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采山》教学设计5篇音乐课《采山》教学设计5篇音乐课《采山》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歌曲中表达对国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能够养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运用模仿、体验的方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并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指导学生看课本上的插图,请学生找出天安门、国旗和国徽。
在天安门广场,我们可爱的解放军叔叔每天早晨都会伴着雄壮的国歌将国旗升起,现在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国旗升起时的场面吧。
教师播放在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并请学生谈谈观看视频之后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画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引导学生懂得升国旗时应起立,目视国旗。
我们的国旗这么美丽,所以有人给她编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歌曲中所描绘的国旗吧!(二)新课教授1、教师播放歌曲,并设问,听完这首歌曲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五星红旗飘扬在蓝蓝的天空中,那么美丽,那么雄伟和激动人心。
2、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情绪又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绪欢快且激动。
3、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提醒学生注意情绪。
4、教师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用强拍拍手,弱拍拍腿的方式让学生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并说一说2/4拍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前面一拍是强拍,后面一拍是弱拍。
5、跟随教师的示范一起拍出2/4拍的强弱规律。
6、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随琴声律动身体,再次体会歌曲的拍子、速度和情绪。
7、教师教唱歌谱,学生用拍手、拍腿的方式挥拍演唱曲谱。
8、学生齐读歌词后填词演唱。
音乐课《采山》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聆听歌曲《拾稻穗的小姑娘》感受音乐情绪及节奏,通过音乐律动及歌曲聆听感受体会劳动辛苦,引导学生要珍惜粮食、乐于劳动。
2、能够用轻快又活泼的情绪,朝气又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
并能通过音乐实践创造活动,发挥想象和创造力为歌曲伴奏。
3、认识十六分音符,能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十六分音符的特点,并能准确掌握。
教学重点:1、能用朝气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2、认识并能掌握十六分音符教学难点:1、准确地用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2、歌曲伴奏的创编活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小乐器(双响筒、碰铃、串铃、三角铁)、十六音符节奏卡片教学过程:一、课前激趣1、课前律动《郊游》2、引出音乐小精灵(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今天的音乐上,还来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嘛?她就是音乐小精灵,看,她跟我们小朋友打招呼了!小精灵: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可爱的音乐小精灵。
在今天上课之前,我要送给大家一件礼物,瞧,就是这只漂亮的小篮子。
希望你们能在这节音乐课上收获到许多有趣而有用的音乐知识。
你们能做到吗?二、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过渡:小朋友们回答的真是有精神。
音乐的世界真美妙,接下来,我就请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吧!1、观看图片展示丰收的田野。
观后回答:音乐小精灵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呀?师:你都看到了什么呀。
2、初听歌曲,边听边要求:在美妙的歌声中,音乐小精灵邀请大家一起随音乐轻轻摇动你的身体。
老师会跟大家一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美好的歌曲。
从歌曲中,这位拾稻穗的小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师介绍拾稻穗。
从而引导学生要珍惜粮食。
4、再听歌曲,并随师简单的歌曲律动,感受歌曲节奏及情绪。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提起我们的小篮子,一起走进田野,参加拾稻穗的活动吧。
请你带上轻快的步伐,轻松的心情,跟我一起来!三、学唱《采山》过渡:听《采山》的伴奏音乐,师:小朋友们,快看,在欢快的音乐声中,音乐小精灵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呢?图片出示:森林1、认识十六分音符师:在这神秘的大森林中,有许多好玩的,好吃的,你们想要把这些好吃的.好玩的装进你们的小篮子吗?师:那么你们就得去听听音乐小精灵送我们的神秘声音。
A、用钢琴弹奏一个短而快的音,请生听这神秘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引导生回答出这个音短而快的特点。
B、师敲奏示范十六分音符,生用短而快的击掌表示。
请个别生上台试奏C、师:十六分音符,是个特别团结的好孩子,他经常有许多好伙伴。
比如说:两个十六分音符在一起组成了请生试着击掌表示,请个别生上台敲击双响筒表示。
比如:四个十六分音符小伙伴在一起玩,就组成了请生试着击掌表示,请个别生上台敲击双响筒表示。
2、难点十六分音符解决师:我们的音乐小精灵,要在十六分音符上加上他的小魔语了。
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把它念准确,唱准确。
A| 采呀采蘑菇采呀采木耳B| 花呀花满篮果呀果满篮C、加旋律后的十六分音符演唱| 采呀采蘑菇采呀采木耳花呀花满篮果呀果满篮3、初听歌曲设问:音乐小精灵的歌声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来到美丽的大森林里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4、复听歌曲,请生随音乐有节奏的拍手感受歌曲情绪与节奏。
师:音乐小精灵的歌声这样美妙,她希望大家用热情的掌声为她加油,并化作轻轻的有节奏的伴奏。
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好。
5、练唱歌曲,解决难点。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太棒了,小精灵非常高兴,她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唱她的歌曲。
