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
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小结: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 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例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 的挖掘和保护。这是因为 A.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
B.中华文化在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解析 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 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 以赴之,百折而不挠”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具 体表现,故选C。B项与题意不符。A、D项本身不属 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答案 C
热点联系:
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活动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 神的丰富和发展 ⑴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 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 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作 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突出表现: 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 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 断丰富的过程。 ⑵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 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 的丰富和发展。近百年来, 的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一个新水平。(突出表现:雷锋精 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 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 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各个时期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一 中华文化 1.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 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特性。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 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 族凝聚力。 2.中华文化包容性 ⑴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①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②兼收并蓄:就是能在 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⑵文化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 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C.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D.中华文化由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而成 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 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
各自的特色,“融合”说法错误。答案
C
【例2】(2009·广东文基)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 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 的民族精神是 A.善良朴实 C.自强不息 B.爱好和平 D.艰苦朴素 ( )
考点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⑴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
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 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 的主题。
3.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要使全体人
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 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 的任务。 意义: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
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
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 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