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无锡市江南中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学校的概念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教书育人。
教育也不再是简单的升学考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学教育面临着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现实问题。
新的世纪呼唤新的教育模式。
无锡市江南中学作为市学校管理中心直属的一所窗口学校,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积极搭建基础教育国际化平台,立志培养胸襟开阔、能力突出、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国际化人才。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第一,组织学生修学旅行,以拓宽视野,增强国际意识。
近年来,学校组织了近150名学生赴新加坡及欧洲修学旅行。
修学旅行并不是一个单纯游玩的过程,更是学生们不断思索、不断提高的过程。
境外修学归来的孩子,甚至开始思索诸如国民素质这样的问题。
他们发自肺腑地说道:“中国现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作为自己的目标。
只有在一个高素质的人文环境里,人们才会受到熏陶,进而提高自身素养。
”组织学生出国修学旅行,不仅是搭建了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培养国际化人才,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
第二,组织师生代表团开展与友好学校之间的国际交流访问。
学校曾派遣师生代表团分别出访英国赫特福德郡的朗笛学校和韩国首尔的寿松中学。
这两所学校都分别与江南中学签订过友好协议。
交流不仅促进了两校之间的友好交往,更主要的是,无论是出访的老师还是学生,都感受到了不同教育的理念和形式,领略了多元文化的魅力。
第三,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境外培训。
为造就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积极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出巨资选派包括英语学科在内的优秀教师及管理人员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英语国家接受专项培训。
除此之外,学校自身也在积极拓展境外培训的道路,并建立滚动式培养模式,使更多的教师能接受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
第四,接待境外学校来访。
江南中学接待过来自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访问团。
校际之间开展包括学科教学、文艺活动、体育竞技、民俗风情在内的国际交流。
不仅如此,学校还接纳外籍学生,目前,在无锡国际学校初中部(由江南中学承担教学管理)中,有7位来自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他们的学习状况良好。
第五,进行双语实验。
双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指用英语作为非英语学科的教学语言,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更强调的是“双文化”。
它在学校里营造跨文化、跨学科的外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专业思维的能力,进而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学校聘请外籍教师上纯正的口语课,同时,学校拥有一支学科业务精湛,外语水平精良的青年教师队伍,他们是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力。
近年来,江南中学倾力打造国际交流平台,成果斐然。
从小处着眼,大面积提高了英语学科的教学水平,培养了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使他们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从大处着眼,让学生拥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习俗的胸怀和品质,为学生参与明天的国际交流、合作、竞争做好全面准备,也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建立国际友好学校暂行规定根据内教学会发(2006)18号文件,为把本项目长期有规范性地开展,特订立如下暂行规定,望各单位遵守。
一、目的和意义为提升我区基础教育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水平,有效的开发国际教育资源,汲取国际外语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成果,从而推动我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发展,突破以往国际友好学校只留于形式,无实质性内容和缺乏有意义活动的局面,真正推动内蒙古中小学国际教育教学交流。
为我区中小学外语教育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真正提高我区的外语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打造我区国际名校;同时将我区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向国际,向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本项目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和内蒙古外国语言协会共同牵头开展,并派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此项目的实施。
参与本项目的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在本项目范围内开展活动,必须遵循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和内蒙古外国语言协会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三、建立国际友好学校具体项目内容1、教育管理和教学方面:(1)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赴国外相应机构进行教育考察和培训;(2)选派教师赴国外进行的外语教学水平培训(如TESL培训);(3)聘请国外教育专家和教师来我区进行外语教师培训;(4)选派我区英语及汉语言专家及教师赴国外进行中国文化(汉语言、历史、地方民俗等课程)的教育教学推广;(5)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教学的优势,适当时候建立对外交流网页,及时提供相关信息。
2、学生教育方面:(1)学生间交流互动,如:举办双向冬、夏令营等;(2)聘请国外友好学校选派优秀师资来我区学校教授英语课程;(3)组织有条件有意愿的优秀学生赴国外友好学校进行短期或遵循友好学校学制的留学。
