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家访案例4篇小学班主任家访案例第1篇小辉是一个胆小、沉默的孩子。
课堂上他从不抬头听讲,让他回答问题时,他就会一言不发。
下课了总喜欢在教室外面飞跑,从不和同学交流。
课堂小测总是写得烂七八糟,家庭作业倒是写得比较工整。
和他单独谈心时,他就会心不在焉,还不时地吸吸鼻子,问他怎么了,就说自己不舒服。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家长会时,他的家长借故没来参加。
因此,家访时我首先就想到了他。
周四晚上放学时,我轻轻地拍了拍小辉的肩,说:明天老师想去你家家访,不知道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空,今晚回家问问他们,明天告诉我,行吗?小辉抬头看看我,眼里流露出一丝惊喜,可马上又黯淡下来,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就走了。
看着他小小的背影消失在落日的余晖中,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一定要了解这个孩子。
可第二天,当我问他家长是否有空时,他却带着不安的语气告诉我说,昨晚一回家他就告诉了妈妈老师要去家访,可妈妈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这怎么可能?我心中充满了疑问,通常家长都希望和老师及时沟通,以了解孩子的表现,怎么他的家长这么反常。
星期天上午,我拨通了小辉妈妈的电话,当我提出要去家访时,小辉妈妈说自己有事马上要出门,我连忙说:没关系,那等下次好了。
接着我又和她在电话里聊了几句小辉升入三年级后的表现,表扬他的作业写得很工整,家长一定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视。
从电话中,我能够明显感觉小辉的妈妈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说自己的确为孩子的学习不少费心,从小到大,小辉就很乖,可上学后成绩一直很差,自己也很发愁。
聊了一会儿后,小辉妈妈说:老师,要不你来家说吧,我晚一会儿再出去。
我在家等着你。
十分钟后我敲开了小辉家的门,小辉正在写作业,家里还有三个人:小辉的妈妈、大嫂和刚出生十四天的侄子。
小辉的妈妈年过五十,一见到我就拉着我的手说:老师,真是不好意思,我不是不愿意你来家访,可小辉这孩子不争气,我我笑着说:您放心,我不是来批评小辉的,我就是想多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
正在这时,房间里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于是我和小辉妈妈一起走到了小辉嫂子的房间,原来是孩子饿了,年轻的妈妈奶水不足,孩子用尽力气也吮吸不到奶水,因此啼哭不止。
小辉的妈妈面露难色地说:为了让孩子有奶吃,我们这几天是什么土方、偏方都试过了,可就是不管用。
我安慰她说:不要紧,过几天就好了。
我那时候一直到孩子满月了,奶水才够了。
小辉的妈妈试探着说: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新妈妈奶水不够时,如果有个外人能送一碗汤来,过几天孩儿他妈奶水就足了。
我听出了她的弦外之意,马上自告奋勇地说:如果你不嫌我做的不好,我明天就送一碗汤来。
小辉的妈妈喜出望外:那敢情好,只是我们太不好意思了。
我笑着说:没事,两个孩子都是你们的希望,说不定小宝宝将来也能跟着我念书呢!说到这里,小辉的妈妈异常热情起来,也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她并不是小辉的亲生妈妈,小辉两岁时父母离婚,谁也不愿意要孩子。
做为孩子的姑妈,她只好收养了他,并带着年幼的小辉从吉林老家来到了荣成,孩子自小就认为姑妈就是妈妈,姑父就是爸爸,后来小辉上幼儿园大班后,无意中知道了真相,从此孩子性情大变,经常闷闷不乐,上小学后学习一直非常吃力,姑妈只上过一年学没法辅导他,姑父一直不喜欢他,只要孩子不听话就是拳脚相加,导致孩子变得非常胆小,学习也越来越差。
在二年级时,姑妈曾经找过一个退休老师辅导小辉的课后作业,可不到一个月,辅导老师见小辉的学习没有起色,就不再辅导小辉。
姑妈对小辉的学习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了,只要孩子能平安、健康地长大成人就行了。
好在现在自己的儿子已经结婚生子,儿媳妇又通情达理,对小辉疼爱有加,每天辅导孩子的学习。
听到这里,我的心变得沉重起来,如果我今天没有走进小辉的家,孩子的这些情况我肯定无从知晓。
小辉的妈妈接着说:我们感觉自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就变得郁郁寡欢,我看了非常心疼,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他变得快乐起来。
看着因为我的到来而格外认真在阳台上写作业的小辉,我想:是啊,如果我们只一味地追求孩子们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那我们注定会是个失败的教育者。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熬好了花生猪蹄汤,用保温桶装好,来到小辉家,给我开门的是小辉,小辉欣喜地看着我,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小坐一会儿,我提出让小辉坐我的车去上学。
小辉背着书包,一路小跑来到楼下,可以看出他很开心。
到校后,他一改常态,不断向周围的同学炫耀,今天他是坐着老师的车来上学的,同学们纷纷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
语文课上,他变得格外认真,连字都写得漂亮多了。
自此,我总是借机表扬他,让他帮我发发本子,收拾桌子,他也是乐此不疲,眼里常常流露出自信的神情。
小辉的确是变了,连他的姑妈都能明显感觉到,孩子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放学后,经常念叨着白天在学校里发生的事,要知道,这在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虽然小辉的学习至今还没有什么起色,但可以看出孩子已经在努力了,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当然,最重要的是小辉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开朗了。
对于特殊的孩子,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一锤定音、一棒子打死。
我们要善于去挖掘他们的潜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真诚的交谈,真正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内心世界,从而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因为老师就是孩子心灵的明灯啊!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师如果不尽心研究学生的个别特点,如果不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因而也不可能有所进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技巧。
