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精神病学》
14112826006李志国
1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20分)
答:⑴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
⑵可能存在脑功能的损害,但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病理形态学改变。
⑶人格显著偏离正常,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如情绪不稳、易激惹、情感肤浅或冷酷无情等。
⑷主要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异常,其意识状态和智力均无明显的缺陷,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
⑸对自身的人格缺陷常无自知之明,难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⑹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
⑺各种治疗手段对人格障碍效果欠佳,医疗措施难以奏效,再教育的效果也有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 根据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分为哪几型,各有何特点? (20分)
答:1)偏执型: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其临床表现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特别是幻听)。
情感、意志、言语、行为障碍不突出。
起病多在30岁以后,这类病人较少出现显著的人格改变和衰退,但幻觉妄想症状长期保留。
2)紧张型:以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表现。
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或自动性顺从与违拗。
典型表现是病人出现紧张综合征。
3)青春型:多于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多在2周之内达到高峰。
以情感改变为主要表现,情感肤浅、不协调,有时面带微笑,却给人傻气的感觉;有时又态度高傲,显得不可一世;或喜怒无常、扮鬼脸、恶作剧,不分场合与对象开一些幼稚的玩笑。
思维破裂、言语内容松散,不连贯,令人费解,有时会伴
有片断的幻觉、妄想。
行为不可预测,缺乏目的。
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欠佳。
4)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
早期多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主观的疲劳感、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情感淡漠、懒散、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生活毫无目的。
疾病初期,常不引起重视,往往病程多年后才就诊。
治疗效果差。
3. 试述慢性脑病综合征(痴呆)的主要临床表现。
(20分)
答:性脑病综合症是由进展缓慢的脑病变或急性脑病综合生转化而来的器质性综合症,以痴呆综合症、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综合症、神经症样综合症等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意识清楚。
4.简述心境障碍中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及治疗(20分)
答:心境障碍中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临床上,躁狂发作的典型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常伴有瞳孔扩大、心率加快、体重减轻等躯体症状以及注意力随境转移,记忆力增强紊乱等认知功能异常,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和思维不连贯,成为“谵妄型躁狂”。
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觉察。
心境障碍中躁狂发作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改良电抽搐治疗。
其中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抗躁狂药碳酸锂和抗癫痫药(丙戊酸盐、拉莫三嗪等),它们又被称为心境稳定剂。
对于有明显兴奋躁动的患者,可以合并抗精神病药物,包括经典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氯丙嗪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
严重的患者可以合并改良电抽搐治疗。
5.简述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细治疗)(20分) 答: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答:
(1)易兴奋、易激惹。
(2)脑力易疲乏,如看书学习稍久,则感头胀、头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3)头痛、部位不固定。
(4)睡眠障碍,多为入睡困难,早醒,或醒后不易再入睡,多恶梦。
(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心动过速、出汗、厌食、便秘、腹泻、月经失调、早泄。
(6)继发性疑病观念神经衰弱的诊断依据
神经衰弱的诊断:
(1)存在导致脑功能活动过度紧张的社会心理因素。
(2)具有易感素质或性格特点。
(3)临床症状以易兴奋,脑力易疲乏,头痛,睡眠障碍,继发焦虑等。
(4)病程至少3个月,具有反复波动或迁延的特点,病情每次波动多与精神因素有关。
(5)全面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精神检查或其他必要的各项检查,确能排除其他躯体疾病或早期精神病神经衰弱的治疗
神经衰弱的治疗:
(1)神经衰弱治疗一般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物理或其他疗法。
(2)心理治疗以解释支援治疗为主,并要建立好与病人的良好关系,消除患者
的疑病观念,让患者理解产生神经衰弱的过程及与心理事件的关系。
(3)药物起到镇静安神作用,帮助调整机体的生理紊乱。
(4)可适当合并针灸、耳针静电或交流电离子到如导入等理疗。
(5)为了提高疗效应合理安排作息制度,坚持锻炼身体,适当参加文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