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解读十八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食品安全法》解读(十八)
第四十八条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生产者对标签、说明书上所载明的内容负责。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解读】本条是关于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内容要求的规定。
目前,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仍存在内容虚假、夸大,标识不明显,不易辨识,故意误导消费者、使用者等问题,需要严格规范。
本条对此作出具体规定。
第四十九条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解读】本条是关于食品经营者按照食品标签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的规定。
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事关人身和财产安全,食品经营者应认真对待,尽到注意义务。
食品经营者没有按照警示标
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导致消费者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
【解读】本条对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以及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进行了规定。
药品都有毒副作用,用药不当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要明确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这一原则,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食疗的传统,讲究通过饮食调节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效果,因此食品中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2002年卫生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作了具体规定。
第五十一条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
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职,承担责任。
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解读】本条是关于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的规定。
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等特定功能,适用于特定人群。
为规范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保健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本法确立了对保健食品事项严格监管的原则,并规定保健食品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