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客教育:首都科技教育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李)-3讲解

创客教育:首都科技教育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李)-3讲解

创客运动:首都科技教育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关于发展创客教育,促进首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征求建议稿)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创客教育专业委员会2015年3月2日,我国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的要求。

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

在“双创运动”的催生下,创客教育在我国出现“喷井式”发展的趋势。

在这股浪潮中,借“创客春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创新者有之;借“创客春风”行“新瓶装老酒”逐利者有之……在这一背景下,深入了解北京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情况,对北京中小学发展创客教育的需求及困难进行一次摸底,为政府制定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设性意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北京市科协委托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创客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调研组,对当前北京中小学科技教育和创客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北京如何发展创客教育,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出建议。

一、背景200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主任格尔圣菲尔德•尼尔(Gershenfeld Neil)的推动下,第一个“微观装配实验室”(Fab Lab)在波士顿建立。

格尔圣菲尔德认为,与其让人们接受科学知识,不如给他们装备、相关的知识以及工具让他们自己来发现科学。

随着Fab Lab网络的延伸,个人创意、个人1设计、个人制造越来越深入人心,从而引发了全球创客运动(maker movement)的浪潮。

《连线》杂志的前主编、TED的策展人克里斯·安德森认为,“创客运动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浪潮,将实现全民创造,推动新工业革命”。

1所谓“创客”(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2。

按照这一理解,创客的范围可以扩展得非常大,不仅指“硬件再发明”的科技达人,而且还包括软件开发者、艺术家、设计师等诸多领域的优秀代表。

上海新车间创始人李大维不赞同将创客的范围扩大化,他认为“创客就是利用开源硬件和数字生产工具,去创作有趣的物理运算装置等的非专业人群”,并强调“创客的出现是一个大时代的现象,创客运动的本质也是教育,可以理解为创客教育是科技、工程、艺术等教育专业的业余化”。

3我们赞同将创客的范围界定为“非专业人群”,并将创客运动解释为新技术的大规模业余化的产物,但是,不赞同将新技术局限于“开源硬件和数字生产工具”,也不赞同将创客作品局限于“物理运算装置”。

创客的核心在于三个结合,即:创意与制作的结合、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硬件与软件的结合。

根据这一理解,可以将创客定义为“出于兴趣与爱好,利用科技与艺术的手段,努力将自己的创意转变为各种软件或硬件作品的非专业人群”。

随着创客运动的普及,创客理念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教育者的思考和共鸣,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将创客运动引入学校的热潮。

2009年,美国奥巴马总统宣布启动一项“教育创新行动”(the Educate to Innovate Initiative),以在下一个10年内将美国学生的科学和数学成绩从中间位置提升到世界的前列。

为落实该计划,在“通过制造改变教育”这一观念的指引下,非赢利性组织Maker Ed于2012年设立了“创客教育计划”(Maker Education Initiative,http:// makered. org),旨在为所有青少年提供参与制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STEAM)等学科的学习中,以及整体的学习过程中,发展自信心、创造力和兴趣。

由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的《2014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指出,在未来三到五年之内,美国高校学生将从知识的消费者转换为创造者,而创客教育在这个转变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4。

2014年基础教育版地平线报告2里,“创客空间”作为促进基础教育学习变革的数字策略之一,被选入未来5年内影响基础教育12项关键技术的大名单。

创客运动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高云峰于2014年提出一个原型设备、创新者和创新各个环节聚集的共同体,成为“群体创新空间”(GIS)模型。

2014年9月23日的《中国教育报》题为《“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的专题报道,以整版的篇幅介绍了北京、浙江等地开展创客教育的情况。

2014年,温州市青少年创客教育协会成立,温州实验中学创客空间也建成,并被确认为温州市首个青少年创客基地。

北京于2014年启动了青少年学科俱乐部创客空间活动。

佛山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了“教育创客”理念,并于2015年初启动了教育创客培养计划。

在2014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专门开辟了创客教育为主题的讲座。

深圳于2015年启动了建设100个创客实践室的计划。

2015年,首届北京市中小学创客秀活动主办;首个创客教育专题培训班进入教师继续教育行列;未来创客进校园活动也在全市中小学中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创客文化风。

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启动了“中国青少年创客奥林匹克”系列活动,意在全国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普及性创客教育,促进全国中小学创新教育模式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突破。

