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理财作业 公司估值分析报告

公司理财作业 公司估值分析报告

《公司理财》小组作业厦门大学MBA201*级指导老师:***小组成员:********目录第一部分:汽车行业分析一、汽车工业发展简介 (1)二、行业总体概况 (2)三、行业具体数据分析 (4)四、行业总结级未来展望 (14)第二部分:广汽集团基本面分析一、公司简介………………………………………………………………………… (15)二、公司业务概要 (16)三、公司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介绍 (18)19 ………………………………………………………………………………………四、公司主要业绩情况.五、公司投资情况介绍 (21)六、公司核心竞争力 (23)七、公司主要风险点 (24)第三部分:广汽集团历史财务报表分析一、利润表分析………………………………………………………………………… (28)二、资产负债表分析 (31)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35)四、杜邦分析法分析 (39)五、财务指标分析 (42)六、财务报表分析总结 (46)第四部分:广汽集团下年财务计划一、市场形势分析 (47)二、广汽集团业绩预测………………………………………………………………………… (50)三、广汽集团下年财务报表预测 (51)第五部分:广汽集团估值……………………………………………………………………………..…..57一、后五年主要业绩预计.二、与同行估值指标比较 (57)三、估值 (59)第一部分:汽车行业分析一、汽车行业发展简介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内,我们主要通过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空白,但由于国家不开放,汽车工业与世界隔绝,失去了交流提高的机会,我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地被现代化的世界汽车工业抛在后面。

另外,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用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强,原来落后的轿车工业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一时间,外国轿车洪水般涌入我国。

1984年至1987年,我国进口轿车64万辆,耗资266亿元。

为了迅速提高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

具体方式基本都是从进口全部散件组装开始,逐渐提高国产化率。

80年代中期可以视为第一阶段,建立了上海桑塔纳、广州标致两个合资企业,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

这一阶段是引进的摸索阶段,引进的车型和技术也不是很先进。

90年代前期和中期是新时期轿车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都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 1 -较高,富康引进的是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

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国产轿车又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销售份额。

我国的轿车工业初具规模,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同时,国家也把轿车生产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并鼓励私人购车,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市场上80%的轿车由私人购买,1000万人口的北京已经有五万多辆私人轿车。

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1998年以来,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分别引进了最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是我国轿车生产技术实力大大增强的必然结果,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物资生活需求越来越强烈,汽车逐渐变成一种大众化的商品,汽车行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在轿车方面,一方面与国外品牌合作程度越来越高,主要引入或合作的车系有:德系、日系、韩系、意系、美系、法系、英系等国的品牌系列,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上海汽车、广汽等;另一方面自主品牌也在寻找发展机会,扩大市- 2 -场分额,以奇瑞、吉利、长安、华展、比亚迪、力帆等品牌企业较有代表性。

在商用车方面,自主品牌继续成为主流,以北汽福田、东风、一汽,江淮、金杯股份、重汽、长安、江铃、南汽等企业较有代表性。

行业总体概况(2013年)二、2013年,我国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汽车消费热情高涨、消费升级、城市限购预期等有利因素促进下,汽车产销增速总体呈现较快回升,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000万辆。

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上年。

1. 2013年汽车行业数据2013年,汽车产销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4.76%和13.87%,增幅高于上年10.13个百分点和9.54个百分点。

其中乘用车产销1808.52万辆和1792.89万辆,同比增长16.50%和15.71%,增幅高于上年9.33个百分点和8.64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403.16万辆和405.52万辆,同比增长7.56%和6.40%。

从2013年各月汽车产销情况来看,2月同比下降,5月和7月增速略低,其它各月累计增速均超过10%。

2013年月均产销184.31万辆和183.21万辆,比上年分别多出23.71万辆和22.32万辆。

- 3 -万辆,542.42分别为539.69万辆和分季度来看,一季度产销同比较快增长,万辆和535.41和13.11%;二季度产销略低于一季度,分别为同比增长12.70%月为传统销售淡87月和万辆,同比增长12.72%和11.40%;三季度由于535.73;四季度产和13.56%12.78%518.71万辆和510.10万辆,同比增长季,分别为 17.36%。

