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体原则
A、本原则依据《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3-22部分:建设规范厂站二次接线标准,并与二次专业图纸设计编制习惯相结合,汇总成编号原则。
目前主要使用于基建项目新建220kV 及以下变电站工程,严格按该原则设计。
B、同一组交流电流、电压回路应在回路号增加前缀 A/B/C以区分按相编号的回路。
C、直流控制、输入回路、宜在回路号后增加后缀A/B/C以区分按相编号的回路。
D、双重化配置的两套设备,相同功能的回路,编号不应相同。
E、回路编号中不宜含有括号,可用后缀英文加以区分。
2、电流回路编号
注释:
1、电流回路旧编号全部用A/B/C/N411~491容易引起混淆,不再采用。
本原则根据变电站电压等级及
CT用途区分其电流回路编号。
全站各电压等级电流回路的回路号用四位数表示。
第1位为电压等级代号(500kV:5;220kV:2;110kV:1;35kV:3;10kV:4);
第2位为该CT的编号;
第3位为该CT的二次绕组编号;
第4位为电流回路的次序号
主变——T21(220kV侧开关侧CT)、T22(220kV侧套管CT)、T23(220kV侧零序CT);T24(220kV侧间隙CT)
T11(110kV侧开关侧CT)、T12(110kV侧套管CT)、T13(110kV侧零序CT)、T14(110kV侧间隙CT)T41(10kV侧分支一CT)、T42(10kV侧分支二CT)
2、如电流回路中串接多个设备,电流回路编号最后一位按顺序编写。
如备自投---故障录波,
A4121---A4122,如此类推。
3、站用变/接地变低压侧根据其开关侧CT采用顺序排下。
4、10kV电容器本体CT编号根据开关侧CT编号顺序排下。
5、母差的电流回路编号不再使用特殊编号。
3、电压回路编号
注释:
1、从电压互感器引至并列装置之间的PT回路:如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空气开关---隔离开关辅助
接点---PT并列装置,回路编号A611---A612---A613---A630I
2、 A(B、C、L、SC)表示A、B、C三相、L开口三角、SC试验电压。
3、 3M(5M)、4M(6M)表示双母双分段接线。
4、 630I(II、III)表示站内各电压等级,I高压,II,III电压逐渐低一级。
5、 1(2,3,4)表示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的序号。
采用1(计量)、2(测量)、3(保护)、4(开
口三角)顺序。
开口三角由于唯一L630I/II/III,不需后加序号标识。
6、根据《广东电网220kV~500kV元件保护技术规范》12.1.3.3两组TV二次绕组之间的并列采用两套并
列装置完成。
如采用双套PT装置,如果需要区别,经并列装置后的电压回路后增加Y/E。
如A630I-1Y (高压侧第一个绕组第一套并列装置),B640I-2E(高压侧第二个绕组第二套并列装置)。
7、表中母线路PT适用于单相线路PT,作用与同期功能。
如线路PT为三相,用于保护、测控电压
用的情况,线路PT回路参考表中电压互感器中所示编号。
8、经切换后的电压回路,如有多个回路,如220kV线路经切换后有除2套保护,还有安稳、测量或计量,可用A/B/C721、722…,其他等级相同。
4、直流电源回路编号
注释:
1、直流电源取消KM或HM表示,采用L±(控制电源)R±(装置电源),后加1表示第Ⅰ段母线,
2表示第Ⅱ段母线。
由于220kV主变保护电源回路号较多,在L/R前增加1、2、3区分,用途以表中为准。
2、表中主要列出保护的电源编号,其他公共设备、测控装置由于电源较简单,根据设备电源用途及
所在直流电源母线编号即可。
3、直流负载平均分配两段母线上,如多回110kV线路保护,根据挂在母线段编号。
4、直流规范5.3.3.9 110kV主变非电量保护宜与高压侧后备保护共用一组电源,二者在保护屏上通过直
流断路器分开供电。
110kV主变差动保护宜与中、低压侧后备保护共用一组电源,三者在保护屏上通过直流断路器分开供电。
两组保护装置电源应分别取自不同段直流母线。
5、直流规范5.3.3.1电压切换装置直流电源应与本间隔控制回路直流电源共用一组电源,二者在保护
屏上通过直流断路器分开供电。
双配置电压切换装置与两套保护一一对应时,每套保护装置直流电源和电压切换装置直流电源应取自同一段直流母线。
