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科中医护理惯例之马矢奏春创作一、脑病科一般护理惯例(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宁静, 坚持室内空气新鲜.2.根据病证性质, 室内温湿度适宜.(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插病室, 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三)人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并通知医师.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四)生命体征监测, 做好护理记录1.丈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2.新人院患者当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3.若体温37.5˚C以上者, 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4.若体温39˚C以上者, 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医嘱执行.(五)每日记录年夜便次数1次.(六)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九)按时巡视病房, 做好护理记录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动,发现异常, 及时陈说医师并配合治疗.、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发现异常, 及时陈说医师.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 实施相应的护理办法.(十)加强情志护理, 疏导不良心理, 使其安心治疗.(十一)根据病情, 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 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 积极配合治疗.(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 依病情、药性而定, 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指导饮食宜忌.(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处置.(十五)做好出院指导, 并征求意见.二、中风病护理惯例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 遇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所致.以突然昏扑, 昏迷不醒, 口角歪斜, 半身不遂, 语言蹇涩或失语, 偏身麻木为主要暗示, 并具有起病急, 变动快, 与自然界风行扇形多变似, 故名中风, 亦称“卒中”.病位在脑, 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2.生活方式、休息、排泄等状况.3.心理社会状况.4.辨证中经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风痰瘀血阻脉络证,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气虚血瘀证, 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风失上扰清窍证, 痰湿蒙蔽心神证, 元气败脱、心神散乱证, 邪热内闭心窍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患者的起居应适应四时气候变换, 遵循“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原则.(2)病室宁静、通风, 坚持空气新鲜.(3)病室温度、湿度要适宜.一般温度以18℃~20℃为宜.湿度以50%~60%为宜.(4)重视患者个人卫生, 坚持床单元清洁、干燥.(5)卧床休息, 取适宜体位, 防止挪动转移.若呕吐、流延较多者, 可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 应加床挡呵护.(6)注意患肢保暖防寒, 坚持肢体功能位.(7)加强口腔、会阴、眼睛以及皮肤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 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坚持床单元清洁, 按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 按时进行膀胱冲刷.(8)陪伴神昏的患者应转入单人病室或抢救室, 设专人看护, 并做好特护记录.神志不清者取平卧位休息, 躁动不安者加床档, 防止坠床.(9)病情观察, 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2)急性期患者若血压升高, 呈潮式呼吸标明病情危重, 应坚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舌后坠.3)患者呈现剧烈头痛, 喷射样呕吐, 意识障碍加重说明颅内压升高, 要及时陈说医生配合抢救.4)患者呈现呕血、便血情况时要禁食, 恢复饮食后要进流质、半流质或是软食.2.