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机电工程系******
为加强校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2017年7月23日至15日,学校党委在学校中层干部换届之后,组织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中层干部共120多人来到大别山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
触摸不朽的革命历史画卷,追寻革命先辈浴血奋斗的足迹,重温共产党人为真理而献身的赤子初心。
这是学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具体实践,是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一次亲身体验。
为期5天的培训,课程安排合理,内容紧凑、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4次课堂教学,7次现场教学,1次情景教学和1次访谈教学。
时间虽短但感触深、体会多、收获大。
一、近距离感受了大别山精神。
这次培训我们先后到王大湾会议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将帅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郭家河“红廉文化园”、“红田”惨案遗址、列宁小学旧址、七里坪长胜街等地进行现场教学,当我们看到那一幅幅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坚贞不屈,气壮山河,英勇就义的悲壮场面时,大家都流下了热泪。
他们中间年龄最小的仅有十几岁,大部分人甚至没有看到新中国的解放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年新县总人口只有10万人,参加红军牺牲的烈士就有5.5万人,占一半还多。
可以说是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岭岭埋忠骨。
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面对敌人的屠刀永不低头呢?是“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
奋斗,勇当先锋”为基本内涵的大别山精神!这次培训让我们走近大别山,重温了我党成长发展壮大的历程;在郭家河红廉文化园“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廉基因”主题教育,使我们体会到了大别山革命传统在薪火相传,坚信大别山精神永放光芒。
二、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
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一段遍布荆棘的征途,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念,三年的徒步跋涉,数千公里的艰难穿行,无处不在的围追堵截,他怀着永恒的信念,无所畏惧,一路东行,完成了一个人的东征。
当听着老红军罗明榜之子罗传德红色故事会《坚定信念跟党走》的时候,让我不禁潸然泪下,深深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
结合现实,又通过聆听仁舒泽教授《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辉煌历史及其启示》、蒋仁勇教授《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孙伟教授《大别山革命历史的事业人生启迪》的精彩报告,我感受到了先辈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追求,为革命胜利付出生命的毅然决然,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这激励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
三、对大别山干部学院办学特色印象深刻。
大别山干部学院于2013年创办,这座年轻的学院,立足大别山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以弘扬大别山精神和大别山革命传统为核心,课程设置独具匠心,形式新颖,充分体现了互动式和体验式教学之外,这里的教师都是一专多能、多才多艺术,舞台剧《红色大别山》的演员全部是学院的教职工,独特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掘了每一名老师的潜能。
老师们动情入心的解说、一丝不苟的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都对
我校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改革,建设“全国一流”高职院校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将永存心间。
通过这次大别山红色教育,深刻领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校党委和校领导的良苦用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淬炼坚强党性。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