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地理——东北地区

区域地理——东北地区

区域地理——东北地区
1、经纬度范围:经度120-135,北纬40-54
2、主要地形区: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平原:三江平原、松嫩
平原、辽河平原;半岛;辽东半岛
3、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由东南

西北递减。

4、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典型植被: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蒙古
栎)
5、主要河流:黑龙江、松花江
水文特征: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补给为大气降水,汛期主要为春汛与夏汛,汛期短,河水水量较大且季节变化明显,含沙量小,结冰期长,有凌汛现象。

附:凌汛发生的条件:(1)高纬度地区(2)河流上游位于低纬度,下游位于高纬度
6、土壤:肥沃的黑土(三江平原西部、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分布面积广,有
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生产力高,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钙土(松嫩平原中西部)

黑土肥力降低的原因:(需记忆)自然原因(1)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壤中富含的有机物质极易被淋溶。

(2)黑土区地形比较开阔,地势波状起伏。

当地群众习惯顺坡耕作,就势必形成集雨面积大、径流集中、冲刷力增强等有利于水蚀的条件。

从而产生水土流失。

(3)黑土耕地表层土壤疏松,底土比较黏重,透水能力较低,抗蚀、抗冲性能弱,,容易引起土壤侵蚀。

(4)在黑土区广阔的农田中,植被覆盖率低,这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人为原因:(1)毁林、毁草开荒,破坏和减少地表植被。

(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3)缺乏生态意识,在开发建设中没有及时进行恢复治理,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治理措施:(需记忆)(1)完善监测体系,积极利用“3S”技术对黑土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2)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工程措施:修筑水平梯田,平整土地,积极治理侵蚀沟;生物措施: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3)加强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

(4)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种制度,变不合理为合理。

7、农业发展:(商品谷物农业)(需记忆)
(1)发展条件评价:自然方面:从地形、气候、土壤评价。

社会经济方面: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和对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且与朝鲜俄罗斯相邻,便于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发晚,人口密度低(经营规模大,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2)发展优势: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如东北大米);b:农作物病虫害少;c:土壤有机质易于积累,矿物质分解和淋溶作用弱,土壤较肥沃;d: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土地的干湿程度)。

(3)发展劣势:由于热量不足,a:种植农作物品种有限;b:只能一年一熟,春播秋收;c:春秋两季低温冷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d:漫长的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

(4)农产品分布:玉米——非常普遍,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小麦——主要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
经济作物:红松——小兴安岭、长白山区、鹿茸、人参——长白山区
柞蚕茧——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苹果——辽南
(5)商品粮基地建设:
图5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

读图5回答1—4题。

1、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太行山、山东丘陵、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D.$
E.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F.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2、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
B、700千米
C、400千米
D、1400千米
3、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50千米
B、100千米
C、300千米
D、500千米
4、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答案:1、B 2、B 3、C 4、A
(
附: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冬季播种夏季收,比如我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

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北各省区。

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吉林、甘肃、宁夏为主要产地。

黑龙江是我国甜菜的最大产区。

7、湿地问题
(1)概念: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

东北湿地是我国湿地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的地区。

(2)作用:a:能够产出粮食、药材、工业原料、水产品等;b:提供水资源,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c:可以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涵养水源,调蓄洪水d:净化水中污染物质(需记忆)
拥有“资源的宝库”“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地球之肾”美称。

(3)面临的问题:a:围垦造田;b:江河水质污染严重;c: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水土流失直接导致江河!水库的淤积!沼泽湿地的淤塞使湿地面积逐渐缩减湿地质量下降);d:水源管理困难9用水!管水缺乏统筹规划∀在河流的上游因营建水库或引水用于农业灌溉湿地水源被大量截留致使沼泽湿地大面积减);e:湿地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在东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泥炭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以及鱼类资源的破坏性利用)
(4)治理措施:(需记忆):a:合理配置水资源,满足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环境需水的要求;b:发挥湿地的水文功能构筑生态防洪体系,确保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c:遵循生态学观点避免或减少可能对湿地造成破坏的人为活动;d:注重东北地区的湿地恢复和重建工作;e:加强对现有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增建保护区。

8、辽中南工业基地:
(1)概况: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和重工业基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渤海湾北环和黄海的西北岸,海岸线长2100公里。

它包括了除朝阳市、阜新市区及阜新县以外的辽宁省域,面积118501公里,人口约3500万。

每一个工业基地都是以几个主要工业中心(城市)发展起来的。

沈阳——机械工业,鞍山——钢铁工业,本溪——钢铁工业,辽阳——化学工业,大连——造船工业。

(2)区位分析/发展优势:(需记忆)a:(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海运等交通因素较好;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有纵贯东西的铁路,地理位置优越。

b:(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基础。

C:(社会经济因素)煤(阜新)、铁(鞍山,本溪)、石油(辽河油田)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且劳动力丰富,农业基础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政策扶植进一步促进了本区工业的发展。

d(市场因素)近靠京津唐等经济发达地区,拥有广阔的国内与国外市场
(3)发展劣势: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

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且水资源不足。

而且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使得辽中南地区现今发展缓慢,面临严峻的挑战。

(需记忆)(4)评价优势+劣势
(5)综合整治(需记忆)a: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经济结构多样化;b: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c:大力发展科技,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d:抓住时代发展机遇,积极利用国家政策,发展生产力;e: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提高经济效益;f:提升环保意识,引进先进技术,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