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008承压设备带压密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前言《承压设备带压密封技术规范》标准由全口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于2007年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第五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中批准。
在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该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翔悦密封材料有限公司,于2005年起进行标准起草准备工作,于2006年上报该标准立项申报稿。
为完善充实该标准,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7年元月在北京召开了有带压密封技术研究和应用单位参加的会议并成立标准编制组。
为了保证该标准的编制质量,组织召开多次会议,确定编制原则和编写大纲。
在编制组内成立了《承压设备带压密封技术规范》编制组。
完成初稿后经多次修改,并在天津市翔悦密封材料有限公司网站上广泛征求意见。
于2008年8月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固定式压力容器分会将征求意见稿在网上向全国征求意见。
对提出的建议经认真研究贯彻到该标准中,力求完善准确。
1、编制目的和意义带压密封技术在我国于1984年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属于新型检维修技术。
带压密封综合技术包括:包容泄漏部位的夹具、填充密封空腔形成新的密封比压的密封剂、注入密封剂的专用工具和为建立新的密封结构实施的封堵操作技术等四部分。
通过国内外查新未见同类国家标准,该标准是以多年应用实践为基础,结合已进行的科学实验和检测数据作为依据编制的。
带压密封技术应用有以下特点:(1)带压密封技术施工,是在泄漏介质,带温带压喷射工况下封堵,多数介质带有不同的毒性,而且泄漏部位,大部分属于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故施工有一定的风险性。
因此执行相应安全规范成为必要的因素。
(2)由于带压密封技术适应性广泛,对连续化流程企业的长周期运行,具有显著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目前在石油、化工、冶金、核电、热电、医药等行业广泛应用。
(3)带压密封技术必须将四个组成部分协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尤其是泄漏介质的复杂性,使技术成为需多门学科结合起来的边缘技术,带压密封的动态过程,使得经验性非常突出。
为规范带压密封施工应用操作,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特编制该标准。
2、标准编制的指导原则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主要基于标准的内容应要点突出,溯源有科学依据,便于和方便使用,(1)带压密封技术基础理论是指导带压密封操作的依据。
对泄漏部位进行包容或覆盖、形成一定容积容纳密封剂的空腔,用专用工具将密封剂注入到密封空腔并形成高于泄漏介质压力的密封比压、终止泄漏,建立新的密封结构。
(2)控制密封空腔内的密封剂挤压力,既保持包容或覆盖泄漏部位的包容物(固定夹具、钢带)的稳定,同时又必须保证泄漏法兰螺栓和原泄漏结构不致超载,又能实现密封空腔内的密封剂致密。
都是以合理控制密封剂挤压力为基本条件。
(3)在带压密封全过程,根据对密封剂已进行的工艺流动性、热固特性、热失重率、耐介质侵蚀等实验数据,确定封堵操作规定的依据。
(4)在多种带压密封法中,以注剂法密封和紧固法密封为该标准编制为内容。
3、主要条文说明为了帮助标准的使用方正确地理解标准的内容,以便标准得到更好的贯彻实施,对标准中下列主要条款等内容说明如下:(一)本标准第1章“范围”1.适用范围的确定。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是根据带压密封技术在我国现有生产装置中的需要和应用技术水平而确定的。
我国应用注剂式带压密封法封堵泄漏的最高系统压力为32MPa,最高温度760℃,最低温度﹣187℃,国内所研发的密封剂封堵最高泄介质温度达到800℃。
综合带压密封施工安全与技术能力,参照GB150、GB50235、SH3501等有关标准夹具材料应用和设备压力规定,将带压密封工程的使用范围确定在:压力在400pa(绝压)~30MPa (表压),温度在﹣180℃~800℃的生产装置发生泄漏部位的封堵作业。
(二)标准第4章“安全技术管理”4.1.1 和4.1.2带压密封作业人员的资质,是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从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由于带压密封工程施工是在带压高温、或具有一定毒性介质泄漏条件下的应急抢修技术,故施工有一定的危险性。
为保证施工质量和作业人员安全,本标准规定须执行国家对从事带压密封施工作业人员的资质要求。
4.2.1 带压密封工程施工安全不仅取决于施工单位,而且必须有生产单位的密切配合协助才能实现。
4.2.2 安全检修任务书是带压密封工程施工重要安全保证制度。
4.2.3 带压密封工程施工需特殊作业时,由生产单位提供所涉及的各种特殊作业的票证。
4.2.5 施工单位根据带压密封工程施工需要,办理所有票证的终审,签批由生产单位负责。
符合安全要求后,由生产单位下达带压密封作业指令。
4.2.6 为保证泄漏的易燃,易爆,有毒介质,在带压密封施工现场环境中其浓度不超过危险值,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稀释排除措施。
4.2.7 本条所指的违章操作,指违反生产单位泄漏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行为。
由于带压密封工程施工作业,多由非生产单位泄漏岗位人员完成,对泄漏岗位安全操作不可能深入掌握。
4.2.8带压密封再泄漏是指初始封堵作业完成后密封结构经一段时间产生应力松弛,密封比压下降产生的泄漏,或由于造成泄漏的根本原因没有消除。
再封堵作业必须按规定重新办理带压密封作业有关票证。