用药护理(1)服中药后应防止受风寒, 汗出后用毛巾擦干.(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动情况.(3)及时记录服用辛香开窍、急救醒脑药的时间, 神志清醒后立即陈说医生.(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动, 防治头晕, 注意平安.3.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少油腻, 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2)神志昏迷三天以上或有吞咽困难者用鼻饲法进食, 同时静脉弥补背养和水分, 以保证营养.4.情志护理(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 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情绪, 防止不良安慰.(2)对神志清醒的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抚慰, 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5.临症护理(1)高热者, 使用冰袋冰帽, 继续使用可降低耗氧量, 呵护脑细胞, 观察有无肺部及尿路感染.(2)元气衰败者, 遵医嘱艾灸等抢救.(3)尿潴留者, 可推拿腹部, 虚者可加艾灸, 需要时遵医嘱留置导尿.(4)便秘者, 顺时针推拿腹部, 遵医嘱使用缓泻剂.(5)年夜便失禁者应坚持床单元清洁, 肛周皮肤干燥.久卧床、尿失禁的患者要坚持会阴干燥及床单元清洁, 做到勤推拿, 勤翻身, 勤擦洗, 勤观察.6.并发症的护理(1)咳嗽1)每3~4小时轻轻变动患者的体位并轻拍背部, 使肺部份泌物小至于长期积贮, 容易排出.2)喂食时要特别小心, 防止误吸.3)遵医嘱应用抗菌素.(2)压疮1)帮手患者每2小时更换1次体位;在受压的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等, 坚持皮肤干燥.2)推拿受压局部, 以改善血液循环.(3)呕血1)遵医嘱禁饮食, 恢复进食后给予少量半流质或流质易消化饮食.2)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及胃黏膜呵护剂.3)观察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的变动, 判断有无继续出血的迹象.(4)脑心综合征心脏有缺血性改变, 心率失常, 神志昏迷, 发生心肌梗塞.1)呵护心脏功能.心肌有严重损害或心功能不全者, 输液速度宜慢.遵医嘱合理应用脱水剂.2)做好情志疏导, 坚持心境平静.同时坚持病房舒适宁静, 限制探视人员.3)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4)对个别严重、顽固心律失常者, 遵医嘱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有心衰者可用强心剂.(三)辨证施护1.中经络中经络者以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偏身麻木, 言语晦气为主要临床暗示.常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风痰瘀血阻脉络证,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气虚血瘀证, 阴虚风动证.(1)肝阳暴亢, 风火上扰证1)坚持居室宁静, 严格限制探视, 防止噪音、暴怒、抑郁, 坚持情绪稳定.2)入睡困难者, 辗转反侧, 烦躁不安者, 可适当给予镇静剂或睡前推拿涌泉穴100次.3)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 如绿豆、黄瓜、梨等, 忌年夜蒜、葱等辛香走窜之品.(2)风痰瘀血, 阻痹脉络证1)眩晕重者, 应卧床休息, 防止摔倒.2)3天以内密切观察病情的转化.若舌质不红, 无眩晕头痛、病情平稳, 可以进行动能熬炼;若舌苔变黄厚腻, 口臭, 便秘, 脉弦滑而年夜, 说明已转化为痰热腑实证, 即汇报医生.3)饮食宜黑年夜豆、藕、香菇、桃、梨, 忌羊肉、牛肉、狗肉、鸡肉、乌梅等.(3)痰热腑实, 风痰上扰证1)室温不宜太高, 衣被不成太厚, 防止冷风直接吹人.2)用通腑化痰饮服药后3~5小时泻下2~3次稀便即可说明腑气已通, 不需再服.若服完上药后, 未见年夜便, 可陈说医生,继续服药, 以泻下为度.3)如果呈现嗜睡、朦胧, 说明病情加重向中脏腑转化, 即汇报医生.4)饮食宜清热、化痰、润燥为主, 如萝卜、绿豆、丝瓜、冬瓜、梨、香蕉、芹菜等, 忌羊肉、牛肉、鸡肉、对虾、鱼、韭菜、辣椒、年夜蒜等.(4)气虚血瘀证1)体弱多汗者, 居住环境宜温暖避风, 及时擦干汗液, 更换被服.2)由于气虚血瘀, 手足肿胀或肤色紫暗, 可用中药或温水浸泡以消肿化瘀, 然后自动或主动地做屈伸运动, 以疏通经络, 消除肿胀.3)饮食宜益气、健脾通络, 如山药苡仁汤、黄芪粥、莲子粥、白菜、冬瓜、丝瓜、木耳、赤小豆等.(5)阴虚风动证1)阴虚火旺, 五心烦热, 甚则潮热冷汗者, 可用五倍子粉水调外敷神阙.病房宜通风凉爽, 但防止凉风直接吹人.2)防止情志安慰, 勿惊恐、郁怒, 防止复中.3)饮食以养阴清热为主, 如百合莲子粥、苡仁粥、甲鱼汤、淡菜汤、面汤、银耳汤、黄瓜、鹿角菜汤、芹菜等.2.中脏腑中脏腑以突然昏迷而半身不遂等证或以九窍闭塞为临床暗示.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 闭证属实, 脱证属虚.