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手册

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手册

晋能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二〇一七年四月目录1 范围................................................. - 7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7 -3 差不多要求........................................... - 8 -3.1成立组织机构........................................ - 8 -3.2实施全员培训........................................ - 8 -3.3编写体系文件........................................ - 8 -4.1风险点确定.......................................... - 9 -4.1.1风险点划分原则 .................................... - 9 -4.1.2风险点排查........................................ - 9 -4.2危险源辨识......................................... - 10 -4.2.1辨识方法......................................... - 10 -4.2.2辨识范围......................................... - 11 -4.2.3 辨识内容........................................ - 11 -4.2.4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不及后果.................... - 12 -4.3.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 - 17 -5 风险评价............................................ - 21 -5.1 风险度(危险性).................................. - 21 -5.2 风险评价方法...................................... - 21 -5.2.1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 21 -5.2.2 风险矩阵法...................................... - 22 -5.3 风险评价准则....................................... - 22 -5.4 确定重大风险...................................... - 23 -5.5 风险点级不确定.................................... - 24 -5.6 风险操纵措施的选择与实施.......................... - 24 -6 风险分级管控........................................ - 25 -6.1风险分级........................................... - 25 -6.2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 27 -6.3 风险操纵措施的制定................................ - 27 -6.3.1 风险操纵措施应包括:............................ - 27 -6.4风险操纵措施评审 ................................... - 28 -6.5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28 -6.6 风险告知.......................................... - 28 -7 工作程序............................................ - 29 -9 风险信息更新........................................ - 31 -10 沟通............................................... - 32 -11 附件............................................... - 32 -11.1 附件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推断准则....... - 32 -11.2 附件2:风险矩阵法(LS)推断准则 ................ - 32 -1 范围本细则规定了集团地面生产单位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差不多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治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地面生产单位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打算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企业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能安全〔2015〕1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晋安办发〔2016〕113号)GB/T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3 差不多要求3.1成立组织机构各单位应成立由要紧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要紧负责人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2实施全员培训各单位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打算,分层次、分时期组织职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3.3编写体系文件各单位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操纵度或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和采纳其它评价方法分析的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

4 工作程序和内容4.1风险点确定4.1.1风险点划分原则4.1.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治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各单位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比如XX 车间、XX堆场、污水处理场、锅炉房等。

关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设备、设施、装置进行细分,比如XX设备、XX工段等。

4.1.1.2操作及作业活动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特不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关于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峻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

4.1.2风险点排查4.1.2.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各单位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差不多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

风险点统计表4.1.2.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时期、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4.2危险源辨识4.2.1辨识方法各单位可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

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有条件的企业能够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进行工艺危害风险分析。

鉴于工作危害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采取工作危害分析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同时,企业还应针对设备设施(尤其是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要求的安全生产条件)等采纳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建立设备设施清单(见表3)和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见表4-1)关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纳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危险度评价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进行危险源辨识。

有能力的单位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不限于以上推举的方法。

4.2.2辨识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时期;(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难等。

4.2.3 辨识内容在进行危害识不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治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

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损害的缘故;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缘故等。

4.2.4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不及后果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不,包括物体打击、车辆损害、机械损害、起重损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损害。

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损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阻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4.3确定风险评估的方法4.3.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不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和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

工作危害分析的要紧目的是防止从事某项作业活动的人员、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阻碍或损害。

该方法包括作业活动划分、选定、危害因素识不、风险评估、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操纵措施等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