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一、概述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二、护理诊断
1、腹泻与肠道感染有关。
2、体温过高与毒血症有关。
3、疼痛与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
4、潜在并发症:休克。
三、护理措施
1、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持续培养2次阴性或粪便正常后1周。
同病种病人可住一室。
接触病人污物时戴手套。
接触病人或污
染物后及护理下一个病人之前要洗手。
病人餐具用1次性饭盒。
便器、呕吐物、排泄物等用 1:5含氯消毒剂消毒。
2、急性发热期应卧床休息。
保持室内通风凉爽。
每天监测体温。
供
给足够的营养及水分。
遵医嘱给予退热剂。
3、腹痛患者可腹部置热水袋,解除肠痉挛。
禁食生冷食物。
遵医嘱
使用阿托品、颠茄合剂或镇静剂止痛。
4、护理腹泻患者时应记录大便次数、性质及量。
用药前最好做新鲜
脓血便的细菌培养。
怀疑中毒性痢疾,如果尚来排便,应作肛拭子
取大便做细菌培养。
急性期给予低脂流食,如果汁、藕粉、脱脂奶
等,少量多餐。
呕吐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液。
病情好转后改半流食,如米粥、面条等,铺以少渣菜。
粪便正常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便后清洗臀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大便频繁者,肛周涂以凡
士林,防止糜烂。
为防止腹压增高造成脱肛,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坐便器时间不宜太长。
如果发生脱肛,可用消毒纱布涂以润滑油,用手轻揉局部,以助纳回。
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以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病情严重时每 15~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1次,观察神志、面色、肢端肤色、尿量等。
给氧,保暖,将 45~50℃的
热水袋置足部,改善外周血循环。
遵医嘱给予抗休克治疗。
应用血管扩张药,以解除血管痉挛,同时迅速扩充血容量,纠正酸
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血和尿量调节补液量和速度。
6、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皮疹、肝肾功能损害、造血系统损害等。
7、准确记录出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