(1)风痰上扰清窍证1)患者肢体强痉拘挛、躁动不安, 应将指甲剪短, 双手握固软物, 以免被伤.2)轻轻推拿强痉的肢体, 疏松缓解肌肉筋脉的拘挛.坚持功能位置, 切忌强劲拉伸.3)若有年夜便干结, 可用生年夜黄粉1~3克装胶囊口服或溶化鼻饲以通腑泻热.4)饮食可加白菜汤、丝瓜汤、萝卜汤、芹菜汤、小米粥、面汤、橘汁、西瓜汁、油菜、鲜木瓜汤等, 忌油腻、厚味肥甘、生湿助火之品.(2)痰湿蒙蔽心神证1)肢体瘫软者, 要坚持肢体功能位置, 防止足下垂和肩关节脱臼, 四肢不温.2)饮食宜偏温性食物, 如石菜花、萝卜汤、糯米、油菜、南瓜等.(3)元气败脱, 心神散乱证1)元阳败脱重危阶段, 应积极进行中西医综合办法抢救.中药可川红人参, 附子煎汤鼻饲或参附注射液, 或生脉注射液静点, 以回阳固脱.2)观察病情变动:①观察舌的变动.若舌体紧缩、卷曲, 为肝气欲绝的弥留暗示;若舌苔花剥而腻, 多为痰浊未化、正气枯竭、胃气年夜伤的重危证.②观察汗的变动, 若全身年夜汗淋漓、汗液较清稀、淋漓不止、汗冷、黄豆珠样、颗粒不明, 标识表记标帜病重.③观察神的变动, 是否有神、无神、假神.详细记录, 及时汇报医生.3)口张分歧用湿纱布覆盖口部, 坚持湿润.4)四肢厥冷, 适当给予热水袋保暖.5)可用艾灸神阙、气海、关元等穴20分钟, 有助于回阳固脱.(4)邪热内闭心窍证1)病情凶险, 应严密观察面红、身热、躁扰不宁、肢凉、舌锋、苔黄褐等证的变动, 还有频繁呃逆、抽搐、呕血及戴阳证呈现, 均做好记录, 同时陈说医生, 配合抢救.2)神昏高热时可用宣通擦剂擦治外, 遵医嘱针刺人中、百会或三棱针点刺十二井穴出血, 以泄热开窍.3)口噤不开者, 应用开口器, 启开上下牙齿, 加牙垫, 以免咬伤舌头.(四)健康指导1.坚持心情愉快, 防止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2.生活起居有常, 防止过劳, 适度休息.随着气候的变动增减衣服, 注意保暖.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 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 不宜过饱, 忌食辛辣安慰之品, 戒烟酒.4.防止用力过度, 以免复中.5.坚持年夜便通畅, 经常使用含纤维素高的新鲜蔬菜、水果, 以坚持年夜便通畅.6.积极治疗原发病, 按时服药, 观察血压变动, 按时到医院复查.(1)急性期应帮手患者将肢体摆放在功能位, 推拿关节, 活动小关节.恢复期指导患者做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2)语言功能障碍的训练, 根据失语的分歧类型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 训练原则:由粗到细, 由小到年夜, 由简单到复杂.(3)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 根据吞咽功能障碍特点, 选择进食方法、体位、食物的状态和种类.(4)自理能力的训练, 熬炼患者梳头、洗脸、刷牙等.三、颤病护理惯例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 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暗示的一种病证.轻者暗示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 币者可见头部振摇, 肢体颤抖不止, 甚则肢节拘急, 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颤病在筋脉, 与肝、肾、脾等关系密切.帕金森病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_颤病发生的时间、诱发因素、陪伴症状.2.发作时意识、面部脸色、呼吸.3.是否有家族史.4.心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5.家庭支持系统.6.辨证肝风内动证、痰浊阻滞证、瘀血滞证、气血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惯例进行.(2)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宁静, 坚持室内空气新鲜.(3)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科主任、护士长, 并通知医师.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5)病情观察, 做好护理记录.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动, 发现异常, 及时陈说医师, 并配合治疗.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发现异常, 及时陈说医师.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 实施相应护理办法.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 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坚持床单元清洁, 按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 按时进行膀胱冲刷.2.用药护理(1)用药过程中观察肢体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 以确定药物的疗效.