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2021年版)知识点总结归纳§1K411011 城镇道路分类与分级(P1)§1K411012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P2)一、结构组成(一)基本原则(1面层 路面道路结构 基层路基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
路 面 面 基 层 路基JTG D50-2017规定:① 路面结构层由面层、基层和底基层组成。
② 垫层归为功能层或路基处置层。
(2)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结构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因而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
应:基层材料的回弹模量/面层的回弹模量≥0.3宜:土基的回弹模量/基层(或底基层)的回弹模量=0.08~0.4(3)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及载重量相适应。
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级路面面层与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
(4)基层的结构类型分为:①柔性基层;②半刚性基层。
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他措施(如:应力消减层,采用土工织物)以减轻反射裂缝。
(二)路基与填料上面层中面层2. 路基填料(1)①高液限黏土不适于做路基填料。
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②高液限粉土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③含有机质的细粒土(2)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
当设计标高受限制,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同时应采取在边沟下设置排水渗沟等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3)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
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视路基顶面不平整程度而定,一般100~150mm。
(三)基层与材料①刚性基层:碾压混凝土、贫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类)1. 基层材料分类塌落度T=0,流动性差。
②半刚性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③柔性基层:沥青稳定类材料、级配粒料(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级配砂砾)注:单方水泥用量较低的混凝土叫贫混凝土。
①石灰稳定土类基层强度高,整体性②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好。
适用于交2.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包括③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类基层量大、轴载重④水泥稳定土类基层的道路。
①石灰:水不稳、不抗冻、不早强。
3. 常用的基层材料②水泥:稳定、抗冻、早强。
③二灰:高抗冻、不早强。
4. 基层是路面结构(应为“沥青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路基。
基层可分为基层和底基层。
5. 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宜采用排水基层。
未设垫层且路基填料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承受特重或重交通),或者为细粒土(承受中等交通)时,应设置底基层。
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等。
6. 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基层属于柔性基层,可用作城市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
质地坚硬为防止冻胀和湿软,天然砂砾应含泥量应≤砂质量(粒径小于5mm)的10%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应≤20%用作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底基层时,最大粒径宜≤53mm。
级配砾石用作基层时,最大粒径应≤37.5mm。
(四)面层与材料磨耗层上(表)面层1. 高级沥青路面面层可划分为面层上层或中面层面层下层下(底)面层①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适用于各种等级道路的面层2. 沥青路面面层类型②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适用于支路及以下道路的面层、支路的表面层,各级沥青路面的基层、连接层或整平层;冷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可用于沥青路面的坑槽冷补。
③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温拌沥青混合料在混合料拌制过程中添加合成沸石产生发泡润滑作用、拌合温度120~130℃条件下生产的沥青混合料。
适用于各种等级道路的面层。
④沥青贯入式面层:宜用作城市次干路以下道路面层,其主石料层厚度应依据碎石的粒径确定,厚度宜≤100mm。
⑤沥青表面处治面层:主要起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的作用。
整体稳定性路基变形量控制3. 道路结构层与性能要求满足强度基层扩散荷载的能力水稳性抗冻性不透水性好承载能力(即强度)路面平整度温度稳定性:较低的温度、湿度敏感度。
抗滑能力透水性:AC、SMA不透水;OGFC透水。
噪声量降噪排水路面的面层结构组合一般为:上面(磨耗层)层采用OGFC沥青混合料、中面层、下(底)面层等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P5】§1K411013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特点(P6)1.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包括:路基、垫层、基层、面层。
①温度和湿度不良的环境,水泥混凝土道路应设置垫层。
2. 垫层②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最小防冻厚度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和路基填料的特点设置垫层,其差值即是垫层厚度。
③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宜设排水垫层。
④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
⑤垫层宽度=路基宽度,垫层最小厚度为150mm。