同比增长20.55%和611.07销为全年最高,分别达到618.82万辆和万辆,年汽车月度销量1 2013图年各类型汽车销量统计2013表1类型销量(万台)环比增长同比增长同比累计增长13.9 2198.41 17.9 4.4 汽车15.7 21.5 4.8 1792.89 乘用车11.8 17.8 4.2 1200.97 轿车164.514.6MPV130.52291.9- 4 -49.452.0SUV298.884.5-28.0 162.52 -1.0 -42.1 交叉性乘用车6.4 2.8 405.52 3.0 商用车12.1 21.9 21.6 47.71 客车2.7 -5.9 272.59 -10.5 货车38.2 26.34 73.9 13.8 半挂牵引车0 2.1 8.18 3.4 客车非完整车辆10.324.436.850.70汽车非完整车辆以上,呈现两头10%从全年汽车产销累计增长速度看,逐月增速总体保持在高、中间低的走势。

扣除春节因素影响,前八个月累计增速最低,但仍高于上年月份累计产销开始回升,趋势持续到年底。

个百分点。

9同期7.7 2. 2013年行业运行形势特点就全年运行形势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产销再创新高,增速大幅提升;⑴乘用车产销增长较快,国产品牌市占率下降;⑵商用车产销回升、汽车出口下降;⑶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增长;⑷⑸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 5 -经济效益良好,增速提高。

⑹三.行业具体数据分析1. 2003-2013年汽车工业产销数据及分析2013年国产汽车产销首次突破两千万辆大关,创全球历史新高,并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一。

近十年来汽车销量变化如下图2。

图2 2003-2013年汽车销量及同比增长变化情况2. 乘用车产销情况2.1乘用车市场表现总体好于上年,中国品牌占有率同比下降2013年,乘用车产销双双超过1700万辆,占汽车产销总量的81.77%和81.55%,比上年高出1.22个百分点和1.29个百分点。

进入2013年以来,乘用车市场总体保持较为活跃的态势,月均销量达到149.41万辆,比上年增加20.28万- 6 -辆。

在四大类乘用车品种中,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轿车继续稳居主导,且新产品不断推出;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延续了上年快速增长势头,日系品牌销量有所恢复;多功能乘用车(MPV)表现也十分抢眼,低价MPV进入这一市场,极大地激活了市场需求,使得MPV市场呈现迅猛增长。

交叉型乘用车表现依然低迷,降幅较上年明显加大。

图3 2013年乘用车月度销量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7 -图4 2013年四大类乘用车品种市场占有率201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22.20万辆,同比增长11.37%,高于上年5.27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28%,占有率比上年下降1.57个百分点,降幅又有所加大。

这一年,外国品牌对中国品牌的冲击较往年更大,共销售1070.31万辆,同比增长18.89%,高于乘用车行业增速3.18个百分点。

德系、美系品牌继续保持增长,日系市场需求也有所恢复。

此外,消费者对于品牌内在品质日益注重,相比较而言,外国品牌竞争力仍明显高于中国品牌。

图5 201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月度销量变化情况- 8 -图6 2013年乘用车分国别销量所占比重2.2 轿车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德系品牌表现依然突出2013年,轿车产销1210.08万辆和1200.97万辆,同比增长12.38%和11.77%,增幅较上年提升6.16个百分点和5.62个百分点;占乘用车比重分别为66.91%和66.99%,较上年有所下降。

中国品牌轿车总体表现不佳,共销售330.61万辆,同比增长8.41%,增幅较上年有所提升,但低于同期轿车全行业;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53%,比上年同期低0.85个百分点。

德系品牌表现依然出色,共销售291.77万辆,同比增长16.52%,高于上年0.30个百分点;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4.29%,高于上年0.99个百分点。

日系品牌销量较上年有所增长,共销售217.80万辆,同比增长10.88%,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8.13%,占有率较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降幅也较上年明显收窄。

美系和韩系轿车占有率较上年略有下降,分别销售189.53万辆和116.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41和10.35%,占轿车销售总量的- 9 -15.78%和9.66%,占有率较上年下降0.19和0.12个百分点。

法系占有率同比略增,共销售50.02万辆,同比增长13.68%,占轿车销售总量的4.17%。

具体情况参见图7、图8。

图7 2013年轿车月度销量及同比增长情况图8 2013年前十家轿车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2.3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10 -2013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量接近300万辆,达到298.88万辆,同比增长49.41%,增幅较上年提升23.91个百分点,总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