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位加法教案进位加法教案1教学内容: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教学过程:一、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各部分名称师:小伙伴看,沙滩上有多少位小伙伴?小伙伴可以用自己的表示方法表达出来。
同学回答:有12位。
师:看,现在又从远处跑来了3位小伙伴,现在一共有几位小伙伴?同学们依据以前我们的知识,能否列出算式?1、摆小棒同学可能列出12+3= 和3+12= 两种算式,那么这两个算式哪个正确,我们看它们结果是否相同,小伙伴先用小棒摆一摆。
同学可能一根一根的`摆放,也可能把10根放在一起,2根放在一起,然后把3根放在2根边,加起来共计15根,也就是12+3=15。
也有部分同学先摆3根,再摆2根,最末放10根,也是15。
即3+12=15。
老师在此过程中,巡察指导,有摆放小棒有困难的同学要实时提示。
同学说出自己计算过程:2+3=5,10+5=15,3+2=5,10+5=15。
2、计数器同学拨计数器计算12+3= 或3+12= 。
同学独立拨,小组沟通、争论,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拨法,然后汇报加的过程。
3、加法各部分的名称老师板书12+3=15。
12出名字叫加数,3的名字叫加数,15的名字叫和。
由于12叫加数,3也叫加数,因此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12+3=15, 3+12=15。
〔板书:加数+加数=和〕二、20以内不退位减法及各部分的名称小伙伴看,岩石上原来有17只海鸥,飞走了4只,现在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有13只〕是怎样得出来的?小伙伴依据以前减法知识,能否列出一个减法算式?1、摆小棒计算同学可能列出17-4= ,小伙伴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摆一摆17减4等于几?生:我摆17根,再在17根里拿走4根,剩下13根,也就是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生:我摆17根时,10根一起,7根在一边,我在7根中拿走4根,剩下3根,再用10根加3根就是13根,即7-4=3,10+3=13,所以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2、拨计数器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沟通、争论,展示自己拨珠的过程,并选一名同学汇报自己小组拨珠的过程。
3、20以内不退位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都知道17-4=13,在加法中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减法中有没有呢?有那么叫什么呢?17叫被减数,4叫减数,13叫差,即被减数-减数=差三、巩固练习估一估,数一数四、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小伙伴们说一说。
进位加法教案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控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2、经受解决问题、探究、沟通算法的过程,表达算法的多样化,培育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技能。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约的实际问题,培育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同学加强环保意识。
进一步培育合作意识,加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引导同学直观操作,经受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探究过程,鼓舞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解决。
沟通时,引导同学将语言描述与操作演示结合起来。
教学预备:老师预备:计数器同学预备:计数器、学具盒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生:〔举手〕师:实时表扬,并引导同学仔细观测情景图,看图中的小伙伴正在干什么,并鼓舞同学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伙伴们正在捡拾废弃物,爱护环境。
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两名小伙伴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二、精讲点拨、解决问题: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那么,怎么解决它们呢?老师板书:两名小伙伴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师:那位小伙伴能列出算式呢?同学说老师列在黑板上:25+7=□〔个〕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同学。
师:那位小伙伴能计算出结果呢?老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舞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然后,老师板书: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让同学独立完成。
同学完成后,师生共同比较以上三题与上一节计算的不同与联系。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35+6=46+5=57+4=68+3=79+2=24+7=77+6=84+8=四、课堂: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对同学进行表扬。
板书:爱护环境——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一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25+7=32〔个〕□○□=□〔个〕第24课时自主练习教学内容:教材27-28页教学目标: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环保意识。
2、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教具预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第1题:比一比,谁先爬到顶峰小明和小华还要到沙漠里去玩,让我们一起来算算他们的踪迹吧。
先让同学独立计算,在集体订正的过程中指名说说其中几道算是的计算方法。
第2题:小游戏,看谁对得多1、同学看插图:你能说出这个游戏的规章和做法吗?同学看图,依据自己的观测和理解讲解游戏的规章和方法。
2、同学进行游戏活动,老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小组。
第3题:带领同学读题目,再指名说说题目要求,最末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4题:看图解决问题1、看图,图中有什么?2、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4、解决问题。
你知道吗?了解七巧板的由来。