⑥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①防止或减轻因唧泥导致的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
3. 水泥混凝土道路②与垫层共同作用,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基层的作用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
③为混凝土面层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基础,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①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
②特重交通:宜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
4. 水泥混凝土道路③重交通道路:宜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
基础材料选用原则④中、轻交通道路:无机结合料稳定(水泥稳定、水泥粉煤灰稳定、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级配粒料。
⑤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排水基层。
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宽出:①小型机具:≥300mm5. 水泥混凝土道路②轨模式摊铺机:≥500mm基层的宽度③滑模式摊铺机:≥650mm6. 为防止地下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7. 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①普通(素)混凝土8. 面层混凝土通常分为②钢筋混凝土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
③连续配筋混凝土④预应力混凝土9.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10. 混凝土面层在温度变化影响下会产生胀缩。
为防止胀缩作用导致裂缝或翘曲,混凝土面层设有垂直相交的纵向和横向接缝,形成一块块矩形板。
一般相邻的接缝对齐,不错缝。
①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
11. 纵向接缝②一次铺筑宽度<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③一次铺筑宽度>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
④无论一车道一浇(真缝),还是若干车道一浇(假缝),均必须设拉杆(螺纹钢筋,两端固结)。
横向缩缝(假缝):切缝宽度4~6mm。
①横向接缝分为横向胀缝(真缝):缝宽20mm;必设传力杆(光圆钢筋,一端固结,一端滑动,设在板厚中间)横向施工缝(真缝)12. 横向接缝②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
③快速路、主干路的横向胀缝应加设传力杆。
④在邻近桥梁(路与桥的交界处)或其他固定构筑物处、板厚改变处、小半径平曲线等处,应设置胀缝。
⑤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应设置传力杆。
①纵向节缝:设拉杆。
真缝(胀缝、施工缝):设传力杆。
13. 归纳②横向接缝快速路、主干路:设传力杆。
假缝(缩缝)次干路、支路:不设传力杆。
14. 在自由边处,承受繁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小于90°的面层角隅,下穿市政管线路段,以及雨水口和地下设施的检查井周围,应配筋补强。
混凝土既是刚性材料,又属于脆性材料。
15. 混凝土面层的抗滑构造: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
§lK413022 深基坑支护结构与边坡'防护(P121)§ 1K412014混凝土施工技术(P49)混凝土浇筑方法归纳⑴连续浇筑可以分层、可以间歇,但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要完成上层混凝土浇筑。
⑵间断浇筑——施工缝①无水环境旧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水平施工缝≥1.2MPa,垂直施工缝≥2.5MPa)→凿毛→清缝→润湿→坐浆(水平施工缝铺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垂直施工缝刷水泥砂浆)→浇新混凝土。
②遇水环境(水中,地下)旧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凿毛→清缝→防水处理【贴遇水膨胀胶条或设金属止水带(止水钢板)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坐浆→浇新混凝土。
§ lK412015 顶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P51)一、预应力筋进场检验(一)钢丝、钢绞线(二)精轧螺纹钢筋举例:130t精轧螺纹钢筋,应分3批检验,共6根做拉伸试验,第一批合格,第二批合格,第三批有1根不合格,应取4根复验。
130t→6根4根复验。
二、先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清理模板、台座→刷涂隔离剂→钢筋、预应力筋安装(含隔离套管安装)→整体张拉→隔离套管封堵→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拆除模板→养护→整体放张→切除多余预应力筋→吊运存放。
注:台座的核心部件是张拉横梁(刚度足够,保持平行)。
张拉:应力控制,伸长值校核,控制在6%以内,对称张拉。
浇筑混凝土: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整体放张:强度≥75%设计值,对称放张。
三、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有两种(一)安装管道→穿预应力筋→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定时抽动、转动预应力筋)→张拉预应力。
【穿筋→浇砼→张拉】(二)安装管道→浇筑混凝土(浇筑后立即通管)→穿预应力筋→张拉预应力。
【浇砼→穿筋→张拉】§ 1K412016 桥面防水系统施工技术(P57)防水层(用卷材防水、涂料防水)钢筋混凝土整平层(混凝土基层)注:以下市政工程,雨雪天气不能施工:沥青面层、桥面防水、露天焊接、GCL垫。
§ lK412022 桩基础施工方法与设备选择(P69)成孔方式与设备选择(P70)①正循环回转钻(护壁效果较好、工效较低)②反循环回转钻(护壁效果较差、工效较高)(1)泥浆护壁成孔桩③冲击钻④旋挖钻⑤潜水钻①冲抓钻①夯扩(2)干作业成孔桩②长螺旋钻孔(3)沉管成孔桩(用于地下水位以上)③钻孔扩底②振动④人工挖孔(4)爆破成孔(用于地下水位以上)。
钢筋笼与灌注混凝土施工要点(P72)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序:制备泥浆→埋设护筒→钻孔(泥浆护壁)→第一次清孔→吊装钢筋笼→吊装导管→第二次清孔→灌注水下混凝土→凿除桩头(超灌0.5~1m)。
注:第一次清孔时,应进行成孔质量检查:①孔径;②孔深;③沉渣厚度;④泥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