让我们重拾家访这一优良传统,在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起一个心心相通的彩虹桥,让家访回归到教育之中,让教育直面生活,在洋溢着生命气息的生活世界里,去探寻那渐行渐远的教育本源!小学班主任家访案例第2篇一、基本情况:严承旭,男,12岁,重组家庭,肢体残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严承旭因为残疾的原因,所以性格上自卑的倾向。
他平时不太与人交流,因为行动不便,体育课、广播操、课余活动独自一人在班上。
此外,因为其先天残疾,所以学习能力较其他人较弱,加之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较差,这也影响了他的自信心的建立。
这些情况在上次家访后已经与家庭交换了意见,家庭也注重和老师配合加以改善。
三、向家长了解孩子生活、学习情况腊月二十八,我们一行三人到严承旭家家访。
虽然这是第二次家访,因为前次是晚上所以没看清楚路,只知道大体方位,还是问了好几个人,绕了几个弯才找到。
妈妈看到我们来了,忙把我们让进屋,可还是有些拘谨。
孩子站在一边,我们询问寒假作业完成的情况,还好大部分已经做完了。
妈妈说,今年学习有了一些进步,家里奖励他50元钱让他买书,他开心得了不得了呢。
当李主任把学校的扶贫基金600元送到妈妈手里的时候,她推托了好一阵才肯收下。
孩子遇上了好时代,上学不花一分钱,还时不时地得到学校的救助金,这让朴实的她实在不知说什么好。
她是一个平凡的母亲,更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刚生下孩子时就查出他有脑瘫的毛病,很多人劝她把孩子扔掉。
她舍不得,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啊。
生父不声不响离家出走了。
爷爷奶奶已经年迈,母亲一个人苦苦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后来遇到继父,好歹有了帮手。
家境虽然贫寒,但孩子总算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里还是很重视的。
自从上次家访后,妈妈每天下班后都检查他的作业,虽然他有生理残疾,但从不因此而放弃他。
她相信孩子一样可以成为一个有用之才,他可以自力更生的。
孩子在班上的表现也有了不小的进步,能早早地完成背书任务,作业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举手发言。
不过,作业正确率还不是很好,做题后不能主动检查。
在这点上家长还需配后好老师的工作,更细心、更耐心地指导孩子学习。
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鼓励其参与班级活动在新学期中,我还需注重在课堂上多多表扬严承旭,鼓励其多多发言,在一次次的发言中体现其在班级的重要位置。
做作业时,多利用其体育课不便外出的机会,到班帮助其补习功课,巩固其基础知识。
经常在心理上对她进行疏导,找他谈心,了解他在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希望在我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让严承旭感受到老师和班集体的温暖。
四、收获与思考:每次家访都有收获,我觉得在今后班主任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做到以下几点:1、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家访这一工作。
通过家访与家长交流情况和意见,统一认识,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能形成教育合力。
2、要注意留心观察学生在校期间的情绪波动,发现问题及时的与家长沟通找到问题的根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家访后学生的问题得以解决,要经常的回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待自己的重视,从而使问题彻底根除。
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用真诚的爱去化解学生心中的症结。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这春暖花开时,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绽放健康成长的花朵!小学班主任家访案例第3篇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整整三十个年头。
三十年的风风雨雨,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三十年的不断探索,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
在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是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才去家访,其实那个时候学生从心里是不欢迎你的,甚至是反对和惧怕你的,家长听到孩子犯了错误,也是很难堪的。
在这种情况下,家访的效果可想而知。
与其这样,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带着赞美去家访,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好话人人爱听,学生都有自尊心和上进心,都希望在同学和老师面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都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
这是班主任老师应该明白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心理学常识。
我们班有个叫艾俊南的同学,他学习习惯很差,上课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老师批评他总和老师顶嘴,总认为自己没错. .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
于是,先对学生宣布准备去家访,又说明给他留出一段时间,好好努力,作出成绩,给老师提供一个家访的良机。
他激动地向我鞠了一个躬,并请我看他的行动。
果然他变了。
帮助同学,刻苦学习,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这时,我对他说:我准备明天到你家去报喜。
他高兴极了。
家访时,在与家长交谈时避免差字,改用不太理想之类,以免伤害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心。
谈了他近段时间的良好表现,待家长高兴时,委婉地讲了家长要给学生爱抚和温暖,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体谅孩子的不足。
这样,家长的思想转变,学生也有自信和热情,有了学习的动力。
小学班主任家访案例第4篇五三班;高挑、文静的花季女孩,比较聪明;但总是闷闷不乐,即使笑也不大方,总是收敛着,很拘谨;一段时间了,她有些精神恍惚。
她曾在作文中写了:我很难受,心里有说不完的痛。
妈妈好久没来一个电话了;爷爷爸爸还会争吵吗?爸爸还会教训人吗?不知下周的生活费给多少,我怕回到家中这样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