限时作业:课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进位加法教案3一、教学目标1.经受探究三位数加两位数、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不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学会结合详细情境进行估算。
2.培育同学的计算技能和估算意识。
3.初步树立独立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意识,培育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点同学理解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的算理,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同学理解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的算理,正确计算。
四、教学具预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动物图片。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伙伴,看这几张图片,有你认识的动物吗?(课件出示)主题图中的四张动物图片这几种动物是动物不同分类的`代表。
你们看,丹顶鹤属于鸟类,蜥蜴属于爬行类,麋鹿和狐狸属于哺乳类。
科学家们对我国现存的这几类动物的种群进行了统计。
2.说明表格内容。
虽然地球上存在着成千上万种动物,以下表格显示了中国湿地部分种类的统计,你看到了什么?〔出示统计表的第三列。
〕(1)通过这个表格,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观测表格,提出问题。
你能依据其中的两个数据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中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板书出来。
“中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板书出来。
〔二〕探究新知1.解决271+122=〔1〕我们先一起解决第一个问题,谁能帮我们就第一个问题列式。
列式:271+122〔2〕估量结果在计算之前,大家先估量一下,和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量的?〔3〕独立试算〔4〕沟通算法观测一下,这道题和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课题:三位数加三位数〕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探究计算方法,可以动动脑筋,也可以用学具来帮帮忙。
同学自主探究算法。
谁情愿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知大家?同学汇报〔板书〕2.解决271+31=〔1〕我们先一起解决第一个问题,谁能帮我们就第一个问题列式。
列式:271+31〔2〕估量结果在计算之前,大家先估量一下,和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量的?〔3〕独立试算〔4〕沟通算法观测一下,这道题和刚才学的那道题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课题:两位数〕十位满十了,怎么办?〔向百位进一〕十位写多少?百位在进位后是多少了?用课件演示,也可以在竖式中用红粉笔描出进位的1,加以突出。
3.小结:〔1〕我们遇到的加法和上学期学过的加法比较起来,有什么不同?〔2〕那我们都是怎么算的呀?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是满十,就向前一位进!进位加法教案4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97页“20以内进位加法”例5教学目标:1、培育同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索过程,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索,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引导同学掌控“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索,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培育同学用数学的技能。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学习预备:课前谈话沟通二、探究讨论:“学新知”1、课件出示图片:让同学初步感受“从不同的角度观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外形是不同”。
〔引出课题〕2、〔出示主题图〕看,一〔3〕班小伙伴参与了一次文艺汇演。
瞧!他们来了。
提问: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②同一幅图,为什么观测到的信息不一样呢?③问题是什么?把知道了什么和问题是什么连起来说一说。
3、解题。
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人?①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②同学独立思索。
③同学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争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汇报:A、数出前后两排的人数,再加起来。
---------后排有8人。
---------------前排有7人。
所以,8+7=15〔人〕,一共有15人。
B、按性别数,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
1〔男生有9人〕〔女生有8人〕所以,9+6=15〔人〕,一共有15人。
4、提问: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15人呢?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5、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测这幅图,提取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但都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三、巩固练习:“我能行”1、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课件出示〕问: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③你想怎么解答?④还可以怎么解答?⑤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2、教材第97页“做一做”。
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课件出示〕问: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③你想怎么解答?④还可以怎么解答?⑤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3、想一想。
问:这几道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结:这几个题目都是求“一共有多少”,表示把它们都合起来。
〔都用加法计算〕四、盘点收获:“我很棒”今日的学习,我学会了?五、布置作业。
进位加法教案5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73页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