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区域文化背景下的荔枝文化

浅谈区域文化背景下的荔枝文化

浅谈区域文化背景下的荔枝文化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以前的实践活动融合区域文化不足;学校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本论文发掘本土文化内涵,开发出一部分融合本土文化
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入感受和学习镇隆荔枝知识及其生态意义;对于推
动惠阳区全面实施课程标准,提高教师,学生、家庭,社会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认识和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区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初中阶段,核心素养
前言
在初中教学中,生物这门学科的存在感较弱,一部分原因是升学压力较大,
另外一部分原因则是只重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活动,以至于生物学科在教学过程
中的发展极为不易。

其实,生物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严谨性,而学习生物最
好的方法就是实践活动。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在各个学校的不断实施,也引起了广
大的关注,实践活动是解决初中生物教学问题的利器,对打开生物教学的新局面
具有较为长远的影响。

初中生物学教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不能仅依靠课堂内,还需要切实地发挥课堂外的效能,这样课堂内与课堂外合理
交互才能进入更理想的格局。

一、以荔枝文化为主线,确定实践活动内容及方法设计。

本活动的对象是初中生,初中阶段的课程设计重点是侧重感知和探究,多以感知了解、探究研讨、文化浸润和情感熏陶为主。

因此,本次活动以走进镇隆荔枝世界、亲近镇隆荔枝、关注镇隆荔枝为内容主线,提出“查—备—探—辨—思—得”六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方法,具体活动方法包括:查阅活动资料、准备活动计划、探究活动主线、辨析活动结果、思考活动意义、得出活动成果。

在环环相扣的内容主线中,以“真听、真看、真感受、真实践”的教学理念,带领学生采用以上六种活动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并通过学生代表讲座、模型制作、作品展示、环保宣讲等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将活动具象化,使学生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接受熏陶和培育,达到知识与体验相融合、情感与责任担当相并列的活动效果。

二、注重实践活动过程,丰富活动内容。

(一)查——查阅活动资料
查阅活动资料是整个学生活动的第一步。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文献、报刊、图书等方式了解镇隆荔枝的历史来源,荔枝的品种、营养和药用价值、特征;荔枝的大小年;镇隆的气候、水分和土壤条件;镇隆荔枝的相关副食品;镇隆荔枝的销售方法;镇隆荔枝近几年来取得的荣誉和镇隆其他果树简介。

(二)备——准备活动计划
学生将收集好的镇隆荔枝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用于后续探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和准备活动计划。

包括拟探究问题、探究方法、探究
记录单等。

(三)探——探究活动主线
学生在查阅镇隆荔枝资料时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疑问:镇隆荔枝有哪些品种?
荔枝有哪些营养药用价值?荔枝为什么会出现大小年?镇隆的气候、水分和土壤
条件为什么适合荔枝的生长?镇隆荔枝的相关副食品有哪些?镇隆荔枝的销售方
法是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的心中出现了想探知的问题,教学便有了最大的
意义。

根据不同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协助学生将本次活动拆分为三项子项目活动,并布置相关探究任务,学生分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展开观察、实践并完成探
究任务,记录观察到的了解镇隆荔枝的历史来源,荔枝的品种、营养和药用价值、特点等,尝试通过自主讨论解释对镇隆荔枝的疑问。

(四)辨——辨析活动结果
探究时间结束,各组代表汇报在镇隆荔枝探究活动中所记录的典型特征,并根据镇隆荔枝的特征辨析其荔枝生长的气候、水分和土壤条件等。

教师做出点评和总结。

通过实地合作探究及教师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解答疑惑。

这样的探究互动,站在了引导式教学的角度去解决实际问题,契合了本次活动课程的主旨,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思——思考活动意义
教师继续提出“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荔枝文化”这个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深层次思考。

为更深刻地认识到感受和学习镇隆荔枝知识及其生态意义。

通过实地观察和探究镇隆荔枝,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形成团队互助的合作意识,并主动关注
家乡的自然生态文化,具有积极参与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参与的学生发
展核心素养。

通过一系列的思考和实验验证,大多数学生已经能树立起正确的自然生态文
化保护的价值观念,增强对自然生态文化的理解,从而深化文化自信,建立起保
护大自然的生态情感。

(六)得——得出活动成果
学生已通过多项实践探究活动在自然的生态情境体验中感悟自然生态文化,
为促进知行统一,将知识成果、情感与核心素养落实在实际责任上,并逐渐将情
感转化到生活中指导自己的行为,同学们将继续通过系列多元化的方式宣传保护
镇隆荔枝,这有利于在生活体验中形成健康的、向上的、乐观的生活态度。

活动成果包括:
①将所拍摄的镇隆荔枝相关照片制成科普海报,解释照片中的生物现象及其
形成原因。

②举办关于“荔枝文化走进校园”的交流会/讲座,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荔枝
文化与传承发展,并通过文献、报刊、图书等方式了解荔枝的营养药用价值、特征,功能及其作用;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镇隆荔枝的历史来源、荔枝的品种、相关副食品;镇隆荔枝的销售方法;镇隆荔枝近几年来取得的荣誉
和镇隆其他果树简介。

③开展一节主题为“荔枝文化走进校园”的生物活动交流课程,由学生组织,生物活动包括猜谜语、荔枝古诗词朗诵和荔枝品尝等。

三、以荔枝文化为例,设计活动评价。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根据活动内容及方法,我们开展了主题评价活动,对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采用的六大方法分别给出相关指标以进行评价,以A、B、C三
个等级进行评定。

四、预测学生活动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活动是以探究式教育为导向开展的自然生态文化探索主题活动,创新“教师引导—学生六步走”的自然生态探究实施模式,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自然野外实践、科学实验、动手制作活动成果等环节引导了青少年学生主动探索家乡身边的自然生态科学领域,激发了青少年对自然生态文化的兴趣,培养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树立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提高了生态文明意识,以实际行动和科学方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做出了积极的响应。

“探究活动荔枝文化走进校园”部分图片如下:
课题组调研
综合实践活动的启动仪式惠阳镇隆荔枝的介绍
结语
实践证明,基于区域文化资源框架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有利于建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区域文化之间的新样态。

推行区域文化资源共享,可以为学校优化课程提供丰富的资源选择;合理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可以为学校的课程建设预留领域;加强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课程模式和实施导向。

从而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推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袁贵红.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探微[J].新课
程,2022(23):54-55.
[2]张增.基于区域文化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架构与实施[J].学苑教
育,2022(24):87-88+9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