(2)给患者讲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并注意观察.(3)遵医嘱行为教育:强调必需遵医嘱服药, 不成随意停药或减药, 要坚持长期治疗.(4)用药注意事项告知:金刚烷胺:.肾功能不全、癫痫和肝病患者慎用, 哺乳期妇女禁用.左旋多巴空腹用药效果好, 用药注意有无“开关现象”和“剂末现象”.3.饮食护理(1)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适量优质卵白易消化食物.(2)采纳坐位或半卧位进食、饮水, 缓慢进餐.每天喝6~8杯水及饮品.(3)根据患者的咀嚼能力决定饮食状况和途径.对咀嚼能力及消化能力差的患者, 给予软食或半流质;对咀嚼能力及吞咽功能障碍者, 给予黏稠不容易反流的食物;对进食困难、饮水呛咳者, 给予鼻饲饮食.以上方式均无效者, 可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4.情志护理(1)向患者介绍与本病有关的知识, 使其了解其病程及预后.(2)指导家属照顾患者, 使患者感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爱心.(3)细心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 鼓励患者表达并注意倾听其心理感受, 给予正确的信息引导.(4)鼓励患者培养兴趣与快乐喜爱, 坚持良好的心态.5.临症护理(1)辨清标本虚实.肝肾阴虚、气血缺乏为病之本, 属虚;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多为病之标, 属实.(2)肢体僵硬, 烦躁不宁, 胸闷体胖, 遇郁怒而发者, 多为实证;颤抖无力, 缱绻难愈, 腰膝酸软, 体瘦眩晕, 遇烦劳而加重者, 多为虚证.6.并发症的护理(1)躯体移动障碍1)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 指导及鼓励患者自我护理,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并适当的给予协助.2)坚持皮肤的清洁, 床单元整洁、干净.卧床的患者, 要按时翻身, 做好皮肤护理, 训练其学会床上使用便器.3)对行动方便、起坐困难者, 呼叫器放于床边, 生活物品放于易拿取处.(2)语言沟通障碍1)将呼叫器及日经常使用品(手纸、水杯等)放在患者易拿取处.2)给患者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需要.3)使用交流板、年夜声朗读、介入亲友的交谈等进行语言交流能力康复训练.(三)辨证施护1.肝风内动证(1)病室宜宁静、凉爽, 防止噪音.(2)坚持情绪稳定, 防止不良因素安慰.(3)饮食以易消化、补益为主, 如年夜枣、羊肉等.(4)推拿足三里、内关、曲池等穴, 以改善患者的睡眠, 缓解肢体的拘挛.2.痰浊阻滞证(1)室温不宜太高.(2)饮食宜清淡、偏凉润为主, 如西瓜、苦瓜等, 忌食辛辣醇酒.(3)鼓励患者多饮白开水或果汁, 以泻热而通利小便.(4)注意精神调养, 防止忧、思、郁、怒等不良安慰, 坚持良好的心理状态.3.瘀血阻滞证(1)协助患者在床上做足底推拿, 或耳穴贴压, 以增进全身血液循环.(2)多食有疏利作用的食品, 如年夜蒜、洋葱等.(3)指导患者积极进行体力活动, 做姿势和步态的训练, 进行联合举措、协调举措的熬炼.4.气血两虚证(1)病室宜温暖避风.(2)饮食宜低脂易消化, 富有营养, 多食瘦肉、蛋类、年夜豆等.(3)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嘱患者不要突然起立, 可先在床边坐1~2分钟再站起来, 或从椅子上慢慢站起.(4)晚上将床尾抬高7~10 cm, 穿弹性长筒袜, 增进下肢静脉回流.(5)艾灸足三里穴.5.阴阳两虚证(1)艾灸神阙穴.(2)此型为危重难治之候, 重点要预防压疮及感染.(3)若呈现咽喉肌强直, 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四)健康指导l_遵医嘱正确用药, 按期复查血惯例、肝肾功能, 每人检查血压.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适量优质卵白的易消化的食物.3.应注意居室的温度、湿度等, 根据季节、气候、天气等情况增减衣服, 决定室外活动的方式、强度, 以有效地预防感冒.对长期卧床患者, 要按时翻身, 做好皮肤护理, 防治压疮的发生.4.本病早期, 患者运动功能无障碍, 应指导患者尽量介入各种形式的活动, 坚持四肢各关节的功能熬炼.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降低.此时应注意患者活动中的平安问题, 走路时持拐杖助行.5.本病早期应坚持一定的肢体活动, 主动进行肢体功能熬炼, 四肢各关节做最年夜范围的屈伸、旋转等活动, 以预防肢体挛缩、关节僵直.晚期患者做主动肢体活动和肌肉、关节的推拿, 增进肢体的血液循环.6.进行适当的运动和熬炼, 加强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和语音功能的训练.注意运动量由小到年夜, 循序渐进, 防止劳累和抗阻运动, 允分利用视听反馈, 让患者积极主动地介入治疗性运动训练, 改进生存质量.7.坚持良好心态, 防止紧张情绪.8.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四、聪慧护理惯例因七情内伤, 久病年老等病因, 招致髓减脑消, 神机失用而致, 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暗示的一种神志疾病.