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审题指导

作文审题指导

作文指导——如何审题为什么要审题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

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

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

下面具体谈谈作文的审题技法。

一、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二、审题审什么(对象)审写作题目写作材料审提示语审写作要求三、审题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明确写作中心,为确定选材方向,选择写作思路,详略安排写作方法做准备。

四、审题的具体分类(全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全命题作文:读透吃透文题1.重点分析“题眼”。

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

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

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

《我在节日里长大》这个题目的文眼就是“长大”,如果一味的写“我在节日里怎么样”而忽略了“文眼”的深刻内涵,就难逃偏题的命运;再如作文题《心海里的一朵浪花》修饰词“心海里”和“一朵”“浪花”都是要着重分析的,而其中中心词“浪花”就是写作的重点。

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

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

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

《花香铺满心路》“花香”比喻美好的事物,如亲情,友情,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或是写作主客体的变换关系。

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

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如《有你,真好》。

《寸草心》,本意是寸草报答三春晖之心,如果仍沿袭旧的写作思路,写父母长亲如何关爱自己就跑题了。

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

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这样做,值得》同理。

半命题作文:“自由”不等于“随意”写好半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

考生对题目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相当大。

但这种对补题的自主发挥、自由驰骋决不等于“随意而为”。

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很多人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造成“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

或拟题过大,难以下笔,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真情实感。

甚至有的文章脱离文题,我行我素,造成严重失分。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随意”的现象呢?1.补题,要细察“隐信息”。

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要反复斟酌,仔细琢磨,察明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和要求中的“隐信息”。

而这些“隐信息”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主题确立、文体选用等有所提示或限制。

中考作文题《我在中得到快乐》就限制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中考作文题《其实,很快乐》中“其实”的限制性同样不可忽视。

《青春因——而美丽》美丽的限定作用同样不能忽视。

如:《那一次,我真的——》《原来,——是一种美》。

2.补题,要力求“陌生化”。

中考中由于万千考生一道题,一不留心就造成“补题”上的“雷同撞车”现象。

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力求“陌生化”,这里所说的“陌生化”并不是求偏、求怪,而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基础之上的。

如同样写的是熟悉的校园生活,大多数考生会选择老师、同学,你不妨写校长、门卫或校园的事物等。

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的体验、发现的内容,人无我有的内容。

3.补题,要做到“切口小”。

如中考作文题《,你好》,有考生拟题《祖国,你好》,因为写作切口过大,通篇作文只有几个近似抒情的语句的反复,使作文流于泛泛,因此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

倒不如选取你最为熟悉的、印象最深的一处祖国景点。

如《长城,你好》,长城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以此来写心理感受,以小见大,表现对祖国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作文审题,是写下笔之前必须面对的第一道关卡。

就命题作文而言,审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

就审题而言,要使文章深刻、透彻,有创新,就要把握最根本的一个规律,即将题目的含义由本义向引申义、比喻义开拓!学生又大多陷入了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话题作文的内容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不存在跑题、偏题、离题的问题。

所以写作时常常是天马行空,而写出来的文章则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平时训练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考场上自然也就欲罢不能了。

因此,年年因作文失误导致名落孙山,抱憾终生的,大有人在。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呢?命题作文必须以提供的题目为作文标题,而话题作文却要自拟作文标题。

但如果考生临场发挥不理想,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标题,而要求中又没有规定不得以话题为标题,可以直接以话题为标题。

这样做不会文不对题,只可能出现题大文小和同题泛滥的问题。

简便易行的做法是,以话题词语为中心,在其前后添加若干词语,组成一个标题。

对于话题作文而言,审题就是要正确理解话题的含义,包括话题的字面意思、话题的内涵和外延、立意取向和选材范围等等。

1.直接提供话题。

如话题“扶持”,其字面意思是“搀扶,帮持”,可有些考生不解其引申意“鼓励,关爱,支持,理解”等,导致审题立意出现偏颇、偏差;话题“心灵的选择”,其内涵和外延则较难把握,这同时也制约着此题的立意取向和选材范围:“选择”是外延,“心灵”是内涵。

也就是说,可供“选择”写的材料各色各样,但不是所有的选择都是属于“心灵”方面的。

这就是说,你所写的选择的事件,都必须有内心的活动、思想的参与、精神的指引;都必须倾听灵魂深处的声音,让隐秘的内心站出来进行抉择。

这样的立意构思才算完全符合题意,才有可能写出新意,拿到发展等级的高分!2.提供材料和话题。

如2011大连中考作文第二个题目,“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引题)自然万物皆能容纳,一个人、一个国家何尝不应如此呢?容纳是包容,是接纳,是一种胸怀和气度……它是一个人人格完善的根本,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前提。

(议题)请以“容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由“引题”,”议题”,“话题”三部分组成。

引题部分通过引用古训,引出容纳这一话题;议题部分对话题进行深入论述,拓展容纳的外延含义。

从自然,个人,国家三个层面论述容纳的必要性。

之后,再次明确写作话题。

材料不论长短,它都只是对话题的一种解释、一个说明,所以浅显直白,明确易懂,绝不设置阅读障碍,重复考查阅读能力。

是为考生正确理解话题搭起的一座桥梁,而不是画一个圈、设一道坎,作文中可以完全不提及材料中的文字和内容。

话题作文不管是哪种形式,写作之前都要对材料进行提炼、聚焦,从而确定写作主题。

不能随便抓住某一句话就用作自己的写作内容,而要抓住寄托着材料主旨或者主要内容的中心词语、中心话题,以此作为写作主题。

材料作文的审题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最稳妥的审题立意的办法就是归纳给定材料主旨,以主旨为话题写作。

2、多则材料则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去异存同法,找出各材料之间的共同之处,然后以此为话题立意写作。

3、多材料作文多强调,从材料的任一角度出发,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这个时候注意,给定材料有多少个观点或人物或事物,至少就有多少个角度可供我们选择去立意写作。

如材料“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率军对敌,双方兵力悬殊,众将士信心不足。

将军到庙里求神问卜,然后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那是神让我们失败。

”将军抛出铜钱,铜钱落地,正面朝上,全军欣然。

将军再抛,还是正面向上。

将士们士气大振,投入战斗,终获全胜。

凯旋后,将军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

将士们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

”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或角度构思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整体阅读,确定材料中的主要描写对象。

⏹2、分析所有描写对象的主次关系,确定主角。

⏹3、分析所写对象的特点和出题人的态度⏹4、加以联想和想象,将主角的特点对应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理。

⏹ 5、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

先思考“为什么获胜”“主旨句是什么”“除军事之外,还有哪些相似的故事和和事例。

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进行归类分析之后得出观点: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充满信心,振奋精神,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关键时刻巧妙机智地进行鼓舞激励,可以收到极好的效果。

总之,审题是思维的训练,更是观察力理解力的训练。

它是我们作文写作成功最重要的第一步,只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抓住关键点,明确命题者的意图,理出写作的中心,接下来的写作环节就能顺利展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