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浅析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摘要:水利工程的特殊性,一般都要经历冬天施工,而水利工程冬天混凝土施工一直都是水利工程中的难题。

而水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整个水利施工过程中只以为重要的。

本文阐述了水利施工的技术要领以及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对于水利工程的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引言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来说,不但周期性强,而且施工任务重,施工时间不充足,工作强度大,那么为了保证水利施工工程能够具备度汛条件或者在汛前投入使用,所有在冬季施工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但是由于冬季的寒冷气候环境的影响,给混凝土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

因为混凝土浇筑受气温影响是很明显的,弱势在气候低温的时候,混凝土不容易溶于水,那么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就会受到影响,会给整个工程的作业进度及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以下是本人在长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主要探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工程质量控制。

一、目前水利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1)钢筋的锈蚀与混凝土裂缝,由于钢筋的氧化锈蚀伴随体积膨胀,致使混凝土沿主筋或箍筋方向产生裂缝。

水泥的安定性不良,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早期强度低,失水太快也会引起开裂。

混凝土内部水分由边缘向中心移动,形成压力也将引起轴向裂缝。

(2)结构疏散与水分转移,水分转移及结构疏散的混凝土,以表面呈冰晶、土黄色,砂浆骨料结合脆弱,声音空哑等为特征。

同时由于混凝土内部压力、温差、湿度差,使水分自边缘向中心移动造成空隙。

(3)表面起灰所谓“表面起灰”是以砂浆和粗骨料相脱离,表面起灰,骨料裸露为特征。

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太大,离析,泌水严重,粘聚性、保水性差,加上养护温度低,水泥水化趋于停止,混凝土水分迅速外离,导致表面起灰。

(4)结晶腐蚀——混凝土表面返霜混凝土硬化后,某种外剂溶液通过毛细管的作用渗到混凝土表面,而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则逐渐蒸干,此种情况还将影响混凝土与饰面层的结合。

二、水利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防范措施。

1、在选用施工材料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选用施工水泥的时候,必须选择具有很高抗冻功能的水泥,只有这样才是冬季施工的保证质量的一个前提条件。

(2)还要应注意掺合在里面的材料性能对混凝土抗冻、抗渗等性能的影响,一般在掺人提高抗冻性效果显著的外加剂,如减水剂、早强剂、速凝剂、防冻剂等时,其掺量要注意掌握一定的比例程度。

(3)施工的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能掺有任何的杂质。

在掺用含有钾、钠离子防冻剂混凝土中,所用的骨料中决不能混有活性材料,避免材料之间互相产生反应。

(4)搅拌混凝土用水必须是纯净无污染的水源,严禁使用污水、工业废水来搅拌混凝土。

另外在施工中为了减少低温造成的影响,所用要把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降低至最低的限度。

办法是控制坍落度;加入减水剂;优先选用高效减水剂。

2、施工中混凝土搅拌方法(1)调整配合比方法:这个方法只要用在环境温度在0度左右的施工,详细的方法是:首先选择是高抗冻的混凝土原料,以往的工作经验证实早强硅酸盐水泥是最适合的。

这种水泥容易溶解,寒冷条件下释放强度最高,在一般3d时候的抗压强度相当于普通硅水泥7d 的抗压强度。

然后,降低水灰比,增加水泥用量,以增加水化热,缩短达到龄期强度的时间。

接着掺用引气剂,缓冲混凝土内水结冰所产生的水压力,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再掺加早强外加剂,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应用较普遍的有硫酸钠(掺平面水泥用量的2%)和复合早强试水剂(掺水泥用量的5%)。

最后选择颗粒硬度高和缝隙少的集料,使其热膨胀系数和周围砂浆膨胀系数相近。

(2)蓄热法:这个方法在环境温度零下10度左右的时候使用,或者是结构厚大的工程。

具体做法是:对原材料(水、砂、石)进行加热,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灌以后,还储备有相当的热量,以使水泥水化放热较快,并加强对混凝土的保温,以保证在温度降到0℃以前使新浇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冻能力。

这种方法工艺简单,施工费用低,但要注意内部保温,避免角部与外露表面受冻,且要延长养护龄期。

(3)外部加热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零下10℃以上,且构件并不厚大的工程。

通过加热混凝土构件周围的空气,将热量传递给混凝土,或直接对混凝土加热,使混凝土处于正温条件下能正常硬化。

一是火炉加热,一般在较小的工地使用,方法简单,但室内温度不高,比较干燥,且放出的二氧化碳会使新浇混凝土表面碳化,影响质量。

二是蒸气加热,用蒸气使混凝土在湿热条件下硬化,此法较易控制,加热温度均匀,但因其需专门的锅炉设备,费用较高,且热损失较大,劳动条件亦不理想。

三是电加热,将钢筋作为电极,或将电热器贴在混凝土表面,便电能变为热能,以提高混凝土的温度,此法简单方便,热损失较少,易控制,不足之处是电能消耗量大。

四是红外线加热,以高温电加热器或气体红外线发生器,对混凝土进行密封辐射加热。

3、施工混凝土运输和浇筑措施(1)混凝土的运输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正确选择搅拌机摆放位置,尽量缩短运输距离,选择最佳运输路线,缩短运输时间。

