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工作感悟6篇【篇一】我于207年11月起担任省县街道人民西路社区主任助理,同时协助街道农业办公室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年。
三年的大学生村官经历是我事业的起点,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回望过去,往事历历在目,其中几幅画面与特产——桃形李有关。
街道沉湖村是桃形李种植专业村,是浙中最大的桃形李基地,207年成立了县沉湖桃形李专业合作社。
农民种植桃形李,最缺的就是技术和资金。
2021年初,为了提高栽培技术,我和街道农办主任一起,邀请县农业局专家到村开展技术培训。
上理论课时,大家表露的是对技术的渴望。
上实践课时,大家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因为专家一边讲解、一边大幅修剪树枝,看到大片树枝掉在地上,村民们犹如割他们身上的肉。
后来,我拍摄的一幅现场图片在当地媒体刊登,种植户与专家互动的情景被深动定格。
此后,我还协助街道为沉湖桃形李基地争取到省级农技项目,虽然5万元的扶持资金不算多,但种植户们知道我们是真心为他们服务的。
时至今日,当年的合作社社长朱林水心里还记挂着我呢。
这是为群众付出后的快乐!联盟村是沉湖村的邻村,联盟村村民朱新民看到了桃形李产业的前景,分两个区块种植桃形李上百亩。
县出台的扶持政策规定,连片种植桃形李达到100亩的,每亩补助20元。
到了资金补助的申报时间,我就帮朱新民填写了申报表。
然而,公示时却没有发现朱新民的百亩桃形李。
我当即将情况向农业局和县农办反映,申请复核。
经过努力,复核成功,朱新民获得了2万元的补助资金。
一个傍晚,快要下班时,朱新民来到我办公室。
他拿出一个装有20元现金的信封塞给我,说要感谢我为他争取补助资金。
不管如何推脱,他就是不肯拿走,最后一甩手,直接跑了。
吃完晚饭后,我骑着摩托车来到他家中,他恰好一个人在家。
我把信封放在桌上后与他交谈起来,知道他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女儿,以前他好赌,现在下决心种植桃形李发家致富。
我跟他说,你家里也不宽裕,女儿还在上大学,政府的补助资金是为了补助你发展好桃形李基地,不是为了感谢我。
只要你把基地发展好了,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
三年的村官经历至今影响着我。
只有我们用真心去对待群众,群众就会把我们记在心里。
现在,我已转岗至县委统战部。
今后不论何时何地何岗位,我将以新作为新担当诠释服务理念,永不停步,矢志不渝。
【篇二】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
总书记说道:“怎样成长为好干部?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
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
从干部自身来讲,个人必须努力,这是干部成长的内因,也是决定性因素。
”笔者认为,年轻干部要实现健康成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
作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年轻干部。
首先,要坚持理想追求,要搞明白我们的工作在追求什么。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革面前有没有这份信仰和追求。
其次,保持锐意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是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挑战不怯懦,面对阻碍不害怕,开拓属于自己和党的奋斗之路。
最后,要保持勤奋敬业的工作状态,就是要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精神奉献给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注重工作技能和严格要求自身。
基层工作注重以点上干为主。
如果不提升自身工作技能,不严格要求,潜移默化,工作就会出现大麻烦。
所以,想要成长为一名优秀干部,一定要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认真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善于把握全局性工作的能力和自己的思想深度。
尊重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们常说,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
村干部要很好地服务群众,就要始终以群众为中心,围绕群众做工作。
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
通过人民群众的反馈和回馈,能够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提供帮助和指引,让干部更“接地气”的成长,真正做到以“人民的名义”服务。
总之,年轻干部的工作,要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归根结底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提高本领、锻炼成长。
做一名优秀的年轻干部,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奉献自己的能量和青春。
【篇三】时光的脚步总是飞快,不知不觉间到村工作已经将近一个月。
从刚到村部的拘谨和忐忑,到现在对村务的初步了解。
短暂的经历,让我对村官这个岗位有了新的认识。
刚到村部报到时,我用闽南语向村民和村干部们一一打招呼,习惯说普通话的我,顿时有一种别样的亲切感。
村部的便民服务点让我印象深刻,经常会有老人来办理业务,也因为是老人,他们常有许多不便之处。
耳闻目睹让我感受到,热心待人是化解群众困惑和焦虑的最佳良药。
村干部的工作常态,并不是传说的那样泡茶聊天。
村书记每天一早就会来到村部,明确两委班子成员各自的事务,并要求迅速处理,有时候村干部们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连续开会,每个人都坦诚地道出自己的想法,让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工作的责任心。
有一天夜晚,村里的水管爆裂,除了值班的村干部赶到现场抢修外,村书记闻讯也立刻前往,直到抢修结束才回家。
与村民和村干部接触多了,我对农村工作有了一些理性思考。
面对村民,要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分忧解难。
无论我们有多高学历,在这里总有不会的事情、不懂的知识,不但需要一丝不苟的态度,还需要细致入微的作风。
面对工作,缺乏热情,没有动力不行。
只有勤于思考,恪尽职守,才能使一件件实事得以落实。
