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浆造纸重点

制浆造纸重点

1.①制浆方法分为化学法和高得率法。

②化学制浆法包括碱法和亚硫酸盐法。

③高得率制浆法包括机械法、化学机械法和半化学法;高得率浆(HYP)包括APMP、CTMP和P-RC APMP,温和预处理和盘磨预化学处理的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

④机械阀制浆有磨石磨木法(SGW)压力磨石磨木法(PGW)、盘磨机械法(RMP)和热磨机械法(TMP);化学机械法包括化学热磨机械阀(CTMP)、化学机械阀(CMP)和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法(APMP);半化学法制浆主要有中性亚硫酸盐半化学法(NSSC)和碱性亚硫酸盐半化学法(ASSC)。

2.备料的定义与目的?答:定义:备料是指贮存的原料经过一定的要求处理以满足制浆生产(蒸煮和磨浆)要求的过程;目的:①去除木材原料的树皮和树节及废木材原料的穗、鞘、尘粒、砂石等杂质;②将原料按要求切成一定的规格。

(A、贮存、净化,B、制备合格的料片)2.贮存的目的:①改进原料质量:A、有利于制浆并节省化学处理的药品用量,B、降低并均衡原料水分。

②保证生产需求(非木材原料贮存6个月以上,木材原料贮存3-6个月)3.木材原料的贮存方式有水上贮存和地面贮存。

3.在原料制备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去皮?答:因为一般的树皮(韧皮类树种除外)纤维含量低,灰分和杂质含量高,故要先将其除去,以降低化学药品的消耗和提供好制浆的质量;而且去皮后的原木易干燥,防止细菌侵蚀。

4.削片:一般木片的规格要求是:长15~25mm,厚3~5mm,宽不超过20mm,原木木片的合格率一般要求大于90%,板皮木片的合格率一般要求大于75%。

5.稻麦草原料的备料可分为干法备料、全湿法备料及干湿结合法备料。

全湿法备料是目前较为先进的草类原料的备料方法,其主要设备是具有球形壳体的水力碎浆机。

6.干湿结合法备料与连续蒸煮配套使用,具有①蒸煮得率高②纸张强度大③均衡性好④原料损耗低⑤汽和电负荷均衡⑥自动化程度高、节省药液⑧劳动生产率高⑨劳动强度低⑩工作环境得以改善以及成浆质量稳定等优点,是草类碱法制浆备料的发展趋势。

7.全湿法备料的优点:①草捆直接投入碎草机,无干法备料噪声和粉尘,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②草叶、泥沙等去除率高,净化效果好,使灰分、苯—醇抽出物含量降低,减少了蒸煮和漂白的化学药品用量,尤其是SiO2的降低有利于黑液碱回收;③草片被纵向撕裂,草节部分被打碎,有利于药液浸透④蒸煮的草片水分稳定,有利于控制液比,尤其是对连续蒸煮有利⑤纸浆得率高,强度好,易于滤水;缺点:设备投资大,维修费用高,动力消耗大,生产成本高。

8.化学法制浆定义:是指采用化学方法尽可能多地脱除植物纤维原料中使纤维粘合在一起的胞间层木素,使纤维细胞分离或易于分离,成为纸浆,也必须使纤维细胞壁中的木素含量适当降低,同时要求纤维素溶出量最少,半纤维素有相应的保留;要求:①尽可能多地脱出植物纤维原料中使纤维粘合在一起的胞间层木素,使纤维细胞分离或易于分离;②使纤维细胞壁中的木素含量适当降低,纤维素溶出最少,半纤维素有适当的保留(根据纸浆质量要求而定)。

9.碱法制浆(Alkaline Pulping):废木材一般用烧碱法;硫酸盐法适用于各种植物纤维原料。

10.亚硫酸盐法制浆(Sulfite Pulping):碱性亚硫酸盐法、中性亚硫酸盐法、亚硫酸氢盐法、酸性亚硫酸氢盐法、微酸性亚硫酸氢盐法。

11.烧碱法蒸煮液的组成主要是NaOH,硫酸盐法蒸煮液的组成主要是NaOH+Na2S,亚硫酸盐法蒸煮液中,含有SO2和相应的盐基(.Ca2+、Mg2+、Na+、NH4+等)。

