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科技素质、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国外的做法相比,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明显存在着质量差、效益低、内容陈旧、方法落后、不受重视、教育的不公平(城乡、区域)、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缺乏融合、教育者的科学素养、学校管理者的极端功利等问题,原因在于完全将教育的目的曲解,或者完全相悖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现将存在的问题陈列如下:一、对科学教育的内涵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科学教育目标1.中小学的教育者对科学教育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自然科学的层面上,缺乏对其深层次的认识。

所谓科学教育顾名思义是指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教育。

这里所说的科学素养并不是单指自然科学,它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

更强调的是一种统筹、协调的方法。

然而,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者完全将其理解为单一的自然科学教育,所以他们强调的标准答案,强调的是题海战术,他们强调的是权威。

在权威这方面向上看齐,在九十年代末,刮起了一股黄冈热,都向黄冈中学的教育看齐,买资料、买书只要是黄冈中学出版的或者是黄冈中学的老师出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拥而上,但是只是形式而已,在根本上仍是老的一套。

这样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家庭的经济负担等问题。

然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却没有任何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具体的科学教育目标。

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中,科学教育目标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但在我国宏观的教育目的之下,有德、智、体、美、劳等层次的目标,也有微观层次的各科教学目标,却没有规定科学教育目标。

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学教育发展,而在西方对孩子的教育和我们截然不同,他们在孩子进校之日起就为他们设计了一整套教育计划,并且在某一个年龄段就有与之相对应的教育。

而我们中国,完全不同,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教育是为教育而教育。

二、中小学教育质量差、效益低、内容陈旧、方法落后,新课改步履维艰。

在中小学里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老师和学生每天都干同一件事,周而复始。

从早上起床,上早操,上课,中午吃饭,午休,上课,吃饭,睡觉。

是真正的从家到学校再到家的两点一线式,根本上还是停留在古代私塾的程度上。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唱教育改革,尤其在2004年在高中实施学分制教学模式,这样在名义上给了学生自主学习,自由选课,流动式学习的权利,并且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好多新的学科,比如劳动技术、多媒体技术、社会实践等,以前没有的。

并且在有些传统学科里也增加了不少内容。

这些从制度层面上讲是根据学生需要,符合学生的发展。

但事实上只是增加了课本,增加书本费,三年后有一大半的书本是没有用的。

民间有这样一句话,教育改革只是幌子,而实质是为了养活一些人所实施的一种手段,这是从经济角度上讲。

从教育育人的角度讲,老师仍然运用以前的那种纯粹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讲授,内容仍是传统教学内容,根本就没有体现新课改的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全面发展的理念。

我们知道,在两千年前的孟子就已经提出启发式的教育方法,而如今新课改的理念就是用“启发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师自身素质问题中小学教师素养不足也是造成中小学生素养偏低的又一重要的原因。

相对于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而言,课程结构常常是滞后的。

这一特点对教师的素养、科普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仍然习惯于满足于向学生灌输老面孔的经典知识,没有意识和能力展示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只看重能获取高分的知识条文,轻视蕴涵于知识条文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甚至在中小学教师身上有一种将教育分化的倾向,我们知道教育的两个重要的方面是育人和成才,随着应试教育的发展,成才已成为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说白了就是升学率的问题,但我们知道二者是相互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育人的地位更重要一些。

这种状态有碍于科学知识在中小学生中广泛普及和受教育者全面健康发展,在本质上也与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悖,与素质教育理念相悖,于我们的教育目的相悖。

四、与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相悖。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而我们的教育现实中往往是重此轻彼、顾此失彼的片面的教育模式。

1.在中小学教育管理者或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里,智育已经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孩子考试得高分是展现自己的手段,或者比较文明一点说是体现自己个人价值的方式,这种错误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行为工作。

还有更让人费解的观点,现在教师普遍这样认为:他们是对家长的负责用来衡量自己工作的水准。

而我们知道教育是以受教育者为主体,而并不是以家长为主体,这样在无形当中犯了一个很极端的错误。

这样的教育者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这样教育无从谈起,与奴隶主、封建地主教育有什么区别了?2.德育虽有虽无,很多时候德育往往处于智育之后,有的只是标语高高挂起或是应付上级的手段或是制约和惩罚那些学习不好,低能的学生的老师的个人技能,真正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的中小学不复存在,至少在我所上的学校没有实质性的,只有标语,只有横幅3.体、美育各自一家,应该说我们的教育中的体、美为教育服务,应该完全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中,而我们的体育好像是为体育特长生开设的,并且在其中又有一个问题就是智育和体育的分离。

