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人教版九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直接打印印刷版本)

2017人教版九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直接打印印刷版本)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由俄国、法国、英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

三、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一战后)
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与中华名的创建)
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2)军事上: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队力量。

(3)对外关系上: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

各阶层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声
势浩大的护国运动。

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四课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党成立的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第一个陈独秀 1920年上海)
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
二、工农武装割据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①提出者:毛泽东②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就能够存在和发展。

(3)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充分调动了
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三、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
启示:不同国家发展道路不同,由各国的国情决定的。

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
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二、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2.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日,日军占领南京,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屠杀,死亡人数至少达30万。

(2)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

731部队用健康活人做试验。

(3)轰炸城市:日军对重庆、兰州、昆明等我国后方城市进行轰炸和封锁。

(4)对占领区的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

在河北制造“潘家峪惨案”。

三、全民族的抗战
2.全民族抗战
①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军队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②共产党: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如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规模最大的),建立抗日根据地,
③海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

5.面对日本右翼分子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华史实、美化战争的行为,你会怎样做?
对日本右翼势力和日任的态度表示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我们要勿忘国耻,铭记历史,面向未来,珍爱和平;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努力学习,提高素质,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材质,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

第二、三课第二次世界大战4
5.慕尼黑会议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2)1929-1933年的经发,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的矛盾日益激化,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3)英法美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刺激了法西斯侵略的野心,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3.二战中召开的四次会议
4.战争性质及胜利原因
(1)性质
前期: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后期: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2)胜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进行正义的战争。

5.影响
①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灾难;
②二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③客观上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6.“二战”胜利的启迪
①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②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③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④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1.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中国抗日战场牵制日军,极大减轻了其它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亚洲其他战场的压力,
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的胜利
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一、内战的爆发
3.内战爆发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向中原解放区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3月,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二、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1.土地改革
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

2.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2)三大战役胜利意义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
5.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真正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6.中国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原因
(1)党的正确领导。

(2)解放军在战场上英勇作战。

(3)广大人民的支持。

(4)国民党独裁统治,失去民心。

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
一、近代百年中国历程的时间段:1840年——1949年
二、近代百年史即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也是一部探索史。

三、感悟
1.闭关自守只会导致落后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2.我们要学会居安思危,坚持对外开放,敢于创新,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3.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四、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最后胜利的原因
1.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3.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

4.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