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语交际课教学模式交流资料

口语交际课教学模式交流资料

构建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口语交际课是课程标准实施后我们的教材中新编排的教学内容。

新课标中最突出之点就是将过去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这一提法的改变及目标的确定,具有强烈的前瞻意识,既向教师和学生发出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回归,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

虽然进入新课改之后大家也都在上这种课型,但大部分老师对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很模糊,学生对这种课也兴趣不高。

那么,现在口语交际课堂现状如何呢?我们对其进行了调查分析。

(1)学生生理、心理因素的原因。

学生进入高年级,生理、心理发生了许多变化,害羞之心随之产生,不愿当众发言,“怕说”成为普遍现象,无形中失去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

(2)没有良好的口头表达交际氛围。

虽然学生也爱上口语交际克,但口语交际的最佳氛围是“轻松、活泼、融洽、自然”,由于平时教学任务考试的压力,口语交际课成为可上不可上的内容,学生“口语交际”的权利被剥夺,缺乏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环境。

(3)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

课堂中对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仍没有确立,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气氛沉闷。

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机会太少。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闪光点常常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肯定,使学生产生“厌说”的心理。

上述三个方面,使得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教学的冷点、盲点。

因此,当上学期教研室让我们选择模式研讨主题时,我们决定选我们最薄弱的课题,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课课堂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

这样对促进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具有实际意义。

两年来,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修改,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学。

以课题研究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全面发展。

一、制定计划。

万事开头难,当研究课题确定之后,我们五年级语文组随即利用周教研时间确定了研究计划,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确定研究对象。

并经过初步商讨,经学校审核,报教研室批准,确定了具体的研究步骤。

二、收集资料。

我们采用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集体教研时间,组织老师们摘录学习有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标中寻找口语交际的阶段目标,进行解读,为课题的研究定下正确的方向。

然后号召老师们分头通过上网、查阅书籍、教育教学杂志走进名师的口语交际课堂,聆听名师的教学理念,借鉴前人的教学经验。

通过收集资料老师们对口语交际课的课堂结构的认识由模糊到初识。

三、个人学习与思考为了强化这种认识,我们又有了第3步“个人学习与思考”。

每位教师都要再次对教材进行分析,并把收集资料过程中产生的认识与理解记录下来,并通过个人思考,列出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课堂框架。

通过这些研究准备,我们发现:◇口语交际课要达到的目标有以下四大块:说的习惯和能力,听的习惯和能力,交际能力,交际兴趣和信心。

◇口语交际课有三大特点:一是时间的独立性。

指有固定的时间保证。

二是素材的生活化。

指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选取典型例子作为交际的主要内容。

三是形式呈现的专题化。

指每一节课都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中心话题,有一个必须要突破的交际目标。

◇五年级教材中口语交际课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叙事类在五年级教材中,此种类型的口语交际内容最多,上下册中都有涉及,如上册中的“讲自己和书的故事”“生活中的启示”“父母的爱”“讲英雄人物故事”。

下册中的“难忘童年”“令你感动的一件事”“讲人物故事”而且这些口语交际的要求都体现了高年级段中有关“说”的要求: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讲故事要求生动,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听”的要求: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做简要转述。

(2)劝说类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摩擦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人出来调解劝说,让矛盾双方心悦诚服,化干戈为玉帛。

如下册中的“劝说”(3)解说类解说就是在口头上进行解释说明。

如上册中的“小小推销员。

”(4)策划活动类如:上册中的“”策划’浓浓的乡情’,下册中的“策划‘远方小学生手拉手活动’”,“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5)采访类在上册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就是一篇访谈录,抓住教材中的这些契机让学生做小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或或课外采访。

(6)辩论类辩论是当今孩子较喜欢的一种类型。

上册第一单元中就“开卷是否有益”这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辩论。

(7)演讲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演讲活动(8)推荐类如上册中的推荐“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平时阅读活动中的推荐新书等。

到了这个阶段,每个老师不再是两眼一抹黑,我们是带着一点收获和一些问题行走在研究的路上。

四、样板课例学习为了使课题研究的储备更全面,我们从网络上找了一些名师所上的口语交际课,让大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观摩。

借典型课例的观摩、分析、研讨,初步梳理出课堂教学框架。

而且每位老师都要在观摩后通过梳理听课记录对样板课的教学框架进行梳理,然后写下自己的收获和思考:我个人认为比较理想的高年级段口语交际课应该做到哪些,课堂框架是什么。