美育也是一样,记得上初中时有一段时间对美术很感兴趣,常常在课外活动去学习画画,但是时间不久就迎来了很多非议,包括我们的班主任都曾经警告过我,说如果这样的话你的中考就很可能……等等,于是乎我就中途放弃。

4.劳动技术教育的缺失。

所谓劳动技术教育是指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教育概论)他帮助学生把脑力和体力结合起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我们的就业和生活打下劳动技术基础。

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它与考试距离较远,这也注定了他被人忽视和他的缺失的命运。

回想我受教育的历程,在我的大脑中不存在这门学科,我从来也没有上过,但是我有课本《劳动技术与生活》至今还没有一个人翻过那本书。

话说回来,这时我们评价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差异那就很显然了。

上述问题也许只是一点简单的现象,但是我认为现象背后有很多使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些深层的东西,如我们的教育制度,我们的文化等一些意识形态领域的实体。

五.教育公平这是一个再老不过的话题了,但是它仍然是我国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包括区域、城乡、社会各阶层间的教育公平。

区域和城乡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出现的,其根结仍是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

我们所说的教育公平应该更侧重于微观上的,虽然说微观是建立在宏观的基础上的,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成功的改革者,他们往往从微观上起步的,并且成功率往往高于宏观上改革的数倍,无论是政治革新,还是经济改革都是一样的,话说远了。

我们今天讲的教育公平是微观上的,主要是指教育资源利用的公平,就是上面所列举的社会各阶层间的教育公平。

本来教育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属于全民共有的资源,每一个(无论富贵,还是贫穷,无论是农工子弟,还是高干贵族子弟)都有运用该资源的权力,而现实却剥夺了一部分人的这个权力,如中学的宏志班,尖子班,重点班等等,小学的培优班,这些班级学校都配备优秀老师,学校一些先进资源只有他们有权利享受如资料室,远程教育资源等。

这不利于教育自身的发展。

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权权交易、权钱交易、钱钱交易已经在教育中盛行,这对于那些出生寒门的孩子来说,以后想走出农门又添加了一道关卡,这样真的就应验了一句老话“农民永远是农民”。

就拿我就读的那个班来说,我所在的那个班也算是尖子班,但是学生的比例让人吃惊。

总共75人,而农村人数只有25人,官员子弟19,其他的是城里比较有钱人的孩子,在25个农村孩子中,真正出生寒门的只有12人。

一般人想这是学习成绩的限制,其实则不然,在这75人当中,只有45人左右是正常录取的,剩下的3 0人左右都是所谓的“从后门”进入的,从中可以看出农民出生的只占总人数的16%,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些什么呢?不言而喻。

补充一点,现在农村出现“无人学校”,怎么理解呢?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进城打工,他们其中一部分人将孩子掏重金送入城里学校读书,而农村学校人数大大缩减,到过少时就出现学校合并,于是就出现了“无人学校”,这样城里的学校由于人数猛增,而学校规模是有限的,只有“有限的资源无限利用”,这又有教育质量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对以上问题,也许只是表面上的现象,也许还没有触及到本质,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更侧重于现象的研究,我并不是说为研究现象而研究现象,最后还是触及到本质。

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和成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作用是不断的提升人的地位,具体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并且是教育的各个方面的统一,包括就教育目的与社会现实的统一,历史传统与现代科学的统一,从以上问题中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可以用机械式来形容。

这时我不得不想到素质教育,其实我认为素质教育确实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育模式,如果真正的能够发展下去,那我们的教育就有希望了,作为准教师的我们理应寻找好的就教育模式,而现在他已经有了,那我们一定要坚定执行下去,真正的做到就教人求真,那我们也算不枉此一生。

(至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我还在思考,寻找,等到有一天我找到了,我会告诉我的同僚.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