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调研报告
18路公交经过地块,公共停
车场地也较多。
路名 国货西路 等级 主干道 车道数 6
五一南路 六一中路 中选路 万寿一道
主干道 主干道 支路 支路
6 6 2 2
车行交通分析图
人行交通分析 地块内的人行道主
要以居民街巷交通为主。 另外还有公园道路、和商 业道路。 居民街巷道路较为
混乱,宽窄不一。
清末建筑
建筑时态分析图
建国初期 80年代后
建筑质量 一类建筑质量最
好.主要是建筑年代较近、以 框架结构为主的中高层建 筑.主要在沿街分布。 二类建筑质量次
之.主要为建造年代较近、以 砖混结构为主的多层住宅楼, 以及保存较完好的木构建筑。 三类建筑质量较差,
主要以建造年代在70年代以前、
Thanks!
基地历史文化建筑群的建筑形态与立面
三坊七巷建筑元素
弓形墙(马鞍墙)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 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 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 头风貌。
雕饰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 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
建筑门 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 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另一 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 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
建筑结构不合理及低矮的老式 建筑。 已批在建及一类建筑
予以保留,二类建筑在特殊情 况下可拆除.三类建筑允许拆 除,文保及历史建筑予以保护。
建筑质量分析图
保留建筑 保留建筑包括历史价
值建筑、特色建筑、宗教文化 建筑以及部分现代建筑。
保留建筑分析图
建筑初期
80年代后
建筑层高分析
用地内建筑层高以2
保护南公园、河口 万寿桥、路通桥3处文 物保护单位,以及万寿 庵、路通 庵、天后宫、 新港肖梦馥故居4处登 记在册文物,重点保护 并恢复南公园的历史风 貌,保护路通街、鹤存 巷、龙津巷等传统街巷 的尺度与风貌,以及沿 街遗址等传统风貌建筑。
保 护 重 点 要 求
【基地解读】
ORIENTATION
区位条件分析
砖混结构主要是二类
居住、工厂和部分商业。 木结构建筑主要是三
类居民住宅为主,以及少量
行政办公。
框架结构主要是商业
建筑和学校之类的为主。
建筑结构类型分析图
车行交通分析 外围有国贸西路、五
一南路、六一中路,道路建 设质量高。内部中选路、新 港道、万寿一道、万寿二道 等。 道路系统不完善,没 有形成系统。 公交量较为充足,有
【案例解读】
ORIENTATION
案例分析
现状分析
总用地面积15.44公顷
文化定位 根据杭州市中山路有机更新与综合保护工程总体目标,中止北路将合理运用街区存留较好的历史风貌区块,打造集 百什医约文化,宗教文化,特色商业文化,休闲商住文化为一体的综合街区。使其更好地融入“中国品质生活第 街”。 设计目标 打造“中国品质生活第一街”、“中国动漫第一街”钓总体战略自标,力求把中山路打造成‘宜文、宜居、宜商、 宜游,的传统商住综合街区。
合理选择适合建筑进行保留,加强结构。
完善内部道路系统,加强交通微循环。
变电站
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
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
规划确定八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即烟 台山、屏山、乌山、于山、冶山、西 湖、马尾、洪塘等历史文化风貌区
O
宝安中心区
历史建筑群
规划划定八处历史建筑群,分别为福 建协和大学、苍霞及大桥头台江汛、 历史文化街区 马厂街、公园路及跑马场、禅臣花园、 三坊七巷、朱紫坊和上下杭历史文化 泛船浦、鼓岭和南公园。
区位周边
2km范围内商业、公共服 务设施
自然条件分析
现状高程分析
现状坡度分析
规划用地内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 最低高程为3.30米,最高高程为12.25米,相对高差为8.95米。 地块内坡度平缓,都在8%以下
自然条件分析
万寿河水体
公园内绿化
绿地系统现状
图
公园内水体
现状古树分布土地利Fra bibliotek现状红线内共有19.47ha城市建
新建的建筑
木结构改造意向(三坊七巷)
砖木结构改造意向(台湾盐水)
【目标策略】
ORIENTATION
目标与策略
综合整治区改造策略: • 控制建筑总量,拆除部分建筑质量差的单栋建筑或临时建筑, 对建筑质量一般的建筑进行穿衣戴帽工程整饰; • 严格控制综合整治区的零散现状绿地和空地,并结合整治提
高绿地率;
• 完善公共配套、道路和市政管网; • 对历史文化建筑群进行保留与复原。