②正确选择运输容器的形式、大小和保温材料,装运拌合物用的容器应有保温防寒措施。

(2)混凝土的浇筑应注意:①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表面杂物,特别是新老混凝土(如梁、柱交接处)交接处的冰雪及垃圾,当环境气温低于-10℃时,采用暖棚法将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加热至正温。

②混凝土的灌注温度,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低于5℃,细薄截面混凝土结构的灌注温度不宜低于10℃,混凝土分层连续灌注,中途不间断,每层灌注厚度不大于20cm,并采用机械捣固。

③在浇筑时避免过振与漏振,不允许产生分层离析泌水现象,同时,现场应留设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作为拆模依据。

4、混凝土的养护(1)采取晚间浇筑混凝土,并且抓紧时间进行现场人工振浆和初抹面两遍,压砂整平后盖上保温层,等到白天气温升高到0℃之上的时候再做左后的一次抹面和压纹。

(2)在混凝土铺筑完成后,采用蓄热法保温养护混凝土的四边,这个时候必须要加厚盖好,减少空气的对流。

(3)使用抗冻剂的混凝土工程,外露的表面一定要采用彩胶布加草袋进行覆盖,严禁浇水养护。

当达不到规定的温度,要采取保温措施。

?(4)注意天气变化情况,遇到阴雪天气或冷空气入侵,应暂停混凝土的作业,待气温回升后再作业。

三、工程质量控制应注意以下方面工程施工的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之本。

通过多次工地的检查,发现施工单位项目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以下是关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一系列措施。

1、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应突出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并且应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先进性和有关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体系,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健全且切实可行,安全、环保、消防和文明施工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并符合有关规定。

(2)现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①根据甲方提供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标高等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复测结果上报监理单位批准后,项目部开始进行准确的测量放线,并建立项目部自己的测量控制网,做好基桩的保护工作。

②施工平面布置的质量控制:施工现场总体布置是否合理,以是否有利于保证施工的正常顺利的进行,是否有利于保证质量,特别是要对场区的道路、防洪排水、材料的存放、给水及供电、材料的供应及主要机械设备的布置等方面予以重视。

③材料采购和订货的质量控制:工程所需的原材料是构成永久性工程的组成部分,所以,它们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未来工程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事先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④施工机械配置的控制:施工机械的选择,除应考虑施工机械的技术性能、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可靠性及维修难易,以及安全、灵活等方面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与保证外,还应考虑其数量配置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与保证。

在选择机械性能参数方面,也要与施工对象的特点及质量要求相适应。

⑤设计交底与施工图纸的现场核对:在开工前项目经理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参加由甲方组织的设计交底工作,并对施工图纸认真做好图纸核对和审核工作,对图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以书面的形式向甲方单位报告。

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技术准备是指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展施工活动前,是否按预先计划的安排落实到位,包括配置的人员、材料、机具、场所环境、安全设施等。

(1)首先应做好质量控制点的设置: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为了保证施工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关健部位或薄弱环节。

(2)对施工技术交底的控制:项目部应建立完整的技术交底制度,在每一分项工程开工前均要进行技术交底。

项目部必须由主管技术的人员编制技术交底书,并经项目总工批准后进行。

内容包括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意外的措施及应急方案。

交底中应明确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施工标准和要求、什么时间完成等。

对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安全保证难度大的工程应编制专项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由公司总工审核批准后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

(3)对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凡运到现场的原材料,项目部均要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进场材料应妥善保管,应根据材料的特点、特性等不同要求,安排适宜的存放条件,以保证其存放质量。

(4)环境状态的控制:施工作业环境的控制:包括水、电或动力供应、施工照明、安全防护设备、施工场地的空间条件和通道,以及交通运输和道路条件等。

施工质量管理环境:指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自检体系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项目部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

现场自然环境条件:如严寒季节的防冻措施,施工场地的防洪与排水等情况是否采取必要的措施。

(5)进场施工机械设备性能及工作状态的控制:保证施工现场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工作状态,对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项目部应做好现场的控制工作。

只有状态良好、性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才能进场作业。

(6)施工测量及计量器具性能、精度的控制:项目部应建立工地试验室,质检员应有上岗证书。

如果条件限制,不能建立,则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门试验室作为试验室。

工地测量的仪器应经过法定计量部门标定过。

测量工要有上岗证书,在作业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计量仪器、测量设备的性能、精度状况,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之中。

(7)施工现场劳动组织及作业人员上岗资格的控制:对从事作业活动的操作者数量必须满足作业活动的需求,相应工种的配置应保证作业有序进行。

管理人员应到位到岗,相应的制度应健全,同时对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工程的施工质量是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最后检验出来的,因此,施工技术活动效果与质量是质量控制的基础。

项目部是施工质量的直接实施者和责任者,因此项目部应建立自检体系,加强作业过程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质检员的专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