你们能完成地比她好吗?A、干脆而轻快的声音B、从山顶往山下走去――从高音到低音。
高而轻的声音。
提示:做梦又回到山顶上。
不要吵醒他的美梦。
6、完整地随琴练唱歌曲。
7、完整的随音乐范唱演唱歌曲,生在心里默唱歌曲。
师:快乐的小精灵又开始歌唱了,她请大家一起来演唱歌曲。
比一比谁的歌声更美!唱后引导说一说小精灵的歌声与自己歌声的区别,找出不足之处。
8、完整的随琴演唱歌曲。
演唱之前提示:坐姿、声音状态、心情等。
师:许多同学都对我们的演唱提了意见,大家都有一双灵敏的音乐小耳朵,那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歌曲。
9、师与生合作接唱歌曲。
师:小精灵的歌太好听了,我也忍不住想唱了,我能加入你们吗?10、完整的随歌曲伴奏演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练习的不错,很多同学学习的非常认真,歌声也特别好听。
那么就让我们随着好听的音乐,一起把歌曲演唱一遍吧!11、介绍小乐器,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歌曲伴奏。
请个别几个小朋友上台演奏小乐器,其他生演唱歌曲。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咱们给它来点伴奏吧。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小乐器。
大致指导乐器的伴奏方式。
四、课堂小结1、音乐小精灵:在送给大家的小篮子你收获了哪些有用的有趣的音乐知识?。
2、出示音乐小精灵:小朋友们,今天的音乐课就到这里,音乐小精灵要跟我们说再见了音乐课《采山》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1、通过聆听和表演本课歌曲,理解本课主题“愉快的劳动”,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
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用学过的唱名填写并准确演唱,在实践中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3、认识和节奏,能准确地读拍。
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琴、打击乐、彩笔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表演《小渔篓》;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劳动最光荣》进入音乐课堂。
师: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同学们,你们还会唱哪些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养孩子们自信演唱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音乐记忆力,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多多积累好听的音乐。
)二、表演《小渔篓》:“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海边孩子劳动的歌曲,大家想听吗?(多媒体播放歌曲)。
1、完整初听歌曲,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音乐情绪、特点、及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小朋友的心情。
3、用“La”轻声跟唱歌曲旋律,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4、随伴奏轻声唱歌词,老师给予及时纠正。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同学们的歌声太动听了,瞧!海边的小朋友给大家送礼物来了。
”(多媒体出示带有唱名的贝壳、海星、海螺等等)1、划分小组进行讨论。
2、每小组讨论、填写唱名形成旋律。
3、每组派出代表演唱自己填写的唱名形成旋律。
4、比一比,哪一小组演唱的准确、流畅,旋律好听,便将哪一组选为优胜组。
(也许有些小组编写的并不流畅,老师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因为只要每个孩子都动脑参与进来了,就是最大的收获。
)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随音乐《小渔篓》边唱边律动进入音乐课堂。
(可以借此巩固复习歌曲《小渔篓》)二、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海边小朋友送来的礼物创编出了那么多好听的旋律,有一位小姑娘可着急了,她说她也有一首好听的歌要送给大家,你们听,她唱着歌来了。
”1、完整地聆听歌曲,老师引导孩子轻轻合着音乐拍手。
“小姑娘的歌唱的多好听呀,歌中都唱了些什么内容?我们一起边听边用动作来表演,好吗?”2、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3、分组听音乐表演,看哪一组表演的好。
?(让学生自由发挥,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表演中来,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能力)。
三、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1、完整地聆听歌曲。
师:“你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听后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用你手中的彩笔画一画。
”2、复听歌曲。
让孩子随着音乐在纸上画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3、再次复听。
让学生拍手轻轻合着音乐,老师启发学生轻轻随着歌声哼唱,看看能记住哪一句,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四、编创与活动:1、让学生随着音乐将《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在纸上画出对比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2、让学生将自己不同的感受用相应喜欢的色彩图画到课本上。
五、课堂小结音乐课《采山》教学设计4一、教学内容:1、乐清民歌《对鸟》2、介绍山歌及特点3、创编歌词及表演二、教学目标1、过对温州民歌《对鸟》的学唱。
感受温州乡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喜爱。
2、分析比较山歌的风格特点,并用明亮的歌声表达歌曲欢乐,爽朗的情绪。
三、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山歌具有高亢,嘹亮,悠长,奔放,节奏自由的特点。
难点:用乐清方言来演唱《对鸟》及创编歌词四、教材分析: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差异大,语言和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方法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迥异。
温州民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因地处沿海山区,故形成多散板式的民歌。
它的旋律优美,高亢,朴实,华彩,歌唱者可以根据其声音条件,充分发挥其演唱才能和演唱风格。
五、教具准备录音机幻灯片大歌纸道具(在教室旁边用椅子和桌子搭成两座山)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随温州民歌《叮叮铛》的音乐进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