全国举办的各种“创客嘉年华”活动都增加了专门的创客教育板块,在理论研究方面,知名教育信息化专家祝智庭教授于2015年1月发表的《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一文中指出:在创客运动席卷全球的影响之下,创客教育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创新教育的新园地。

在新兴科技和互联网社区的发展大背景下,创新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

在我国,创客教育具有贯彻以学生中心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培育“尚技重工”的文化等优势。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创客教育不是一味鼓励学生不切实际地荒废学业去搞创造发明、创业,而是强调创客的兴趣驱动、动手实践、创意创新的核心品质,推进跨学科知识融合的STEM教育,在帮助3学生打好扎实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基础之上,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成长。

2015年12月,北师大李亦菲发表题为《创客教育的目标、内容与价值取向》一文,对创客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价值取向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在目标方面,提出了创客教育目标的“陀螺模型”,从学科知识与特长、创新实践能力、心理品质三个方面阐述创客教育的目标;在内容方面,将设计思维、原型制造与测试作为创客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价值取向方面,将学校实施创客教育的价值取向归纳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育学校创新文化三个方面5。

2016年2月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创客教育专委会提出:“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6在我国,创客教育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二、现状与问题作为首都,北京有着丰富的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并在科技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早在1996年,中国科协借鉴美、英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北京开展了科技后备人才的早期培养试点工作;1998年,市教委决定成立“金鹏科技团”,有效推动了北京市科技教育的发展;1999年,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琯院士与61位科学家倡议成立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2004年,《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被纳入市委人才折子工程,成为全市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成立,并先后启动了“翱翔计划”和“雏鹰计划”;2014年,北京市启动了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要求每所学校每周至少安排3天,每天至少1小时用于开展包括艺术、体育和科技的活动;2015年,北京市在1年级至8年级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各学科用平均不低于10%的学时开展以动手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

4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北京已经初步建立起跨学校、跨学段、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科技教育工作体系,建立和完善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纵向衔接、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横向整合,系统培养创新人才的长效机制。

然而,在创客运动蓬勃兴起和创客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北京市科技教育工作既迎来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创客运动使得开源软硬件、数字制造、信息与通讯技术快速进入教育领域,不仅扩展了科技教育的内容,而且为科技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创客教育所倡导的STEAM理念,以及项目学习、实践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为科技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广阔的视野。

此外,创客运动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科技创新人才,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具有极强教育热情,为科技教育的师资队伍充实了力量。

另一方面,在创客教育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只是向学生讲解事实性知识、解释概念性知识、或展示原理的应用过程,而是需要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与激情,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原型制作与测试能力。

为实现这一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而且需要充分调动学习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动机。

显然,创客教育对学校的资源配置、教师的专业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提出了挑战。

发展创客教育是推动首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那么,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主体的中小学对创客教育了解多少、他们在做什么,又面临什么困难呢?调研组对来自北京市中小学、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等单位152名科技教师(含学校负责人)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进行了调研,并得到以下信息:1、教育工作者对创客教育认可度高调研数据表明:100%受访者认为需要引进创客教育活动,其中有59%受访者认为很有必要开展;100%受访者均认为创客教育对学生、对教师的成长均有益处;69%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创客教育具有发展前景;2016年,62%以上的学校计划开展创客教育。

2、学校推进创客教育的4项重点工作5调研数据表明,受访者认为学校应重点从“组织学生活动”“开展教师培训”“开展创客教育课程”“建设校园创客空间”4个方面推进创客教育工作。

其中78%受访者认为需要组织学生活动;69%受访者认为需要开展教师培训;69%受访者认为需要开设课程;59%受访者认为需要建设校园创客空间。

3、一线教师对创客教育了解不足在调查中,中小学教师围绕创客教育提出了许多疑问,如: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有什么区别?“创客教育”让青少年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创客教育与传统的科技小发明教育有什么区别吗?学校开展创客教育最缺的是师资,如何解决师资问题?学校现在开设的机器人课程、3D课程、模型创意课程和小科技制作课程等是创客教育课程吗?在访谈中,还听到了大家对于创客教育各种各样的说法,如:创客教育是个框,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创客教育一直都存在,就是原来的科技教育,现在只是改了个名字而以;……这些疑问和说法,反映了广大一线教师对于什么是创客教育、学校如何开展创客教育、创客教育的具体教学策略、创客教育的评价体系等问题不清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