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的合成研究
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的合成研究
聚合反应 在特制的反应容器中, 准确称量 0.09 mol 的 ODA 和 0.01 mol 的 SiDA, 加入到适量的 DMAc 中, 室温下 全部反 搅拌溶解后, 少量多次加入 0.1 mol 的 ODPA, 得到橙黄色均匀的聚酰胺酸硅氧烷树 应后, 搅拌 2 h, 脂溶液。取部分溶液涂于载片上, 阶梯升温到 250 ℃, 完成酰亚胺化,得到黄色透明的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 薄膜。 2.3 聚酰胺酸溶液特性黏度的测定 用乌式黏度计测定聚酰胺酸溶液的特性黏度。通 过测定聚酰胺酸溶液的流出时间 t 和纯溶剂的流出时 间 t0,计算溶液的相对黏度 ηr=t/t0 和增比黏度 ηsp= (tt0 ) / t0, 并计算聚酰胺酸的特性黏度[η]: [η]=lnηr /c 式中: c— ——待测溶液的浓度。 试验中,根据投料量计算所得聚酰胺酸的理论浓 度,然后采用稀释法将合成所得的聚酰胺酸溶液稀释 至 c 为 0.5 g/dL 左右。试验温度为 25 ℃, 采用乌氏黏 度计, 毛细管直径为 0.5 ~ 0.6 mm。 2.4 聚酰胺酸薄膜的制备及酰亚胺化过程 将聚酰胺酸硅氧烷溶液均匀地涂覆于干净的玻璃 板上, 将样板放入烘箱中, 室温状态下放置 2 h 后逐步 加热升温: 80 ℃, 0.5 h→120 ℃, 0.5 h→150 ℃, 0.5 h→ 2.2
2010 年 12 月 第 13 卷第 12 期
Dec.2010 Vol.13 No.12
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的合成研究
蒋晓忠
(哈尔滨化工研究所, 哈尔滨 150020 ) 摘 要: 以双端氨基四甲基硅氧烷和芳香族二胺组成混合二胺,与芳香族四酸二酐反应得到有机硅改性聚 酰亚胺溶液, 经过热酰亚胺化得到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薄膜,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聚酰亚胺;合成研究 中图分类号:TQ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48 (2010 ) 12-0009-03
《江西建材》 简介
《江西建材》 杂志是江西省唯一的综合性建材科技期刊, 由江西省建材集团公司主管, 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 设计院主办, 江西省经贸委综合行办建材处协办。主要报道 国内外建材及相关行业科研成果 、 生产与管理经验、 行业发 展动态、 新工艺、 新技术、 新产品, 突出先进性与实用性。 本刊为季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发行对象主要为: 行业主 建材企业、 图书馆、 科技情报所、 高等院校等, 是江西 管部门、 省建材工业对外宣传的窗口, 是企业宣传推广产品及提高品 牌知名度、 树立企业形象有着相当影响力的传播媒体。 联系地址: 南昌市何坊西路 355 号; 0791- 5236185 (兼传真 ) 电话: 联系人: 李晓春 户名: 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 账号: 745 700 405 108 091 001 开户行: 中行何坊西路支行 E- mail: jxjiancai@
表2 酸酐单体 联苯二酐 均苯二酐 胺单体 二苯二胺 二苯二胺 芳香族四酸二酐的性能对比 耐热性 /℃ 280.5 279 274 265 >260 黏结力 /kPa 686~882 588~784 1 176~1 470 784~882 1 960~2 450 1 2 透明稍脆 透明, 脆 透明光亮 柔韧性 薄膜状态 /mm
表 1 PAA 的特性黏度与溶剂的关系 溶剂 DMAc NMP 溶剂流出时间 /s PAA 流出时间 /s 178.35 263.72 325.42 428.16 PAA 特性黏度 /dL · g- l 2.42 1.67