12.活性碱:烧碱法蒸煮液中的活性碱指NaOH,硫酸盐法蒸煮液证的活性碱指NaOH+Na2S,(常用Na2O或NaOH表示)。

13.有效碱:烧碱法指NaOH,硫酸盐法指NaOH+1/2Na2S。

14.白液:绿液经苛化后Ca(OH)2所得的溶液,叫白液。

烧碱法白液的主要成分是NaOH,硫酸盐法的白液主要成分为NaOH+Na2S。

15.绿液:黑液进行碱回收时,黑液经过蒸发浓缩后送入燃烧炉中燃烧,从燃烧炉内流出的熔融物溶解在稀白液或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成为绿液。

烧碱法绿液的主要成分为Na2CO3,硫酸盐法为Na2CO3和Na2S。

16.用碱量:指蒸煮时活性碱用量(质量)对绝干干原料质量的百分比,常用NaOH计。

17.蒸煮目的:脱除木素,使纤维彼此分离。

18.蒸煮过程:A、蒸煮药液中的离子(OH-和HS-等)溶透和扩散到料片中;B、料片中的木素等化学成分吸附蒸煮液中的OH-和HS-等离子;C、蒸煮液中的OH-和HS-等离子与木素等木材成分发生化学反应;D、反应生成物溶解并扩散到木片外部;E、反应生成物传递到周围药液中。

19.药液浸透基本原理。

答:根据药液浸透推动力的不同,浸透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压力浸透,它的推动力是压力差,即毛细管作用和外加压力的作用;另一类是扩散浸透,即扩散作用,它的传质推动力是药液的浓度差。

20.影响药液浸透的因素。

答:①药液的组成和pH,pH>13时,纤维轴向扩散作用与横向的扩散作用比接近1:0.8(pH越高,对纤维细胞润涨作用越大,润涨在纤维细胞壁上会出现“暂时毛孔”,pH<13,纤维轴向的扩散作用比横向打10—40倍,碱法蒸煮,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助剂或者回用部分(10%—30%)黑液,可加快蒸煮液的浸透);②温度:温度升高,渗透和扩散加快;③压力差:压差增大,药液渗透速率加快;④纤维原料种类和料片规格:A、原料的种类和性质:小、早树、树醛含量低和草类原料浸透较快:B、料片规格:斜切,一般切成长15~25mm,厚3~5mm:C、水分:水分控制在40%时,浸透速率最快(以压力渗透为主)。

21.强化药液渗透的措施有①蒸汽装锅和预汽蒸②蒸煮器外药液预浸渍③装锅送液时,适当提高药液温度,一般讲药液预热到70~85℃后送入蒸煮器内④抽真空⑤亚硫酸盐法蒸煮初期加入过量药液,浸透完全是“回水”(即将多余的药液抽出并加以回收)⑥液相变压法。

22.使木素从植物原料中溶解出来的基本方法:①增加脂肪族和(或)芳香族羟基或羟基的数量,以提高木素的亲水性;②降解其大分子为较小的能溶解在水中的碎片(如木素和硫化钠的反应)③把亲水取代基与木素大分子相连接,使它的衍生物可溶于水中(如木素与亚硫酸盐反应,生成木素磺酸基)。

23.木材碱法蒸煮脱木素反应历程。

答:①初始脱木素阶段,指开始升温到140℃,这个药液浸透阶段,木素溶出占总木素的20%~25%,其间碱液浓度急剧下降;②大量脱木素阶段:升温到140℃以上时,脱木素速率增大,生出木素占70%~80%,碱浓度基本不变;③残余脱木素阶段,脱木素速率比较小,木素的脱出量也比较小。

24.草类原料硫酸盐法或烧碱法蒸煮脱木素历程:①大量脱木素阶段,指的是升温到100℃左右以前的阶段,木素脱除60%;②补充脱木素阶段,指的是从100℃左右继续升温到最高温度这一阶段,木素脱除30%,总的木素脱出量达90%以上;③残余木素脱除阶段,指的是在在最高温度下的保温阶段,木素溶出<5%。

