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微生物教案

环境微生物教案

一、定义 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个体微小、构造 简单的低等生物。微小,用微米和纳米计量;简单:单细胞、简单多细胞以 及非细胞生物低等:原核细胞,真核细胞,非细胞。 二、类群 大的类群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微藻。 三、特点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 吸收多,转化快;3 .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性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四、微生物发展 1.奠基时期(感性认识时期);2.初创时期(形态学时期);3.发展时期 (生物化学时期);成熟时期(分子生物学时期)。 五、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处理;2.废水的处理;3.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4.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六、微生物与人类生产及生活的关系 教材采用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年出版的微生物学,或者其他的微生物 学教材。 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 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课堂互动、案例使用等。
细菌中的特殊类群放线菌、蓝细菌特征与常见类群。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概述、重点难点破解、教材处理
放线菌是一大类单细胞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有着与霉菌 相似的分枝菌丝体,但其菌丝极为纤细,直径与构造又与细菌十 分接近 。分布广泛,土壤、大气和水域中均有放线菌分布,尤以 土壤中为最多。有些放线菌能和植物共生,进行固氮作用,如弗 兰克氏菌属。放线菌产生抗生素类物质的能力很强,有 60%以上 的抗生素均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形态与结构 ;2.培养特征;3.繁 殖方式;4.常见代表类群。
以多媒体结合常规板书教学法为主。 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讲授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发言讨论,调节课堂气氛。 提问:细胞膜、细胞壁功能。 讨论:认知中的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菌细胞壁的特点,G+与 G-—细胞壁成分、构造及其在革
兰氏染色尤其是脱色过程中的作用。
2.细菌表面丝状附属物(3 毛)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
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学辅导法 常规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
以多媒体结合常规板书教学法为主。 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讲授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发言讨论,调节课堂气氛。 提问:抗生素的种类。 讨论:赤潮发生与预防。
1.放线菌主要类群及其特点(链霉菌、诺卡氏菌、小单孢菌)。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 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课堂互动、案例使用等。
本节内容多杂,多采用案例;是微生物的重点和起点,要详 细讲授。芽孢杆菌部分引入细菌杀虫剂 Bt 案例;常见类群引入微 生态菌剂和酸乳制品。立克次体采用立克次体的命名案例等。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用大量的图片资料、生动的历史实例,
讲解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微生
物与人类的关系,揭示出微生物学在各行各业的重大作用,增加
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兴趣。
针对学生的特点,本节要详细讲授,讲课中多用与生活关系
密切的案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学辅导法 常规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
二、微生物在生物六界中的地位 生物六界中属于微生物的界,展示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三、原核微生物的常见类群 四、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 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课堂互动、案例使用等。
由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并投入使用,比较讲授电子显微镜与光 学显微镜的原理与分辨率,导出由于电子显微镜的使用,观察到 细胞的微细构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发现与区别,导出原 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常 见类群,开始讲授细菌(原核微生物的统称)形态、大小、结构。
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环境工程微生物 院 (系): 能源工程系 专 业: 环境工程 授课班级: 116051 教师姓名: 孙军德 职 称: 教 授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环境工程微生物
课程类别 必修课( √ ) 选修课(
课程性质
考试(√) 考查( ) 学
) 公选课( )
2.光合微生物(光合细菌(蓝细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等)、
真核藻类)的营养类型、光合作用特点(举例)。
思考题及作业题
3. 概念:菌落,菌苔,异型胞,蓝细菌与光合细菌。
发现的问题; 教学效果; 结论(改进)
课后小结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案
授课节次
教学目的 与要求
6
时间
2013-03-21 地点 3311
1.微生物的特点及用途。 2.在微生物发展上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3.概念:微生物、微生物学。 4.为什么相关生物科学的实验多采用微生物做试验材料? 5.历史上与微生物相关的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发现的问题; 教学效果; 结论(改进)
课后小结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案
授课节次
2
时间
2013-03-07 地点 3311
教学内容设计
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 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课堂互动、案例使用等。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概述、重点难点破解、教材处理
一、细菌的细胞结构 细胞壁的成分、结构与功能,革兰氏阳性与阴性细菌细胞壁的 结构与成分、革兰氏染色的程序、关键技术,细胞壁上的附属 物(鞭毛、菌毛、伞毛,荚膜、微荚膜与粘液层);细胞膜成 分结构与功能,细胞中间体作用;细胞质中的内涵贮藏颗粒, 芽孢形成与萌发,芽孢的抗性,核糖体;细胞核区的染色体、 质粒。 二、细菌的观察技术 细菌的固定制片、染色、观察,革兰氏染色技术与原理。
本节是微生物的重点和起点,要详细讲授,讲课中多用与生 活关系密切的案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
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学辅导法 常规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
以多媒体结合常规板书教学法为主。 穿插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讲授 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发言讨论,调节课 堂气氛。 提问:光学显微镜及工作原理,与电子显微镜的区别。
业课奠定扎实的生物学基础。

