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高二《反证法》公开课表格式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高二《反证法》公开课表格式教案设计
2、 应用反证法的情形:(1)直接证明困难。(2)需分成很多类进行讨论。(3)结论中含有“至少”、“至多”、“有无穷多个”、“唯一”等字眼。
逐步探究、明确反证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讲练结合,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结,使学生理清这节课的重难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布置作业
1.P91: 4
2、思考:A,B,C三个人,A说B撒谎,B说C撒谎,C说A,B都撒谎,则C必定是在撒谎,为什么?
分析:假设C不是地撒谎,即C真,则A假且B假,由A假得B真,这与B假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3、定义: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启
发
与
归
纳
例
题
解
析
练
习
课
堂
小
结
一、例题:
例1.已知直线a,b和平面 ,如果说 , 且,求证:
证明:假设 不Leabharlann 立, , a与 相交,不妨设 ,若0 b,则 ,这与a//b矛盾;若 ,则a与b异面,也与a//b矛盾,假设不成立,
例2.已知 ,证明x的方程ax=b有且只有一个根。
证明: , 方程至少有一根x= ,假设方程不只一个根,则至少有两根,不妨设 是它的两个不同的根,则a =b,a =b, a = a , a( - )=0, , ( - ) 0, a=0,这与已知条件a 0矛盾, 假设不成立,因此,当 时方程ax=b有且只有一个根。
例题的分析是本节的关键,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考虑为什么要采用反证法,如何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让学生从中体验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因为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所以例题分析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学生的领会情况。
由于学生对反证法不太熟悉,因此教学中安排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逐步体会这种证明方法的内涵,建立应用反证法的感觉。
4、反证法的基本步骤:(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命题的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从矛盾判断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5、应用反证法的情形:(1)直接证明困难。(2)需分成很多类进行讨论。(3)结论中含有“至少”、“至多”、“有无穷多个”、“唯一”等字眼。
5.能应用反证法证明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学问题的证明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间接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让学生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
教学重点
应用反证法证明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1.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2.《优化》P47:例2 ,P48:1-8 ,9-13 选做
巩 固
板书设计
课题: 反证法
一、知识回顾 二、例题
教学反馈
教学反思
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反证法,而且反证法的逻辑规则并不复杂,所以直接从简单的“思考”出发,和学生一起回顾、归纳反证法的定义、步骤、应用情形。
本节从“思考”引出反证法,解决这个问题产关键是懂得从结论的反面入手,将问题转化为简单逻辑推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试着用直接法分析,比较两种证明方法的各自特点,从中体验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课 题
反证法
授课类型
公开课
授课班级
高二(7)班教室
教材分析
学生从初中开始就对反证法有所接触。反证法的逻楫规则并不复杂,但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与特点。
2.掌握反证法的基本步骤。
3.了解应用反证法的几种情形。
4.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2.应用反证法证明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讲练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等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与设计
教法与学法
知
识
回
顾
一、反证法的概念与步骤:
1、引入:同学们以前有没有接触到反证法?在哪里?
(反证法的理论依据是原命题和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通过证明逆否命题是真命题得到原命题是真命题。)
三、练习: 1、如果a>b>o,那么
2、已知a,b,c是一组勾股数,即 ,求证:a,b,c不可能都是奇数。
3、若a,b,c均为实数,且 , , 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4、求证: 是无理数。
四、课堂小结:
1、反证法的基本步骤:(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命题的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从矛盾判断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