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学案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学案

诗歌鉴赏修辞答案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
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拟人
3、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借代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偶
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比喻夸张
6、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反问
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双关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对比
【典题导练】
1、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
2、答:步骤一: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二:把水面比作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生动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步骤三: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方法引导】总结修辞类试题的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步骤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

(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

(步骤三)
【巩固训练】
1、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

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答:“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3、粉黛指歌妓,笙箫指箫声。

均属借代。

何处笙箫是反问。

运用了借代,反问的修辞手法。

4、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声”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5、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