聚酰亚胺虽然综合性能较好, 但固体含量较低 (最 大能达到 15%) , 在使用中, 施工次数过多, 使用起来 不太方便。 在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的合成过程中,以硅氧烷
3
3.1
结果与讨论
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的合成原理 通常聚酰亚胺合成的工艺路线:由等物质量的芳 香族四酸二酐和芳香族二胺反应生成高相对分子质量 的能溶于极性溶剂的预聚体— ——聚酰胺酸,然后在加 反应方程式见 热作用下脱水环化缩聚, 生成聚酰亚胺。 图 1。
二胺取代部分芳香族二胺进行共聚反应。由于有机硅 氧烷二胺与芳香族四酸二酐的反应活性高于芳香族二 胺, 当芳香族四酸二酐加入到 2 种二胺混合的 NMP 溶 液中时, 立即出现白色的絮状物质, 这是四酸二酐与有 机硅氧烷二胺反应生成的低聚体。 随着反应的进行, 共 [2] 聚物分子链的形成和增长, 会溶解于 NMP 中 。反应 方程式见图 2。 试验中发现,如果芳香族四酸二酐采用一次加入 的方法加入到体系中时, 得到的薄膜脆性较大。 采用少 量多次投料时, 得到的薄膜均匀, 韧性好。所以在合成 时, 应采用多次投料的方式。 3.2 溶剂体系对聚酰胺酸特性黏度的影响 采用 DMAc 和 NMP 作溶剂, 其它条件不变, 聚合 ) 溶液的特性黏度对比见表 1。 所得聚酰胺酸 (PAA
由表 3 可以看出, 随着有机硅含量的增加, 共聚物 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都有规律的明显降低 。所 的 Tg、 以在应用时, 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工艺要求, 控制 有机硅的加入量。
4 结语
硅氧烷的引入使得共聚物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 力学性能, 并且变得可溶, 易加工而且还能提高材料的 韧性, 降低 Tg, 加宽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 改善材料的 黏结性能。此外, 聚酰亚胺的抗冲击性能、 耐湿性和表 面性能也因硅氧烷的引入而得到明显的改善。硅氧烷 的引入明显地改善了聚酰亚胺的施工性能,但是这也 使得其耐温性和热氧化稳定性有所下降[4]。 参考文献:
9
年 12 月 第 13 卷第 12 期
Dec.2010 Vol.13 No.12
185 ℃, 0.5 h→210 ℃, 1 h→250 ℃, 2~3 h。 然后关闭电 源, 自然冷却至室温, 水煮脱膜, 得到聚酰亚胺硅氧烷 薄膜。 2.5 薄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将所制得的干燥薄膜用刀片裁成 2 mm × 30 mm 的窄条,然后采用 DxLL-20000 电子拉力实验机对薄 膜窄条进行拉伸测试,拉伸速率为 5 mm/min,夹距为 10 mm。
2
2.1
试验部分
主要原料 主要原料: 4, 4 - 二氨基二苯醚 (ODA ) , 经乙醇重 结晶; 3, 3', 4, 4'-二苯醚四酸二酐 (ODPA ) 、 3, 3', 4, 4- 二苯酮四酸二酐 (BTDA ) , 加热干燥脱水; 双氨丙基四 甲基硅氧烷 (SiDA ) , 自制;N - 甲基吡咯烷酮 (NMP ) 、 N, N-二甲基乙酰胺 (DMAc ) , 分析纯。
10
2010 年 12 月 第 13 卷第 12 期
Dec.2010 Vol.13 No.12
薄膜状态, 不仅有较多的气泡, 还有部分薄膜出现爆裂 和粉末现象。而阶梯式升温则没有类似现象出现。 从较低的温度下以阶梯式方法加温,体系中的溶 剂逐渐蒸发,聚合物分子中脱出的微量水通过与溶剂 的作用, 随着溶剂蒸发, 使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 布稳定。 经过多次闭环温度试验,最终得到环化成型控制 温度: 80 ℃, 0.5 h → 120 ℃, 0.5 h → 150 ℃, 0.5 h → 185 ℃, 0.5 h → 210 ℃, 1 h→250 ℃, 2~3 h 3.4 芳香族二元酸酐的选择 由于在二酐分子中引入了柔性基团 (—CO—和 —O—键) , BTDA 和 ODPA 不仅保持了聚酰亚胺的刚 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 又提高了溶解性和熔融流动 性、 [3] 性, 改善了其加工性能 。BTDA 与 OPDA 的混合酸酐 与其它材料的性能的试验数据对比见表 2。