轻者可见寡言少语, 反应痴钝, 善忘等症;重则暗示为神情淡薄, 终日不语, 哭笑无常, 分辨不清昼夜, 外出不知归途, 不欲食, 不知饥, 二便失禁等, 生活不能自理.其病位在脑.老年聪慧症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聪慧发生的时间、诱发因素、陪伴症状.2.发作时意识、面部脸色、呼吸.3.是否有家族史.4.心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5.辨证肝肾阴虚证、血脉瘀阻证、脾肾二虚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提供一个清洁、宁静、舒适、平安的环境.(2)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态度和蔼、耐心、细致, 使患者心情舒畅.(3)应把患者安排于重点病房平安位置, 不宜与兴奋躁动的患者一起, 以免受到伤害.(4)应反复培养及训练患者维持正常生活.如晨、晚间护理、衣着、冷暖等, 坚持患者个人的整洁.(5)维持营养的平衡, 提供易消化软食, 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坚持水电解质平衡, 维持正常的年夜小便排泄.(6)病情观察, 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患者发病时的神志、面色、情绪暗示.2)观察并记录患者发病的时间、频率.3)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变动, 如有异常及时陈说医生.2.用药护理(1)需要家人耐心说服, 向患者解释, 可以将药研碎拌在饭中吃下, 对拒绝服药的患者, 一定要看着患者把药吃下, 让患者张开嘴, 看看是否咽下, 防止患者在无人看管后将药吐失落.(2)服药时必需有人在旁陪伴, 帮手患者将药全部服下, 以免遗忘或错服.(3)对陪伴抑郁症、幻觉和自杀倾向的聪慧患者, 家人一定要把药品管理好, 放到患者拿不到或找不到的处所.(4)卧床或吞咽困难的患者不宜奋服药片, 最好研碎后溶于水中服用.昏迷的患者要留置鼻饲管, 由胃管注入药物. .(5)聪慧患者服药后常不能诉说其不适, 家属要细心观察患者有何不良反应, 以便及时调整给药方案.3.饮食护理(1)对病情较轻、生活能自理的患者, 要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清淡宜口的食品;按时照顾好患者进食, 保证患者吃饱吃好;帮手去除鱼刺肉骨, 饭菜温度要适宜, 防止过冷引起胃肠不适, 或过热引起烫伤;餐具应选用不容易破裂的塑料、不锈钢等资料, 以免发生意外.(2)对生活自理差、病情较重的患者, 应协助进食, 需要时给以喂食, 对吞咽困难者应给以缓慢进食, 不成敦促, 以防噎食及呛咳.对不知饥饱、抢食、暴饮暴食者要适当限制食量, 并要根据病情适当进行饮食卫生教育.4.情志护理(1)坚持乐观的情绪, 多介入集体活动, 多接受外来的有益安慰, 以延缓脑功能减退.如:念书、看报、下棋、听音乐等.(2)多与他人交流, 坚持良好的人际关系.(3)缔造和睦的家庭环境, 建议与子女同住, 坚持情绪的稳定, 尽量防止不良的情志安慰.(4)注意进行智力训练, 如记忆力、理解力、计算力、定向力的训练等.5.临症护理(1)辨明虚实与主病之脏腑.本虚者, 辨明是气血亏虚, 还是阴精衰少.(2)标实者, 辨明是痰浊或痰火为病, 还是瘀血为患.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者, 应分清主次.并注意结合脏腑辨证, 详辨主要受病之脏腑.6.并发症护理(1)骨折:每天适当进行主动推拿1小时, 坚持关节正常活动, 以防关节僵硬变形或肌肉萎缩, 活动时注意范围应小, 举措应轻.加强防颠仆、防坠床、防走失的护理评估与办法.(2)泌尿感染:坚持会阴部干燥、清洁.按期给予会阴护理, 护士遵医嘱给予膀胱冲刷.(3)吸人性肺炎:应协助进食, 需要时给予喂食, 对吞咽困难者应给予缓慢进食, 不成敦促, 以防噎食及呛咳.(4)压疮:每天按时翻身, 注意观察皮肤, 坚持皮肤清洁、干燥且无异味.受压局部充血时, 用红化油推拿.山现水泡时, 川红外线灯照射.用棉垫、枕头、泡沫软垫枕于臀部、骨隆突处等好发部位.(三)辨证施护1.肝肾阴虚证(1)病室宜宁静、凉爽, 防止噪音.(2)坚持情绪稳定, 防止不良因素安慰.(3)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 坚持年夜便通畅.(4)便秘时, 可服用蜂蜜、麻仁丸等.2.血脉瘀阻证(1)给予舒适的体位, 帮手肢体功能熬炼.(2)重视情感交流, 多陪伴患者, 帮手诱导回忆生活中趣事.(3)做到膳食平衡, 弥补各种需要的营养要素, 如:卵白质、胆碱、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3.脾肾二虚证(1)病室宜向阳温暖, 注意防寒保暖.(2)口涎流出时及时擦干, 坚持口腔、口唇清洁.(3)饮食宜清淡、低盐, 注意食物的多样化, 忌油腻、生冷食物.(4)浮肿少尿者, 注意观察尿量, 记录24小时尿量.(四)健康指导1.病因预防针对其所患的慢性病及时治疗.积极防治卒中;戒烟、戒酒、积极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2.运动调整智能方面主要促其用脑, 有目的的加强记忆力熬炼, 在体能上也要熬炼.尤其是早期患者, 尽可能多活动以维持和保管原有的能力, 延缓衰退的速度.3.饮食调整经常使用健脑和延缓脑功能衰退的食物, 如花生米, 因其中所含的卵磷脂是神经系统所需的重要物质.注意均衡饮食, 不要食过多盐分和植物性脂肪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