四、实施办法1、建立国际友好学校采取学校自愿报名,从本项目所提供的国外教育机构与学校名录中自主选择的办法,经盟市教育学会同意后填写《国际友好学校评估表》;2、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和内蒙古外国语言协会审核通过后,报至国外教育机构评估,经审核通过后,学校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和内蒙古外国语言协会签署《建立友好学校协议》;3、双方教育主管单位领导或学校领导经互相实地考察,达成最终意向后,签署《友好学校备忘录》;4、每年度开展的具体交流项目、计划及相关资料适时下达给各单位,自治区教育学会和外国语言协会将派专人辅助实施开展。
五、费用1、每个教育行政机构或学校需交纳6000元管理费(主要用途:指导和管理费、补充部分本项目国际国内通讯费、国际国内邮件费、资料费、翻译费、区内和国外教育专家评估费、接待费等工作支出)2、本项目范围内的交流活动,我区参与本项目的教育机构和学校与外方教育机构或学校采用“对称接待”的原则;3、本项目范围内的交流活动我区各单位可采取财政支持、社会赞助和参加人员自筹资金等办法;同时,本项目根据条件有重点的给予适当的补贴。
具体活动所需费用可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和内蒙古外国语言协会统一收取统筹安排,即根据双方要求和标准,向国外或我区教育机构及学校当中的一方收取后,再划拨给另一方;届时亦可根据不同项目一事一议。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内蒙古外国语言协会二○○七年四月十八日友谊之树在共同浇灌中茁壮成长——记常州外国语学校与美国友好学校间的交流合作签字仪式经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的考察和推荐,常外在2009年4月份荣幸的成为江苏—北卡校际交流项目的交流学校之一。
江苏—北卡校际交流项目是由江苏省教育厅和北卡州教育理事会共同推进的、政府间的校际交流项目。
目标是促进持续、长期的江苏-北卡校际交流以帮助两地学生提高全球竞争力。
在该项目的帮助下,常外与美国北卡州卡罗来纳国际学校(Carolina International School)结成了友好学校。
卡罗来纳国际学校在北卡州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为自己的办学特色,而这也是常外办学的长久追求,正是这种共同的培养理念使两所学校最终走到了一起。
2009年6月25日,卡罗来纳国际学校校长Carole Forbes女士来访。
2009年6月27日上午10:28分,在万豪大酒店如意厅,常州外国语学校和美国卡罗来纳国际学校缔结友好学校的签字仪式正式举行。
签字仪式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周阳主持,市外办都文平副主任、张国俊处长;教育局梅向东副局长、国际交流处严维铭主任、李锐副主任;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校长、外国语学校董事长丁伟明等市、局领导与会。
双方在签字仪式上签订了合作意向,确定了今后交流合作的内容和方式,并共同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视项目的进展全面开展管理层、师生层、教育教学、办学理念等领域的全面合作。
友好学校来信签字仪式后不久,卡罗来纳国际学校在他们的学校网页上专门推出了常州外国语学校的介绍,向所有的学生、家长详细介绍了常外的办学历史、办学设施设备、办学特色以及创办以来所取得的优异成就。
他们还在网页上刊登了校长Carole Forbes女士致常外全体师生的一封信,全面介绍了卡罗来纳国际学校的办学现状和办学特色,并希望两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为培养具有批判精神和同情心的思想者、自信而具开放精神的交流者、社区或全球性的领导者而加强合作。
结对启动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交往能力,增进中美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使两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常态化,根据两校之间的合作协议,双方在2009年下学期首先开始启动学生层面的网上交流。
在我校八年级英语教师的大力推荐和帮助下,学校先行在八年级各班中挑选出一部分英语基础好,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与卡罗来纳国际学校八年级学生结成校际交流对子。
通过网络,外国语学校学生用英语、美方学生用汉语或英语就语言学习、兴趣爱好、中美文化等感兴趣的话题共同展开讨论。
常外结对学生精心撰写了自我介绍信,由学校统一发送给美国合作学校,再由对方学校根据常外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挑选合作伙伴。
文化交流在双方完成结对等一系列的前期准备之后,两校学生间的交流便逐步开始了。
中美校方对学生层面的交流非常重视,美方专门指派了一名中文教师负责协调项目的进展,常外则定期对参与学生进行培训,就交流中的注意点、中美文化间的差异等进行指导,同时及时在语言运用上提供帮助,不断了解学生交流的进展并定期与美方沟通,使双方的交流能够顺利开展。
通过网络,常外学生尝试着用所学到的英语和在美国的同龄人展开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他们的国家;美国学生则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经常拿一些汉字或有关中国文化的问题请教常外学生。
他们交流学习,交流文化,也交流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并且还就“我的兴趣爱好”、“颜色”、“我最喜欢的书籍”、“我最喜欢的运动”、“朋友”等两校共同确定的话题开展了主题讨论和语言学习,他们从陌生到了解到相知,有的结对学生已经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小小的鼠标和键盘仿佛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让中美之间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
收获感想常外开展与海外学校的国际交流,目的是为常外师生构建一个舞台,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应新世纪挑战的优质教育。
通过参与友好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结对学生都感觉到不仅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了解了不同的文化、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同时通过中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增进了中美之间的友谊,向世界宣传和推广了中国文化。
今后学校将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学生交流的覆盖面,进一步丰富交流活动的形式和内涵,通过国际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常外办学的层次和品味,为培养胸怀世界的未来国际化人才而努力探索。
通过这学期以来的与美国笔友的交流,我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