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波斯市场片段公开课教学设计

音乐波斯市场片段公开课教学设计

波斯市场(片段)
【作品分析】
《波斯市场》由英国作曲家凯特尔比作于1920年,是一首标题性管弦乐作品,是他众多描绘性极强的管弦小品中最著名的一首。

乐曲描写在骆驼商队的带领下,一群商人来到繁荣的波斯市场,不久传来乞丐的乞讨声,接着来了温顺而优雅的波斯公主,然后依次有魔术师、玩蛇者、酋长走过市场,透过音乐形象的表现,波斯集市繁华喧闹、五彩缤纷的景象被生动地呈现出来。

此曲还有一个副标题,叫“表现场面的间奏曲”。

全曲可分为八个部分:
1. 骆驼队的来近,a小调,2/4拍,中板。

一开始,由弱渐强的中东曲调表示一队商人骑着骆驼由远而近,进入繁荣的波斯市场,短笛吹出轻快的动机,伴之以清脆的驼铃声,具有东方色彩的音阶加强了乐曲的中东风格。

之后,加入了乐队的全奏,渐渐形成了热闹的市场场面。

2.传来乞丐的哀求施舍之声,C大调,2/4拍。

乞丐们的乞讨之声是由低沉有力的男声合唱来表现的,音乐带有进行曲风格,有着平稳的行进步态,同时带有东方特点。

旋律反复高唱一直到铜管乐器的加入,给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又增添了一股热闹的气氛,也描绘了波斯男人乐观倔强的性格。

3.美丽的公主坐在轿上来到。

F大调,2/4拍,行板。

乞丐们的歌声突然停止,由缓缓的竖琴伴奏带出一段由大提琴和单簧管演奏的主旋律,柔和的旋律仿佛表现了一位温顺而优雅、美丽又端庄的公主,在侍从们的簇拥下乘着轿子出现,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随后,又由乐队全奏这段旋律,把公主的美丽和显贵做了进一步的渲染。

4.观看魔术师和玩蛇者的表演。

F大调,2/4拍,稍快板。

乐曲转成稍快的快板,市场上有开始活跃起来了。

魔术表演和玩蛇是波斯特有的杂耍,很有神秘的东方特色,魔术师在街头表演,他的主题是由短笛来演奏的,尖锐奇妙的音色非常巧妙地表现了变幻莫测的表演。

不远的地方玩蛇者正在玩蛇,bA大调,2/4拍,木管乐器的演奏仿佛玩蛇者吹起竖笛,蛇就从坛子里伸出头来的画面,二度音程的上下迂回充满了异国情调。

突然传来短小的号角声,预示酋长行列即将出现。

5.酋长行列经过市场,表演中断。

bE大调,2/4拍。

由铜管乐器主奏庄重、雄壮的旋律,表现了酋长的尊严和威风。

力度从弱到强,再从强到弱,形象地表现他们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

6.再听到乞丐的求乞声。

这是第二段音乐的再现,酋长们远去后,乞丐们又开始乞讨了。

男声合唱“慈悲呀!阿拉的神!”在前半段就终止了。

7.公主准备出发离去。

这是第三段音乐的再现,不过公主的旋律只出现前半部分就依次减弱音量,描写公主到市场上看完热闹后就准备离去了。

8.骆驼队也逐渐远去,市场复归寂静。

这是第一段主题的再现,也是在力度上做了渐弱的处理,表示骆驼商队做完买卖收拾行装启程了。

公主的主题一度出现,有小提琴到单簧管再到大管,直到看不见公主,市场安静下来。

最后一个响亮的强音,结束了这幅风俗画一般的乐曲。

《波斯市场》适合五、六年级选用。

【教学目标】
1.能听辨三个主题的主奏乐器并想象音乐描绘的人物形象,体验乐曲表现的色彩特点和异域风格。

2.能听出音乐中用重复、叠加的手法改变力度、增强画面感,并能尝试运用此手法改编主题。

3.能记忆主题,从完整乐曲中听辨出三个主题,并感受音乐的丰富变化。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重复、叠加的创作手法改编主题。

【教学过程】
一、聆听全曲
1.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有时可以带我们环游世界,每个国家、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音乐,今天,老师邀请你跟着音乐开启一段奇幻旅程,请你听一听,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教师播放《波斯市场》全曲。

2.师生交流,来到一个怎样的地方或国家。

师:大家都感觉到这是一个神秘的,充满异域风情的地方。

这是一个古老的曾经存在在历史上的国家,叫波斯,地理位置就是现在的中东地区,包括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