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21125100
2.课程中文名称: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课程英文名称:Geospatial Information Service
3.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
4.开课学院(课部)、系(中心、室):信息工程学院,空间信息工程系
5.总学时数:32
讲课学时数:20 ,实验学时数:12
6.学分数:2
7.授课语种:中文,考试语种:中文
8.教材:《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服务》
二、课程内容简介
《地理空间信息服务》(Geospatial Information Service)是一门选修课,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应用拓展型的课程。
它是以采用SOA架构、GIS、Internet、数据库等相关技术交叉融合的一种空间信息服务,是通过将反映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为用户提供包括地图位置、网络处理、数据规划与观测等众多服务的技术基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概念、服务框架、服务应用的内容与管理方法。
具有开发设计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初步知识。
三、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
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是地理信息科学的前沿科学,要求学生具体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等课程的学习基础。
它的作用是对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的延伸与扩展,学生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将GIS原理与WWW服务相结合,实现GIS原理的WWW的应用服务。
教学目标是:通过讲解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概述、相关服务标准、注册服务、数据服务、处理服务、集成服务、传感网服务、网络定位服务与质量服务等课程,使得学生基本掌握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服务知识。
四、与本课程相联系的其他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五、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基本概述;
2.掌握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相关标准及框架;
3.掌握空间信息注册服务技术与流程;
4.掌握空间数据服务,如WMS、WCS、WFS,熟悉其服务的接口与使用流程;
5.掌握空间数据网络处理服务的接口与部署流程;
6.掌握空间数据网络集成服务的步骤与相关流程;
7.掌握传感网服务,如SOS、SPS、SES等,熟悉其服务的接口与使用流程;
8.掌握网络定位服务的部署方式与使用流程;
9.掌握质量服务相关的度量、组合与语义查询等知识。
六、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考核方式:考查
评价结构比例:课堂平时30%;考查论文40%;实践上机报告 30%
七、教学参考资料
1.《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服务》,乐鹏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2.《空间信息智能服务理论与方法》,王艳东、龚健雅著,科学出版社,2012.
3.《对地观测传感网信息服务的模型与方法》,陈能成著,科学出版社,2013.
4.《对地观测传感网集成管理的模型与方法》,陈能成,胡楚丽著,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