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一.国际因素1.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摆脱经济危机,欲转嫁经济损失,不断挑起国际贸易摩擦,这些发达国家纷纷让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他们通过贸场壁垒,知识产权过度保护等措施,全方位遏制我国的出口增长。
2010年以来,阿根廷单相交流电机反倾销和美国石墨电极反规避调查新立案件两起;2010年仍在应诉中的墨西哥石墨电极反倾销、印度缝纫机针、埃及电动机日落复审等案件13起;2011年上半年美国针对我汽车起动机及电动机和照明控制设备的337调查两起。
现在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案例屡见不鲜。
可以预见,为来,欧美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我出口产品的两反调查仍会有增无减。
2.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竞争也越来越强烈。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工程机械类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在逐渐削落。
3.人民币升值导致公司不堪重负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比较大(因为外贸多数是以美元计算的,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以后),出口企业的利润因为美元贬值而减少。
虽然货币升值实际上并不影响进出口商品本身价值, 只是改变了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价格, 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人民币升值3%相当于出口产品成本提高了3% , 出口竞争力降低。
原本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人民币的升值减弱了这种优势,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
当人民币升值时,为了维持利润,人民币价格不变,用外币表示的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必然提高,这导致削弱其价格竞争力,如果要使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变动为国际市场接受,价格涨幅必须低于成本涨幅,这又使出口企业的利润缩水,给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了冲击,致使有些中小型企业无法生存,颜临倒闭。
特别是电工产品、工农具及日用机械等行业出口企业整体利润率较低,抵御人民币升值的能力较弱。
根据机电商会对上述行业企业的调查,被调查企业销售利润率以2%~5%为主,达到5%以上的企业较少,多家企业仅维持在1%~2%左右。
同时,多数企业反映其可承受的人民币升值范围在3%以内,甚至有些企业表示已不能承受人民币继续升值。
人民币每升值1%,多数企业利润将下降5%~10%,有些企业利润将下降10%~20%。
人民币升值将对利润微薄的出口主导型及进出口并重型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大多数被调查企业表示,因考虑到金融避险工具交易成本较高,并未采取特别有效的措施应对汇率风险,仅少数企业采用简单的金融和贸易手段规避汇率风险,采用避险工具主要为外汇远期、掉期交易;贸易手段主要为扩大内销、提高报价及买卖双方风险共担等。
二.国内因素①政府方面1.货币政策紧缩导致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困难在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大难”问题。
而在2008 年,由于央行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各家银行纷纷收紧信贷规模,银行信贷紧缩,致使本来就存在贷款难、担保难的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据《小康·财智》记者调查,受信贷规模紧缩影响,很多银行倾向于支持安全系数较高的大企业,致使中小企业“融资焦渴”症状更加严重。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针对100 户小企业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2008 年1-3 月份,南京市反映资金“紧张”的小企业达35%;部分自有资金比例偏低的企业称,如果得不到增量资金的支持,或者贷款被压缩,生产经营将陷入困境。
2. 退税政策增加了公司的出口成本2007年7月1日,国家取消及降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海关税则全部商品总数中,约占37%的出口商品退税或被取消或被降低退税率,小型机械的出口退税率从13%降到9%,部分机械零部件从17%和13%降到9%。
税改后,原本依靠简单的价格竞争,靠退税款维持利润水平的小企业来说,下调退税率对企业的影响会很大。
再加上税务和海关为杜绝企业利用虚假出口骗取国家退税的行为发生,釆取了更为严格的申报、审批制度,出口退税周期加长,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
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外贸企业的出口成本,降低了利润。
3. 发展缺乏国内的政策法规支持国家政府的支持也是机械行业海外贸易顺利进行的保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初期阶段,都是需要依靠政府来进行相应的支持,从中获得成功。
但是在我国,由于在海外投资方面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因此无法得到政府相应的支持,所以就造成了企业在海外投资上面的税收和信贷没有办法得到支持,使得我国的中小机械企业在面对海外竞争的时候没有办法支撑下去。
此外,由于中小机械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上面的财政和资金上面没有得到一定的法律法规扶持,就算相应的《对外贸易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存在,可以对中小企业在国家化经营上面存在一定的约束,但是仍然缺乏相应的操作性。
②企业外部因素1.企业融资渠道少、难度大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小企业迎来了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
尽管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服务以及促进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它的发展却始终伴随着融资困难的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小企业为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接近60%,却只拥有不足20%的金融资源,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是阻碍企业外向型发展中首要面临的问题,也是最大的硬伤。
融资渠道少、难度大制约着中小机械行业在国内的发展道路。
2. 成本上涨在经营方面,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涨压力增大。
最近十年,制造业平均工资年均上涨14%,2006年以后出现加速上涨态势,超过了总体平均工资涨幅。