拆除重建区改造策略: • 进行用地整合,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 • 根据权属情况并结合产权单位意愿明确改造主体; • 对不符合定位的产业进行搬迁,引进相关产业;符合
定位要求的予以保留;
• 完善配套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优先配置。
步行交通
规划区以步行交通为 主,通过下沉商业街 力加强地块内各节点 的交通联系。 沿下沉商业街组织人 行游览步道,放大部 分节点,强化空间趣 味。 二层人行增加了步行 便捷性。 结合地铁形成的地下 过道能够有效引导及 疏解人流,给本地区 带来商业活力。
立面改造
案例与基地设计的结合
至南平
至宁德
宏观区位
至宁德
南公园
福州市核心区地 带
至泉州
至厦门
至长乐
南公园属于福州市台江区行政辖区内。 南公园在福州二环交通干线内,处于福州市核心地带。
中观区位
连 西
江 六 五 二 一 一 中
国
货
西
路
路
路
北
环
西部 海滨
路
江 滨 路
规划用地范围:北至国货西路,东临六一路,南抵光明港路,西至南通河 规划用地总面积:22.6ha
4层建筑群模型
2层建筑群模型
5层建筑群模型
3层建筑群模型 6层建筑群模型
建筑层高分析
现状层高过于混乱,布置没有形成系统。 沿街的层高布置随意没有形成良好的天际线。
结构类型分析 地块内的建筑结构主
要以砖混结构为主,占总建 筑基底面积50.37%,次之木 结构,占39.97%,有少量的 框架结构,占9.66%。
南公园历史地段
COSTAL CREATIVE&SMART CENTER
福州南公园历史地段城市设计
调研报告
张节浪151100433 童明德151100424 苏清木151100423
PART01
PART02
PART03 PART04
上位解读 基地解读 目标策略 案例解读
【上位解读】
ORIENTATION
层和3层建筑为主,其中,2
层占总建筑基底面积45.88%, 3层占24.33%,另外4层、5 层、6层级6层以上建筑分别
占9.2%、11.09%、9.51%。
比例较多的2、3层主
要分布在地块的内部,较多 为居民住宅;而层数较高的 主要分布在用地红线的边沿, 形成一些沿街商业。
建筑层高分析图
建筑层高分析
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保护“一城六 镇(村)、一江 贯穿、百河润邑、 群翠绕城”的名 城空间格局。 重点保护福州历 史城区、外围现 存较为完整的六 个历史文化名镇 名村和若干历史 文化风貌区、历 史建筑群。
1、中轴线保护 2、景观视廊控制 3、建筑高度控制 4、开发强度控制 5、道路控制规划
三坊七巷改造后
翻修后的南后街充满古色古香韵味,路面的 宽度达到12米,包括中间宽7米的步行街和 两侧各2~2.5米的路侧带,全长634米,定 位上,它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 业街。 保护建筑方面严格在原址上进行,适度维修 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 。
改造意向
对于与历史街区面貌不符,必须改建、 新建的内容,在实施中必须严格遵循 新建地块的设计与街区风貌一致或协 砖混改造意向(青年会) 框架结构改造意向(三坊七巷) 调,新建建筑在街巷立面、山墙、封 火墙、屋背及端部装饰、大门处理色 彩等重要建设特征上与原风格一致。
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核 心 保 护 范 围 北至国货西路,东 至万寿河东岸、万寿桥 保护范围、万寿一道、 路通街,南至路通街, 西至路通桥保护范围、 路通河西岸、南公园西 侧水泥路,面积7.77公 顷。
建 设 东至湾里新村西、 控 制 南侧,南至鹤存巷、龙 地 津小学北侧道路,面积 带 1.02公顷
各种人流使用同一
种通道。
非机动车人行交通分析图
变电站 居民内部街道
人行道路
现状解读小结
用地现状中,土地利用率低,三类居住用地居多。 公共配套设施及市政配套施较少。 建筑质量也三类和四类建筑居多。 内部道路系统混乱,较多断头路,人行道路也系统混杂。
提高全面改造用地的开发强度,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 完善为公共配套设施及市政配套施。
设用地。居住用地为主占53.72%, 次之是商业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 有少量的工业用地、市政公共设施 和绿地。 其中主要的居住用地为三类
土地利用现状图
居住用地,破损较严重。
用地内有一公园绿地,可以
结合水域形成良好的景观系统。
建筑时态 用地内建筑年代较久,
其中有部分清末建筑占总建筑 量9%,较多建国初期建筑占 58%,剩余的为80年代后建筑 占33%。
规划结构分析
以大型的商贸商业 为主,辅以高档居 住及社区服务,保 留现状凤起中学。 今基地中部规划下 沉商业街,与司徒 雷登故居,基督教 堂,天水堂等文保 点形成文化体验带, 下沉商业街+文化 体验带一立体人文 步行体验环线
功能细化分析
沿卜沉商业街组织人行游览步道,放大部分节点,强化空间趣味。 一层人行增加了步井刊更捷性。 结合地铁形成的地下双道能够有效引导及疏解人流,给本地区带来商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