[1] 丁孟贤, 何天白.聚酰亚胺新型材料[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2] 来国桥, 幸松民.有机硅产品合成工艺及应用[M].北京: 化学 2010. 工业出版社, [3] 丁孟贤 . 聚酰亚胺: 化学 、 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材料 [M]. 北 2006. 京: 科学出版社, [4] Koton M M,Kudr Iavtsev V V,Svetl Ichnyvm. Polyimides: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M]. New York: Plenum Press,1984. —— —— —— —— —— —— —— —— —— — 收稿日期:2010-06-06
从表 l 可以看出, 相对于 NMP, 在 DMAc 溶剂体 系中聚合所得 PAA 的特性黏度较大。原因是 NMP 溶 剂本身的表观黏度比 DMAc 大很多, 这很容易从纯溶 剂的流出时间对比出来。因此反应时后来加入的二酐 在 NMP 中的扩散速率较慢,使得在相同的反应时间 内, 二酐在 NMP 中没有与二胺充分反应, 使所得 PAA 的特性黏度较小。因此采用 DMAc 作为溶剂, 并且采 用 DMAc 在价格上也有优势。 3.3 环化成型温度的控制 通过加温的方法来实现分子内环化成型。通过加 温来提供能量,使分子链上的羟基和仲氮原子上的氢 以水的形式脱除,达到分子内闭环。试验中,分别于 160 ℃、 180 ℃、 200 ℃、 220 ℃开始加温固化成型, 观察
联苯二酐 二苯醚二胺 均苯二酐 二苯醚二胺 混合二酐 二苯醚二胺
混合酸酐与二苯醚二胺的反应体系的耐热性超过 250 ℃, 黏结力强, 薄膜状态良好。 工业级的 BTDA 和 OPDA 的纯度在 98.5% 左右, 不能达到合成要求 , 因此首先将 BTDA 和 OPDA 在 120 ~ 150 ℃ 下进行干燥脱水, 酸酐极易吸水, 精制后 密封待用; 溶剂先加入少量的干燥分子筛进一步脱水。 3.5 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的性能 通过试验发现, 在聚合物中, 有机硅氧烷的含量不 同, 聚合物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变化, 见表 3。改性后的 溶液黏度较小,施工工艺性较传统的聚酰亚胺溶液有 了很大的提高。由于主链结构中引入了有机硅氧烷链 节, 降低了吸湿性, 也提高了对玻璃 、 不锈钢等难黏材 料的黏结性能。
1
引言
聚酰亚胺 (PI ) 是分子主链中含有酰亚胺基团的芳 杂环高分子化合物,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特种工程塑料, 因其具有突出的耐热性、 电学性、 化学稳定性以及机械 电子工业 、 光波通 力学性能, 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讯、 防弹材料以及气体分离等诸多领域。 由于聚酰亚胺分子主链上一般含有苯环和酰亚胺 环结构以及电子极化和结晶性,致使聚酰亚胺存在较 强的分子链间的作用, 引起聚酰亚胺分子链紧密堆积, 使得聚酰亚胺具有颜色较深、 不溶不熔、 难以加工成型 及介电性能差等缺点,使其在许多方面的应用受到很 大限制。为此,聚酰亚胺的改性研究又成为人们所关 注的焦点。在众多研究中,含硅聚酰亚胺以其在可溶 黏合性 、 吸湿性 、 电绝缘性等方面的优势 [1]越来越 性、 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对在聚酰亚胺主链上引入有机硅 氧烷链节的合成和性能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