4.2.9按本标准5.1.2规定的施工方案内容,由施工项目负责人编制后,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22条规定,须经生产单位技术负责人签批。
4.2.10 带压密封工程施工作业由于技术适用范围广,涉及石油化工等多行业不同装置的泄漏部位,面对不同泄漏结构温度压力和介质,必须采取相应的防静电、防介质毒性危害、防爆燃、粉尘等防护措施。
因此生产单位必须对施工单位的带压密封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4.2.11带压密封的泄漏介质毒性危害程度为高度(含高度)以上时,对带压密封作业人员的安全及采取的安全性措施应给出评估。
施工单位不可能针对每一种化学危险品泄漏介质了解其危险性并都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
生产单位为安全生产和检修的需要,均配备与生产介质毒性程度相适应的防护用品,由生产单提供以保证带压密封工程施工的安全。
4.3.1 要求从事带压密封施工单位具备的资质条件,是为确保带压密封施工安全而提出的。
4.3.1(3)带压密封技术由多部分组成,实际应用封堵漏点结构、工况和密封剂应用等多变性,决定了技术的复杂性。
使带压密封技术成为多学科多领域结合起来才能有效解决泄漏的边缘技术。
因此,要求带压密封施工单位应配置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负责人。
4.3.1 (4)要求取证作业人员不少于5人,是根据承担带压密封作业项目的管理与施工需要提出的。
4.3.1 (5)施工单位应建立以下各项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等。
施工单位应建立保证工作协调,确保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的质量保证体系。
4.3.2 带压密封是新型的现代化检修技术,从业人员中有从其它检修工种转入或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尤其是该技术处于在实践中继续深入发展提高过程中。
因此,施工单位有必要对施工作业人员有计划的在总结施工过程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进行技术培训。
施工单位对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教育与生产单位在施工前对作业人员的安全交底,是带压密封施工安全的保证。
4.3.4 带压密封技术适用压力由400MPa(绝压)到32MPa(表压),温度从-180℃到800℃,多种化学成分和毒性的介质。
对广泛适用范围中的泄漏点进行封堵,需要根据不同工况,不同泄漏结构,选用不同封堵方法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应急预案是指在施工正常作业程序以外有可能发生并引发次生事故所采取的措施。
例如:螺栓突然断裂、管道断裂、原结构塌陷、引起燃爆、有毒介质中毒等。
4.3.5 带压密封是在原密封结构泄漏状态下进行施工的应急抢修作业,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根据检修任务书确定的内容进入现场和现场勘测。
4.3.6 带压密封施工方案是根据泄漏部位现场情况和勘测结果,制定的必备文件。
按本标准规定确定的施工方案外、还要分析出所有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4.3.7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带压密封作业人员考核大纲》规定,极度毒性介质泄漏不宜进行带压密封。
如果生产单位要对极度毒性介质泄漏封堵,应由生产单位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备齐用品,而且要进行必要的安全评估。
对毒性程度为高度的泄漏介质,为保证作业安全,亦应做出安全评估。
(三)标准第5章“施工前的准备”5.1 组织分工及人员配备5.1.1 带压密封是在泄漏状态下进行的设备泄漏抢修作业,施工作业涉及工况条件、泄漏介质化学性质和泄漏状况不同。
具体实施包括针对不同部位及状况技术组成之间和施工岗位之间及施工单位与生产之间的协调互补,安全可靠的发挥技术效能,需设置项目总负责岗位。
带压密封施工作业经常处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高温高压介质,属于高危行业,施工过程的安全与防护必须予以重视,为确保施工安全,项目施工安全需要设置专人员责。
技术实施过程如何针对泄漏介质性质泄漏状况和工况条件,合理运用技术,充分发挥技术效能,以提高作业成功率,技术职责显得非常重要,为此项目组织应设项目负责、技术负责、施工安全三个岗位。
一般情况可以兼责,但项目施工的人员配置不得少于2人。
5.1.2、5.1.3施工单位根据生产单签发的带压密封检修任务书、现场勘测和泄漏部位测量情况,编制带压密封施工方案、方案经生产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实施过程生产单位安全部门和运行管理人员应派人现场监督。
5.2.1、5.2.2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前除接受生产单位安全教育外,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员进行方案交底,使施工作业人员充分理解施工方案,了解泄漏介质压力、温度、危险特性,针对泄漏状况和介质特性采取的封堵施工方法及安全防护措施。
5.3施工工具器材准备5.3.1 施工前对于工程施工作业所使用的注剂工具组装后进行压力实验,泵出口压力控制在60MP a以内。
通过试验检验工器具性能、连接管线、快装接头、表座接头连接部位的严密性,以保证施工用的整套注剂工具处于完好状态。
5.3.2 检验确认所备的螺孔注入接头是否与法兰螺栓规格和注剂阀与换向接头规格相匹配。
5.3.3 借助G型卡兰进行填料函泄漏密封时,准备的注剂阀应与丝锥相匹配。
5.4 安全防护用品、器材及防护措施。
5.4.1 高处作业时,需搭建带有防护栏的操作平台,设有紧急情况人员便于撤离的安全通道。
带压密封高处作业人员不宜佩戴安全带。
5.4.2、5.4.3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会对人员造成伤害,使设备受到损伤,环境造成污染。
为确保施工安全,必须控制使介质浓度在危险浓度以下,一般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方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