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分析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分析


种微细结构能显现不同颜色,这样在显微
镜下就可显示出组织细胞的各种成分。

染色是制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染色的目的


将染料配制成溶液
将组织切片浸入染色剂内 经一定的时间,组织或细胞及其他异常的
成分被染上不同深浅的颜色

对光产生不同的折射率 便于在光镜下观察。
三、染色原理
染色的物理作用
2.饱和碳酸锂液: 配制:碳酸锂 1g
蒸馏水(冷) 78ml
3.流水冲洗还原。
二、苏木素-伊红染色液的配制

(四)伊红染液
配方:伊红Y(水溶) 蒸馏水 0.5g∽lg
99ml
若取用伊红Y(醇溶性)应溶于99ml 75%或95%的 乙醇中。
若在伊红液中加入0.5毫升冰醋酸,可加速其染色过
程,并使胞质的色泽更为艳丽。
第二节
常规染色
一、常规染色的概念

在组织制片技术中,常规制片最广泛应用 的是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称为常规染色 (HE染色),又称普通染色。
二、苏木素-伊红染色液的配制


(一)苏木素染液的配制方法常用的有:
1.哈瑞氏(harris)苏木素染液 最常应用染色时间为5min∽10min 配制
① 蒸馏水
(1)毛细管作用及渗透作用
染色剂与组织细胞没有牢固的结合
(2)吸收作用:又称溶解学说。
组织吸收染色剂,牢固的结合。
组织的着色与溶液的颜色相同。
三、染色原理
(3)吸附作用
是固体物质的特性,即较大的物体能从周围溶液(染
液)中吸附一些小颗粒(化合物或离子)到自身的特性。
细胞中各种蛋白质或胶体有不同的吸附面,因此能选
乙 醇 ( 次
二 甲 苯 ( 次
80%
90%
100%
封 片
3 ×5min
30s
1-3min
30s
5min
2 ×10min
5-15min 脱蜡) , 水 洗Fra bibliotek) , 水 洗
染色的时间,应根据室温,及组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做之前做预实验。
30s


脱水
透明
封片
在染色后,重新进入酒精和二甲苯,最后用 中性树胶封片,以便长期保存。 * 切片: 固定→梯度酒精上行→二甲苯→石蜡。 * 染色: 石蜡→二甲苯→梯度酒精下行→水。 * 保存: 水→梯度酒精→二甲苯→中性树胶。
② 苏木素 ③ 碘酸钠
1000ml
3g∽5g 1g
④ 钾明矾
⑤ 水醋酸
50g∽80g
20ml
其优点是:配后即可应用染色力较强。 其缺点是:极易产生金属膜沉淀。
二、苏木素-伊红染色液的配制

2.埃利希(Ehrlich),苏木素染液
配制
①无水乙醇 ②甘油 ③苏木精 ④钾明矾 100ml 100ml 2g 2g∽3g
避光保存

流水冲洗
六、染色前后处理

2.除去汞盐沉淀物

对于用升汞固定或含有升汞混合固定液的切片,切片 脱腊后需脱汞(浸入5%碘酒精10min),脱碘(5%硫代 硫酸钠)→流水洗→染色。
六、染色前后处理

3.脱甲醛色素

(1)浓氨水1ml,75%乙醇200ml。切片脱蜡后置溶液 中30min或较久→流水洗→染色。
换新液

3.染色时间的长短需依据染色剂对组织 的染色作用、室温条件、切片厚薄、固定
液类别和染液的新旧而进行相应调节。

4.分化十分重要。 5.还原液不宜过浓 6.伊红宜淡染,复染过深胞核会不清晰, 影响镜检。

7.脱水、透明宜彻底

8.要将组织四周的污染物去掉
9.封固剂要适量

10.染好的切片标签贴牢,编号清楚,
⑤醋酸
5ml∽10ml
置于阳光下自然氧化3个月左右成熟。 其优点是: 染色结果甚佳,贮存愈久染色愈强,而且不 需分色。
二、苏木素-伊红染色液的配制

(二)分化液
1%盐酸酒精,是最常用的分化液。
配方:70%酒精
浓盐酸
99ml
1ml
二、苏木素-伊红染色液的配制

(三)还原液
1.氢氧化氨液:
配方:浓氨水 蒸馏水 1ml 99ml
此种方法无需“分化”,例如,卡红染色。

退行性染色:是先把组织浓染过度,超过所需的
程度,然后再用某些溶液脱去多余的染色剂,以
达到适当的深度,并使不应着色的组织细胞脱色。

这个步骤称为“分化”。
三、染色原理

直接染色,间接染色和媒染剂

直接染色:染色无需第三种物质参加,染色剂和组织 即可直接结合着色。 间接染色:单独染料本身的水溶液或酒精溶液,几乎 不能与组织细胞结合或结合的能力很弱,必须有第三 种成分——媒染剂参与,才能使染色剂与组织细胞有 效地结合起来。 媒染剂:通常是双价或三价金属如铝、铁的硫酸盐或 氧化物。媒染剂在染色中起着架桥作用,既能与染料 结合又能与组织相结合,达到了促进染色的效果。
* 苏木素是碱性染料,蓝紫色,可以使细胞核等着色。被苏木 素着色的结构本身为酸性,具有嗜碱性。
* 伊红是酸性染料,粉红色。可以将大多数细胞的细胞质染成 红色。被伊红着色的结构本身为碱性,具有嗜酸性。 * 不易被苏木素和伊红着色的结构具有嗜中性。
石蜡切片&HE染色
四、染色注意事项