面对自己,要时常反思,记住自身不足和他人长处,以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虽然还没有做成什么大事,但我在内心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小目标”:尽快融入村务工作,并积极发挥作用,给村民们留下想干、肯干的第一印象;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包括打印复印文件、打扫卫生、贴公告等,不断积累经验、涵养本领;利用村两委换届的机会,完成村书记分配的任务,如制作选民花名册、抄写选民证、布置选举场地、参与计票唱票等,给村民们一个信得过的“见面礼”。
【篇四】岛地处区的东南部,是所辖三岛中面积最小的岛屿,横沙有着优美宜居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近几年多次获评“中国最美乡村”。
我到村那天,村党支部书记陈海忠热情地带着我熟悉环境,从村西头一路走到村东头,向我介绍村里的人口结构、土地使用等情况。
整齐的村民住宅、笔直的样板路、绿油油的稻田、村民们脸上淳朴的笑容以及一声声“侬好呀,欢迎侬来阿拉东海”的问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被这美丽、和谐的乡村氛围所感动。
走进村委会办公室,陈书记早已为我配备好了办公用品,并嘱咐我说:“小李呀,你来到这里,就是我们东海村的一员了,有什么困难直接跟我们说。
”书记的话让我心里暖暖的,我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对得起许下的誓言,不负众望,有所作为。
每天上午8点,村两委成员都会准时到岗,开始一天的忙碌。
我是新人,对村务还不熟悉,但尽量不让自己空闲下来:尝试与村民交流,在熟悉方言的同时了解村民的困惑,在加快融合的同时增进彼此的信任;协助同事整理村务资料,参与撰写助残活动方案;与村书记一起走访村民,在台风来临前,检查电力设施,叮嘱村民做好夏季防汛、抗击台风等工作。
一周后,村两委开会,讨论工作分工,我承担党建、对接区里“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等任务。
村务工作经验为零的我,幸运地得到了“大学生村官在”微信群里“老村官”们的指点,他们不仅通过微信平台分享了村务工作的诀窍,还组织我们新村官到陈家镇花漂村实地参观交流,为我们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正如“老村官”郭帅所说,“村官的工作是琐碎的,但我们心里始终要有一股为民服务的热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村情有了更多了解,如何运用现有资、挖掘潜在资,整合各方力量,助力本村发展成为我时常思考的问题。
村党支部有60多位党员,在村常住的老龄党员有40名,他们是村里开展各项活动的骨干力量。
村里有60多位残疾人,应当探索运用好区正在推进的“双联系”工作平台,做好与共建单位的资对接,努力让残疾人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照顾。
于是,经过与村两委干部探讨,一个关于“党员帮助村民、法治帮助村务、共建帮助残弱”的“三帮计划”孕育而生。
我深知,要让村民真正受益,不仅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工作,还需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篇五】在村里工作一个月,虽然时间不长,处于村官之路“起跑阶段”的我已顺利完成了从一名大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懂得了“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担负的使命。
东辉村是灌口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村,民风淳朴,背山环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东辉大峡谷、山口庙、笔架寨遗址、徐厝后铳楼、金辉九十九间大厝等自然人文景观。
刚到村部,我就被村书记的村情介绍所吸引。
随后一段时间,通过入户走访、查阅资料等,我了解到近年来龙眼等水果价格下降,影响到农民增收;村里灌溉渠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影响到农业生产发展等情况,便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东辉村的风光更美、产业更优、村民更富、文化更多元留下自己奋斗的足迹与汗水。
到村伊始,正赶上村两委换届,全区各镇街都紧锣密鼓、马不停蹄地推进这项工作。
当时,我们村的党组织换届已结束,正在进行村民委员会选举。
村民代表的推选、村小组长的户选、村民委员会的直选,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细心、耐心地对待,不能有丝毫马虎。
我全程参与了这项工作,从选民登记,确认、公示候选人,推选人的相关材料收集、核对、整理、上交,到选举日当天巡查各个投票点等等,虽然繁琐、枯燥,但事关选举成败。
全村将近6000多张选民证,我核对、盖章就花了整整一天,手麻眼酸,但我凭着一股热情坚持了下来。
除了村两委换届,今年基层的另一个重点工作就是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我除了协助村两委开好动员部署会,还带头签署了“承诺书”。
每天晚上,与护村队一道在村里巡逻,增强村民们的安全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一个月下来,我对村子和村民的了解还是肤浅的。
以后继续放低身段,拜访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尽己所能,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篇六】我是2021年来到省县镇村当大学生村官的,后来通过省公务员考试,转岗到华堡镇政府工作。
去年5月,组织上安排我到村担任第一书记。
到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入户走访。
当天上午在村支书的引导下,我去了家。
一进门,看见正为大病未愈的丈夫换洗衣服。
家原本就不富裕,两年前丈夫患上大病,花光了全部积蓄,还欠下2万多元外债。
病缠身、债压头,日子过得紧巴巴。
看到她家屋顶好几处见天,椽子破损,墙体开裂,我帮他家申请危房改造。
此后,我隔三岔五到家走访,帮助免费安装自来水,申请办理低保、残疾补贴,了解危房改造的各项准备,包括资金筹措、联系施工队等。
准备了大半年时间,才备齐砖瓦木料,正要动工时,温度骤降到零下五六度,只好推迟。
腊月十八,一场瑞雪降下,乡村田野白茫茫一片。
我又一次来到家。
见她正站在一张方桌上,惦起脚跟,两手握着一把木锨,吃力地扒屋顶上的雪。
我赶紧扶她下来,又在方桌上摞了两张板凳。
我爬到高高的板凳上,帮她铲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