2002-2011年间,制造业年平均工资由11001元上涨到36665元,增长了3.3倍。
由于人力成本的上涨,产品生产的成本也相对增加了13%-30%,同时也对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影响。
当前国家经济环境持续趋紧,铁矿石价格助推钢铁价格增长,原材料成本上涨使得机械制造企业成本增加,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
随着原材料、能源及国企垄断行业的不断涨价,倒逼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
最新公布的劳动合同法也对用工单位日趋严苛,如要求基本工资的增幅不能低于GDP的增幅,每个月不超过36个小时的加班等,这对本来就利润微薄的加工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
在原材料价格、融资成本、人工成本等全面涨价的同时,机械工业总体价格指数始终未超过102%,相当多的重点产品的价格还出现了持续的下调。
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市场需求增长趋缓,另一方面是大量的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度扩张,致使市场恶性竞争,产品价格下滑,不少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
2.市场需求疲软,需求量低2012年,机械产品国内市场需求低迷,国际市场需求疲软。
行业困难重重,危机频现。
据中国通用机械零部件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仅为6.4%,低于2008年的12.1%,创下近年来新低。
据海关统计数据,2012年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进出口总额为281.96亿美元,同比增长为2.75%。
中国通用机械零部件工业协会表示,2012年行业的发展遭遇了近年来最为困难的时期,比起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行业企业遇到的问题更为严重。
该协会还认为2012年是中国通用机械零部件行业“遭遇了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近年来经济运行情况最差”的一年。
又由于中国机械行业在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后,逐渐进入“红海”,产能过剩、需求不旺,已成业内常态。
根据中国机械联合会的统计,2013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提高4%,但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6.93%.与此同时,企业的亏损面达到10.9%,比上年上升了0.4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也增长了15.2%.2013年机械工业的利润总额增长了15%以上,但利润率仍然不高,仅此就已说明机械工业的需求量仍然不高。
从企业的订货虽然有所增长,但价格依然低迷、机械企业被拖欠货款的现象没有明显改观,货款回收困难依然未见缓解这两个现象表明需求不旺仍将是机械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3.容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十五”期间,虽然国内企业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了,但是借鉴国际先进产品进行技术移植或重新“克隆”的较多。
虽然改变了机型,其中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自主开发的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开发力量薄弱,投入的开发资金有限。
目前只有少数几个企业集团技术开发水平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产品总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同时,技术的缺乏让公司出口的产品容易遭受贸易壁垒。
当今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其隐蔽性、灵活性和广泛性,成为最普遍、最难以对付的贸易壁垒,特别是欧盟等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原本颇具竞争优势的出口产品望关兴叹。
据统计,在贸易壁垒中80%是技术性壁垒,中国每年有70%的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40%的出口产品因此受到影响,损失金额达200亿美元。
总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欧盟等发达国家限制市场准入的重要手段。
企业要想扩大发达国家的市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4.面临机械行业的转型时期现阶段在我国,传统的高资源消耗和高环境污染的制造业经营困难,新型的制造业尚不能取代传统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配地位,因此制造业处于艰难的转型时期。
但“十二五”和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转型升级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而且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在转型时期,机械行业面临由“大”到“强”的产业转变。
在这种转变下,机械行业将面临许多的内部改革问题。
5.缺乏复合型外贸人才人才对于国家的发展乃至企业的生存都有重大意义。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要走向世界,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恰恰是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这些年我国国内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很多出国留学的人一去不复返,虽然近些年有所回流,但是人才流失的现象仍在继续,不仅表现在外流上,还表现在国内市场上的流失。
此外,人才的缺乏,也限制了企业技术开发和科研能力。
此外,人才的缺乏,也限制了企业技术开发和科研能力。
我国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普遍低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更是不足,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限制,使他们在产业分工中处于较低层次,从事附加值比较低的生产经营活动。
除了高薪技术企业,多数中小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偏少,国内有许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这方面的投入。
技术装备水平低,企业人才缺乏,多数产品技术含量低,这些都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6企业规模有限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小而散,国际竞争力不强,整体实力较弱,缺少参与国际竞争的“航空母舰”,缺乏国际经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