25.传统蒸煮最高温度:木材:155~175℃非木材(稻麦草):120.5~160℃,针叶木比阔叶木的蒸煮温度高,芦苇155~170℃。

26.碱法脱木素反应的活化能:针叶木>阔叶木>草类。

27.虽然蒸煮温度不同,只要H—因子相同,所得纸浆木素含量及得率相同。

由此可见,同一原料在用碱量、硫化度、液比等蒸煮条件相同时,控制H—因子相同,则其纸浆得率及浆中木素含量相同。

28.剥皮反应,在升温到100℃时就开始了,温度越高,反应越剧烈。

29.在碱法蒸煮过程中,纸浆黏度的降低与OH-浓度成正比,而与HS-浓度无关。

碳水化合物的降解主要受温度和OH-浓度影响,温度越高,降解反应就越剧烈。

30.硫酸盐法制浆的优缺点。

答:缺点:①纸浆得率较低②成浆颜色较深,比亚硫酸盐浆难漂③蒸煮是产生的恶臭气体污染大气;优点:①对原料适用范围广②脱木素速率快,蒸煮时间短③纸浆强度高④蒸煮废液回收技术和设备比较完善⑤硫酸盐浆(简称KP浆)用途广,针叶木本色KP用于抄造纸袋纸、电缆纸、电容器纸、包装纸等⑥较少发生树脂问题和草浆的表皮细胞群问题⑦允许木片有相当梁的树皮⑧可从一些材种的蒸煮放气时回收松节油和从蒸煮液中提取塔罗油等副产品。

31.碱法蒸煮操作过程①装料、送液②升温、小放气③在最高压力或温度下保温④大放气和放料,多用喷方式。

喷放较倒料的有点表现在:A、放料时间短;B、浆料在喷放时易分散,浆渣少;C、喷放后浆料温度高、浓度高,有利于黑液提取和碱回收;D、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

32.用碱量其他蒸煮条件不变时,用碱量增大,则脱木素速率加快,脱木素程度增加,纸浆硬度降低,可漂性提高;同时,碳水化合物的降解速率和降解程度也会增大,纸浆得率下降,若用碱量过高,将会造成纸浆得率和机械强度的严重下降。

反之,若用碱量过低,则成浆较硬且色暗,不易漂白,而且浆渣增多,即使延长蒸煮时间,有时也难以保证木素反应的完成。

33.保温的目的在于使脱木素反应能够充分进行,但时间过长,势必影响纸浆得率和质量。

34.提高碱法蒸煮脱木素选择性的四个原则是什么?答:①蒸煮过程中的碱液浓度尽量保持均匀,即在蒸煮初期碱液浓度适当低一些,接近蒸煮终了时碱液浓度适当高一些;②蒸煮液中的HS-浓度应尽可能高,特别是蒸煮初期和大量脱木素阶段开始时,应保持较高的HS-浓度;③蒸煮液中的溶解木素和Na+浓度应尽量低,特别是在残余脱木素阶段;④保持较低的蒸煮温度,尤其是在蒸煮初期和后期。

35.快速置换加热(Rapid DisplacementHeating,RDH)36.高得率浆的定义:利用生物、化学、热和机械方法使纤维分离,制浆得率在75%以上的浆种(化学制浆的得率在50%左右)。

37.机械法制浆:单纯利用机械磨解作用,将植物纤维原料制成纸浆的方法。

其得率大于95%,该制浆方法主要利用机械的旋转摩擦工作面对纤维原料的摩擦撕裂作用以及胞间层木素的热软化作用,将原料磨解撕裂分离成单根纤维或纤维碎片。

38.CTMP:化学热磨机械浆,木片加化学药品在大于100℃预汽蒸,第一段盘磨磨浆温度大于100℃,第二段盘磨常压磨浆。

APMP: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预汽蒸的作用主要在于软化纤维细胞胞间层的木素。

39.高得率浆(HYP)包括APMP、CTMP、P—RC APMP。

40.磨浆的原理:压力脉冲理论,磨木过程中纤维的离解分为3个阶段:①由于磨石对原木周期性的压力脉冲作用,使木材加热,木素软化;②在剪切力的作用下离解纤维;③分离下来的纤维与纤维束进行复磨和精磨。

41.磨浆过程可分为三个区段:①破碎区②粗磨区③精磨区:破碎区:齿盘间隙大,刀片厚,刀数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