然后在专题研讨活动中,人人发言,统一认识。

至今,老师们在研讨中激烈争论的场面仍然在我眼前历历在目。

五、课堂实践有学习就要有实践,接下来我们就尝试着进行课堂实践。

出于对课标、教材、学生实际情况、教学进度、口语交际课特点的综合考虑。

我们决定选取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内容,按研究方案每月进行一次课堂实践研究。

每学期的精备课、课例研讨课、学校组织的赛课活动我们组的老师都讲这种课型。

每个月我们进行的研讨课选取的课例类型也有所不同,目的是检验模式使用的实用性。

我们选取的课例有:叙事类的“父母的爱”劝说类的“劝说”解说类的“小小推销员”策划活动类的“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辩论类的“开卷是否有益”演讲类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演讲活动。

每次一位老师上课,其余老师观摩。

上课的老师根据自己的学习理解设计教学环节,实施教学。

课后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听取同组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听课的老师侧重于观察做课老师在实践模式中最成功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通过研讨,达成共识。

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听、评、研、修中,我们组的老师对口语交际课的基本框架逐渐清晰起来。

从上学期开始,我们组的老师一直运用本组梳理出来的模式初稿进行教学(口语交际课的基本流程:描述导入引出话题→情境交际点评导引→交际互动评价提高)(一)描述导入引出话题“描述”指谈话、复习、通过描绘具体情境、借助多种载体(如图画、音乐、课件、物品等)。

直观的显示、展现意境,强化感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促使学生有表现欲,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在实实在在的场合里与对方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体会到交往的需要,这时,引出本节课的口语交际的话题水到渠成。

如:在“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这节课中,老师采用了谈话导入的方式,唤起学生的心理期待,揭示了本节课的目标。

1.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学的都是节选自中国名著的课文,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2.学生自由讨论。

3.也有许多导演把这些名著拍成一部部电影,搬上了荧屏。

要知道,一部好的电影凝聚着导演、编剧、演员等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今天,让我们也来过把瘾,自编、自导、自演一回。

4.板书课题。

我们一起来表演课本剧,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二)情境交际点评导引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口语交际课,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训练情境都是至关重要的,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学生对交往的主题感兴趣,产生了表达的欲望,才会乐意投入,去想有关的材料,并为组织内部语言奠定基础,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内部语言随之迅速进行,在这基础上,顺势把内部语言过渡到外部语言。

这时,教师在这种交际互动的情境中通过点评、引导,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本节课的交际目标。

如:在进行“小小推销员”这个口语交际时,老师首先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全班推销了一款迷你手电筒,目的是创设推销的氛围及老师在推销时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做推销员的兴趣。

接着老师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了推销的技巧,在师生、生生交流中,使学生明白作为推销员的仪态、礼貌、耐心、真诚、实事求是、对产品特点了解的重要性。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推销的技巧。

有了上面这两个环节,学生对做推销员充满了期待,而且对推销的方法也有了基本了解。

在课堂实施中,我们主要探索了两种情境的创设:1、模拟情境即创设一种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在类似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深刻领悟到学习口语交际的作用,不知不觉间学习到与人交际的方法。

在教学“父母的爱”一节中,老师把文中的第二个小故事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刘明明同学的妈妈,她和你们一样都在读四年级。

我像你们的妈妈一样,也非常爱我的女儿明明。

虽然我的工作非常繁忙,可家里的什么事情我都不让明明做,连她的书包都是我帮着整理。

有一次,我去外地出了几天差。

回来后,她的班主任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刘明明这几天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

唉,怎么会是这样呢?(2)老师:听出来了吗?前后两位父母的爱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3)听出阿姨说话时的心情了吗?你能用一个词来表述吗?阿姨为谁如此苦恼?(4)你能帮助她消除苦恼吗?那你怎样说,刘明明的妈妈才会接受你的看法?四个人在小组里互相商量商量。

(5)四人小组交流后,同学和刘明明的“妈妈”交流,引导学生有礼貌、语气委婉、态度诚恳、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7)你们学会和阿姨沟通了吗?同桌一人演阿姨,一人演热心帮助阿姨的小同学,互相沟通。

(8)请一组同桌表演,适当评价。

(9)小结: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需要父母的支持、鼓励,其实父母更需要孩子的理解和沟通。

2、真实情境模拟情境的创设是努力把社会生活搬入课堂,是我们在课题实施时用得较多的一种手段。

但另外一种情境我们同样非常关注,那就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真实事件,这些事件更生动,更能激发学生的交往兴趣。

在实施劝说型口语交际活动课时,课题组本来打算模拟一个生活情境进行实践。

恰巧在那个班级中发现有些学生迷恋上网吧。

于是我们迅速对上课内容进行调整,改为“我劝同学不去网吧”。

“我劝同学不去网吧”实录片段(说明:近阶段,班级里总有几位同学因为上网成瘾,成绩下降。

针对这一情况,决定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使他们明白解决问题中进行劝说是一种既文明又有效的方法。

)师:班里有一个好孩子,可是最近他经常上网吧玩网络游戏,老师不知道怎么去劝他,唉,烦恼啊!假如他是你身边的一个同学,你很想劝劝他,但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