1.组织切片的脱蜡应彻底 2.苏木素染液使用一段时间后应及时更

(二)染色后的处理

1.脱水
95%乙醇Ⅰ、Ⅱ各5min→100%乙醇Ⅰ、Ⅱ各5min。

2.透明
二甲苯Ⅰ、Ⅱ各5min透明。

3.封固
通常用中性树胶或加拿大树胶加盖玻片封固。
七、染色的注意事项

1.切片脱蜡应彻底。 2.常规染色、特殊染色等,组织要进行固定处理,做酶 反应的组织固定更应严格。凡用含升汞固定液固定的组织,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
学习目标
掌握:染色、常规染色的概念;HE 染色的基本步骤。 熟悉:染色的目的、原理;常用染色 术语;染色前后的处理;苏木素-伊 红染色液的配制。 了解:染色的注意事项。
第一节
染色概述
一、染色的概念

就是利用染料在组织切片上给予颜色,使 其与组织或细胞内的某种成分发生作用, 经过透明后通过光谱吸收和折射,使其各


三、染色原理

促染剂

用以加强染料和组织细胞结合能力的物质称为促染剂
促染剂如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少量存在就有明显的
促染作用。它们的作用机制也许是降低表面张力或是
改变了染液的pH值。
三、染色原理

分化剂

在退行性染色中,附在组织细胞上多余的染色剂需用 某些特定的溶液把目的物以外的部分脱去,从而使目
切片脱蜡后,应经脱汞处理,同时要慎防切片脱落。

3.各种染料试剂一般选用化学纯。各种染料启用新品时 应先试染。配成的染液、试液应盛于有色试剂瓶内,瓶签
应写明名称、含量、配制年月日,顺序保存于避光橱中,
必要者放冰箱内。凡须临用时配制者,配量应适当。

4.染色各步骤所需的时间,常受温度、切片厚度等影响, 可根据镜下观察所见酌情予以调整。


四、染色剂

1.按来源分

(1)天然染色剂:
苏木素、胭脂红、地衣红和番红花。

(2)合成染色剂:
从煤焦油中提取的苯衍生物。 无机化合物,如硝酸银、氯化金、磺、锇酸和高锰酸钾等。
四、染色剂

2.按主要用途分

(1)胞核染色剂:
苏木素、胭脂红、甲苯胺蓝、美蓝和孔雀绿等。

(2)胞质染色剂:
伊红、淡绿、橘黄G、酸性品红和苦味酸等。

2.特殊染色


3.单一染色

4.复染色


5.多种染色

选用两种以上的染料的染色,如Mosson三色染色法。
六、染色前后处理


(一)染色前处理 1.脱蜡至水

二甲苯Ⅰ10min,37℃ 二甲苯Ⅱ10min,37℃ 无水乙醇 2min 无水乙醇 2min 95%乙醇 2min 85%乙醇 2min 75%乙醇 2min
例如,细胞核(尤其是核内的染色质) 主要由核酸组成,是酸性的组成成分,故 和碱性染色剂(苏木精)的亲和力很强,易于 着色。细胞质含碱性物质,故和酸性染色 剂(伊红)的亲和力很大,易于着色。
三、染色原理


进行性染色和退行性染色
进行性染色:组织成分着色由浅至深,当达到所 需要的强度时,终止染色。

等酸性成份。
五、常用染色术语

1.普通染色

在组织制片技术中,常规制片最广泛应用的是苏木精和伊红染色, 又称为常规染色(HE染色)。 特殊染色就是为了显示特定的组织结构或其他的特殊成分,是常 规染色的必要补充,也是染色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在病理 诊断中起到辅助作用。 选用一种染料进行的染色,如用铁苏木素染睾丸生精细胞等。 用两种不同性质的染料进行染色的方法,如用苏木素和伊红分别 使细胞核及胞质染成两种颜色。

(2)1%氢氧化钾1ml,80%乙醇100ml。切片脱蜡后置
溶液中10min→流水洗5min→80%乙醇5min→蒸馏水洗
→染色。
六、染色前后处理

4.除铬沉着物

组织用含铬的Zenker氏液等固定的,有铬沉淀物。除铬 沉着物可应用盐酸乙醇溶液,或用5%碘酒和5%硫代硫 酸钠水溶液处理。
六、染色前后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