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生活复习课件

政治生活复习课件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 民意 反映 制度
电话、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 提出建议
信函、 传真、 邮件、
媒体
拓展民意反映渠道, 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 决策的重要前提
使决策反映 社情民意
专家 咨询 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 专业知识、相关信息,对 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 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缺 点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 的情况下不适用
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 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适 适用于县及县级以下人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 用 大代表的选举,城市居 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的选举 范 委会,农村村委会选举 围
(2)从候选人的角度看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 含 选名额相等的一种选 义举
论证会 座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 相关信息
提高决策的 科学性、可 行性
社会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 公示 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征 制度 求意见、建议,
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 有利于提高
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决策的透明
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 度和公众的
的前提和基础
参与度
社会 听证 制度
决策机关对同公众利益密 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让公 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 议
3、我国的选举方式
(1) 我国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 (2) 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选举方式?
经济发展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 合的选举方式。
社会进步状况
国家性质
选举方式 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民主决策篇
(二)民主决策
1、政府决策的重要性:
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 的生活。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 重要。
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1)含义 即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内容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 这些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四)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篇
(一)民主选举
1、选举方式的选择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
(1)从选民的角度看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含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 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
义 的方式
代表选民选举的方式
优 点
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 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 的当家人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下适用
(1)内涵:表明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平等地适用法律; (2)表现: 第一、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第二、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第一、统一、不可分离 第二、相对应而存在,手段和途径。 第三、既是,又是。 第四、需要,确保。
差额选举
确定的正式候选人名额多 于应选名额的一种选举
优 点
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 者结构的合理性
在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 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 供了选择的余地。有助于选 民了解候选人。

限 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 如果对竞选不加以有效规
性 民的选择
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 贿赂选民等情况
关于我国选举方式的几个关键点
政治生活知识复习
把握全书结构(抓主体)
第一 单元
第二 单元
第三 单元
第四 单元
五大职能 管理服务
国家
我国 国体
是什么?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特点

原因 人民当家作主
民 基本内容 政治权利和义务


途径方式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生 基本原则 三个原则
活 基本要求 有序参与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3、人民民主的特点:
A、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 权利广泛性和主体广泛性 B、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 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人
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尊重和保障人权。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立国之本,是我们 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被庄严地载 入我国宪法。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政治保证。
听证会
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 可能存在不足
听证于民的 目的在于决 策利民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 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 主性。
(三)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①含义:
②地位: 基本的民主权利,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 作人员的权利。 (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等)
直接选举: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村委会和居委会选举
间接选举: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选举 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干部选举
差额选举:人大代表的选举
2、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
(1)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 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 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 条件来确定。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 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一) 国家观
1、概念: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的性质决定的。
(二)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 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如何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思维误区〗权利和义务的几个误区
错误认识
指正
等同论:权利即义务; 义务即权利
二者有严格界限,不能等同
割裂论:权利和义务是可以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
分离的
将二者割裂
先后论:先享有权利, 后履行义务
实质是割裂权利和义务的关 系
侧重论:享有权利比履行义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
务更重要
说哪一个更重要
均等论:享有多少权利就履 享有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不
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原因: 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要求: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 要服从国家利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