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封闭路线植树问题微课教案
一.引入:
1、谜语导入,直观认识间隔。
(1)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谜底:手)
(2)学生活动:找手上的数学知识,引出“间隔”。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一只手,把手指张开,睁大眼睛仔细看,你发现手上的数学知识了吗?预设:数字5(5个手指);数字4(4个手指缝)。
师:手指间的距离就叫手指缝,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间隔。
(3)认识“间隔数”。
问: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
观察,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呢?(引出“间隔数”)
(4)认识手指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问:5个手指有4个间隔,那么4个手指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问: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预设: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5)根据生活实景信息回答问题。
(1)公园的一侧一些树,数了数有6个间隔,一共栽了几棵树呢?(7棵) (2)庄老师家在6楼,
从1楼到6楼要爬几层楼?(5层)(3)河边的护栏有5根铁链,需要几根柱子?(6根)
2、在我们生活里,还有很多事物也存在着这样的间隔问题,比如桥柱间,电线杆间,灯笼间,钟声里等等都有,间隔不只是一段距离,他还可以是一段时间。
在这些事物中,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呢,刚才我们了解的5根手指间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铁链需要几根柱子,路旁安装电线杆等,数学中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教学新知。
1.在全长20米的花坛一侧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可用线段图,教具等表示)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中你了解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C.“每隔”是什么意?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画线段图。
课件演示:每5米一棵,种到第20米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两端都要种)②列式解答,发现规律。
问:20÷5=4(棵)——5表示什么意思?(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4+1=5(棵)——4段为什么不是4棵,而是5棵呢?我们把这条小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每一份(或者说每一段,每一个空)就是一个间隔,在这道题中,间隔指
什么?共有几个间隔呢?③小结:通过这个例题,你明白了什么?(棵数与间隔数有关,求棵数得先求间隔数。
即:间隔数=总长÷间距)④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要求:师确定小路总长度和间隔距离,用画线段图方法来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将有关数据填到《植树问题研究报告》中,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并汇报植树问题研究报告表。
⑤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板书:间隔数(段数)=全长÷段长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 全长=段长×段数)
三、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1.工人们正在架设电线杆,相邻两根间的距离是200m。
在总3000m 的笔直路上,(两端都架设)一共要架设多少根电线杆?
2.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栽的情况,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