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方案书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方案书
貌。立面细节处理上没有使用浮华的建筑语言,只是运用幕墙材质的变化来强调结构的美。
建筑体量是平衡的、纤细的,表现手法简洁,实现建筑与结构的有机结合。建筑缓和的斜度增添了比例的美观,获得更多的采光面积多,符合重力和风荷载产生的应力流,加强了建筑的透视感。相比较直上直下的方盒子而言,视觉压力减小了。结合内部功能,这种渐细形式对建筑的多功能有一定的帮助,室内空间离窗户较近,利于直接采光通风。
△
○
○
结构立面与正面形状相互协调
△
△
X
○
○
柱弹性收缩问题
X
△
X
○
○
连接节点过多与否(施工性)
△
△
X
○
○
本结构模型经过对不同结构形式的特性和优缺点进行比较,综合考虑了设计要求、模型制作的复杂性等因素影响,最终选择了撑系框架体系。
五、破坏形式分析·········································14
参考文献·····················································15
附件1························································16
附件2························································18
设计说明书
方案构思
科技的发展,人们意识形态中对高层建筑所具有的特殊标识性的认可,及其所具有的高容积率,在单位面积中获得的高投资回报率,使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具有了蓬勃的生命力。但她的密集发展也给城市带来了许多心理学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矛盾。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方案书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设 计 方 案
作品名称一米阳光
学校名称西南交通大学
学生姓名陈力波学号1332
学生姓名梁进贤学号1315
学生姓名李孝陶学号2983
指导教师李力
联系电话
二○○五年五月二十八日
在城市的森林
我们挤在一起
没有呼吸
只希望在抬头的时候
多见到一米阳光
设计说明书
结构体系的比较(○适合 △一般 X不适合)
设计要求
Frame
Outrigger
Frame Tube
Braced Frame
Super Frame
控制水平位移的简便性
X
X
△
○
○
重力体系对控制水平位移的效果
X
△
△
△
○
空间的自由布置及确保内部空间
X
△
△
○
○
确保公寓/宾馆的进深
X
○
△பைடு நூலகம்
○
△
开放下部大厅空间
X
○
结构选型
整体选型
建筑物的结构体系不但决定了将承受的竖向荷载传递到地基上的方法和抵抗侧向荷载的方法,而且是决定建筑物安全性和经济性非常重要的因素。建筑物常见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及住宅中经常使用的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中有撑系框架(braced frame)、外伸及带状桁架体系(outrigger & belt truss)、筒体(tube)、巨型框架(Super Frame)等结构体系。
一米阳光不多,但能够给人带来温暖,如果在建筑中多了一米阳光,带来的将是冬日暖阳……
一个变截面的高层体量逐渐在脑海中形成,缓和的斜面洒满金色的阳光;纤细的体量带来的建筑透视感,减轻了人们对高层庞大致量的视觉压力;建筑的阴影面积减少了,让和睦的阳光自由倾泻在草地上……
功能布局
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扮演着种种角色: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居住等。高层综合楼的出现更是在同一建筑中将多种功能重新组合,由于功能对建筑净跨度有不同的需要,如何实现高层综合楼空间的合理利用是建筑功能布局的重点。
一、方案构思···············································1
二、功能布局···············································2
三、结构选型···············································3
二、荷载分析·············································11
三、内力分析·············································12
四、承载能力估算·········································14
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如同一片水泥森林,带来了城市小环境气候的变化;同时高大建筑特有的巨大阴影面积遮挡了大片的地面。抬头望去,细长的天空楚楚可怜;密密的高楼用她庞大的身躯遮挡了阳光。在下面渺小的人们,仰望着高大的水泥巨人压抑心情可想而知。
我们需要阳光,我们需要一个好的城市、街区环境,我们需要获得高层建筑的内部使用空间。如何解决矛盾、实现环境与利益的共赢,是我们的出发点。
四、材料试验···············································6
五、数据处理···············································7
六、结构设计···············································8
方案采用矩形平面,平面尺寸随着高度的不同而不断变化,满足不同的功能跨度需求。结构基于渐细筒体的概念,采用外框承载,室内有开敞的无柱空间。易于实现不同功能的平面布置方案。
建筑立面是多种建筑艺术表现的混合体,经过水平、竖向、对角线斜构件的相互作用,而得到力量与稳定的视觉认识。立面的斜撑有助于形成稳定向上的渐细的体形。它们将整个结构与地面相连,从而具有安全感。渐细的形状和斜撑清楚地表现出建筑物的内在力量,使结构强度和建筑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和谐的关系。这种结构美学的建筑,用最简单的语言表示出了结构的高雅,使其在城市环境中容易与其它建筑形成对比,建筑的标识性更强,具有一种明确的建筑艺术风
七、制作工艺···············································9
八、特色处理···············································10
设计计算书
一、计算模型·············································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