6、集中组屏的测控装置宜采用辐射供电方式,装置电源和信号电源公用一组直流电源,在测控屏上
通过直流断路器分开供电;就地安装的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宜采用环网供电方式。
5、交流电源编号
注释:
1、根据设备需要的交流电源(单相/三相)对应相别编排即可。
2、如多路交流电源,在后加数字区分其回路即可。
6、控制回路编号
注释:
1、单一操作回路均采用101/102;两个操作回路(如220kV线路保护)采用101/102(第一组)201/202(第
二组);多个操作回路(220主变保护):采用101/102(高压侧第一组)201/202(高压侧第二组)301/302(中压侧)401/402(低压侧分支一)501/502(低压侧分支一;(110主变保护):采用101/102(高压侧)201/202(低压侧分支一)301/302(低压侧分支二)。
2、第3点合闸回路(手合)、第4点跳闸回路(手跳),主要用于来于其他保护的手合/跳闸回路,
第7、8点主要来于测控的合/跳闸回路。
3、用于220kV断路器分相时,跳闸回路、操作箱到机构箱合/跳闸回路,在编号后加A/B/C。
如133A,
105A,107A,137A等。
4、第14、15点,测控合106、分位136指示,取于操作箱的合分位置,原用操作电源,编号如上表。
该回路可能存在对操作电源的隐患,把电源改至用测控信号电源,编号701(公共正端)703(合)705(分)702(公共负端)。
详见信号回路编号表。
5、第19、20点列出主要的母差开入回路,如对侧母线复压开放等根据其实际需要考虑。
断路器合分
位只用于母联和分段。
6、各电压等级各间隔操作箱控制回路的接法:
(1)220kV操作箱的接法:
※下列规定适用于220kV母差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分别独立组屏的情况。
a、220kV线路操作箱接法:
b、220kV旁路操作箱接法:
c、主变220kV侧操作箱接法:
※对于220kV母差保护含断路器失灵保护并共出口的情况,母差及失灵保护动作出口接入操作箱的启动失灵不启动重合闸开入。
※单项故障-保护单跳-重合闸-恢复运行-重合闸失败-非全相-单跳失败-三跳-三跳失败-永跳-永跳失败-启动失灵
(2)110kV操作箱的接法:
a、110kV线路操作箱接法:
b、110kV旁路操作箱接法:
注:对于110kV母差保护跳线路(旁路)为什么不直接接手跳原因:母差保护属于事故,手跳启动不了KKJ,也就启动不了事故总(KKJ+TWJ)。
而安稳切负荷是正常动作,不属于事故,故可以接手跳,安稳如接永跳,则须跟母差一样有出口去闭锁110kV备自投。
c、主变110kV侧操作箱接法:
d、主变10kV侧操作箱接法:
注:主变中、低压侧操作箱只有手跳和保护跳开入点,不存在重合闸问题。
安稳也只切主变低压侧,且必须接手跳。
7、信号及录波回路编号
注释:
1、信号回路取消用801公共端的表示。
统一用701公共端开头,各信号回路按以下顺序进行回路编号:
a)断路器双位置信号(分相断路器需把单相位置及三相位置(合串分并)接入);
b)隔离开关、接地刀闸双位置信号;
c) SF6 CT预警、报警信号;
d)断路器、隔离开关本体信号;
e)保护动作、装置故障、操作箱信号等。
2、录波开关量按以下顺序进行回路编号:
a)断路器分相位置信号;(不需三相位置)
b)保护动作信号,收发信接点信号;
c)操作箱信号
3、针对多个测控装置集中组屏的方式(主变测控、公共测控等),为避免不同测控装置之间信号的混淆,再回路后增加-1(2、3、
4、5)加以区分。
如701-1(高压侧测控回路)701-2(中压侧测控回路)如此类推。
8、电缆编号
注释:
1、由于电缆编号较多,本原则只大概归类主要设备的编号原则,从电缆编号即可大概了解该电缆去
向。
具体编号根据实际设计为准。
2、电缆编号由2部分组成。
如XX—XXX(X)
前部分表示该电缆用于什么间隔或设备,如表中1ZB对应#1主变
后部分表示电缆去向,由3位数字组成。
左第一位X表示多个电压等级区分,如没有,均用1表示。
后两位数XX表示电缆去向,参照第14~19点。
(X)表示相同路径的多根电缆不同编号。
3、表中电缆两侧设备的编号原则不一样,因此编号时优先把较多电缆或较集中的设备编起。
如把公
共设备(直流电源等)、保护、测控、开关端子箱的电缆编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