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 学 第三周或第四周开始微生物学实验,与理论教学同步;微生物实

要求
验上课地点实验室,要求具有常规的微生物学实验条件。


学生考核办法:平时成绩 30-40%+期末闭卷考试 60-70%。 成绩考 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小测验、实验操作、实验作业等。 核办法 期末考试主要采用闭卷笔试形式,题型主要分为:概念、填空、
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
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学辅导法 常规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
以多媒体结合常规板书教学法为主。 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讲授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发言讨论,调节课堂气氛。 提问:衣原体、支原体与立克次体; 讨论:酸乳制品中的微生物种类与作用。
掌握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区别,掌握真菌的菌丝、真菌的 细胞、无性繁殖和无性孢子的特征。
教学内容概述、重点难点破解、教材处理
一、真核微生物的类群——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区别 二、真菌概述——菌丝、细胞、繁殖和孢子的特征。 1.菌丝的类型;2.菌丝的特殊形态;3.酵母型真菌;4.无性繁殖 方式与无性孢子;5.有性繁殖方式与有性孢子。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细菌的繁殖方式,掌握常见细菌类群;菌落特征,细菌分类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概述、重点难点破解、教材处理
一、细菌的繁殖方式 分裂面与粘连特性,球菌、杆菌的粘连特性;单球菌、链球 菌、双球菌、四叠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的形成。 二、常见的细菌类群 芽孢杆菌、乳酸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等。 三、细菌的菌落特征 四、细菌的分类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掌握微生物的特点,它在生物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微生物学 学科的历史和发展概况,激发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概述、重点难点破解、教材处理 详细讲授微生物的定义、类群;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
微生物在境保护中的应用以及微生物人类生产及生活的关系。分为 6 大主 题:
3.细胞中不含氮的贮藏颗粒及其作用。
思考题及作业题
4.荚膜、微荚膜与粘液层的概念与功能。
5.概念: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荚膜,菌胶团,芽孢,
质粒,(细胞)中间体、伴胞晶体。
发现的问题; 教学效果; 结论(改进)
课后小结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案
授课节次
4
时间
2013-03-14 地点 3311
1.原核(细胞)生物与真核(细胞)生物之间的区别,举出微生
物方面的例子加以说明。
2.微生物在生物六界中的分布。
思考题及作业题
3.细菌大小表示方法。
发现的问题; 教学效果; 结论(改进)
课后小结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案
授课节次
3
时间
2013-03-12 地点 3311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掌握细菌的结构、特殊结构;细菌的观察技术(制片、染色、 固定、观察)。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 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课堂互动、案例使用等。
本节内容多杂,多采用案例;是微生物的重点和起点,要详 细讲授。贮藏颗粒 PHB,工程塑料案例;革兰氏染色引入科学家革 兰氏介绍。
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