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科学与发现多少年来,人们一直用各种方式探索着未知的世界,用各种奇思妙想解释着脑中那些困惑。
在一步步的成功探索中,时至今日,人类已能自由地活动于海陆空,甚至在外太空也留下了踪迹,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就是科学与发现的魅力。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幻想美丽的琥珀身上发生的奇妙故事,找寻恐龙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凌空飞翔的鸟儿的证据,探究新奇的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变化,回顾中国千年飞天梦想终成现实的经过。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步步走近科学,在科学发现中寻找答案,获取真知。
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发现”,选编的每一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技术的神奇。
在阅读时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琥珀课文生动具体地说明了一块奇特的琥珀形成的过程,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科学依据,增进了我们对化石的科学知识的了解。
了解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的条件;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课时飞向蓝天的恐龙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恐龙变化为鸟类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
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培养他们钻研科学的精神;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2课时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及其他科普读物。
创设情境,分组阅读,分享读书的乐趣;迁移拓展阅读,培养广泛的兴趣。
1课时5琥珀文本分析《琥珀》是一篇说明文。
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密,真实与想象相结合,使文章具有神奇色彩。
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体会真实情景描写的简洁翔实,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想象中的故事情节,感受其描写的生动传神、细致巧妙。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重点理解“柔嫩、拂拭、推测、前俯后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4.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课时安排2课时1.会认“琥、珀、嗡”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成千上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正确读写字词,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子。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琥珀的图片。
导语:我们已经了解了琥珀的样子,但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 为了弄清这个未知的知识,本文作者就推测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现在,让我们和琥珀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去看看几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琥珀 古代松柏树脂的一种化石,有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一般透明。
固体,很脆,燃烧时有香气,可以用来制造琥珀酸和各种漆,也可以做装饰品,可入药。
蜘蛛 节肢动物,身体圆形或长圆形,分头胸和腹两部,有触须,四对脚。
肛门尖端突起,能分泌黏液,黏液在空气中凝成细丝,用来结网捕食昆虫。
多生活在屋檐和草木间。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么?琥珀有何特点?课文讲了琥珀的哪些内容?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怒nù 吼hǒu 松脂zhī 拂拭shì 美餐cān 划huá动 晌shǎnɡ午 热辣là辣渗shèn 出 挣zhēnɡ扎 一番fān 埋mái 在 冲刷shuā 推测cè 详xiánɡ细会认的字:琥hǔ 珀pò 嗡wēnɡ嗡 前俯fǔ后仰 挣扎zhá 澎pénɡ 湃pài◆需注意的字音:“珀”读“pò”,不要读成“bó”;“脂”读“zhī”,不要读成“zhǐ”;“湃”读“pài”,不要读成“bài”;“渗”是翘舌音,读作“shèn”;“挣”“扎”都是多音字,在“挣扎”中分别读作“zhēnɡ”“zhá”。
(2)重点词语释义。
[晌午]中午。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
[约莫]①大概。
②估计。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预设:(1)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
)(2)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个蜘蛛躺在里面。
)(3)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清楚叙述顺序。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发生的时间。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琥珀的形成过程。
该部分可分为两层: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
第三部分(第13~17自然段):琥珀被发现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小结: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到一些词语,如________,也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文中这块神奇的琥珀包含了________、________两种动物,文中讲述的故事其实是________。
在课堂上,同学们表现大胆积极,如________同学展示了他搜集的琥珀图片;同学把琥珀的形成过程制成了动画演示,真是够形象的。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怒吼松脂拂拭灰尘美餐划动晌午热辣辣淹没挣扎成千上万冲刷断绝推测详细情形2.教师激情导入新课。
过渡:陆沉海漫,沧海桑田,那包裹着苍蝇和蜘蛛的松脂球变成了化石琥珀。
那么你想知道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吗?科学家又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学生讨论交流:句中“约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几万年”前要用上“约莫”这个词?(“约莫”,大概;估计。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上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大概是几万年)教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2.自由读第2~12自然段,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板书。
(板书:松脂球、化石)(2)请学生当科学家,研究松脂球形成所需要的条件。
a.介绍形成松脂球的段落:第2~9自然段。
b.松脂球形成所需要的条件:太阳光、松脂、苍蝇、蜘蛛。
3.默读第2~9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1)提出汇报要求:我会读: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句子,再说说原因。
我会演:大方表演写得精彩的部分,可以加入自己的语言,自由发挥。
(2)学生汇报。
①“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苍蝇的活动写得很生动)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
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后一句语气轻柔,语速稍缓,读出小心翼翼之感)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一切发生得很凑巧,作者的想象真丰富)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粘稠的黄色泪珠里。
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预设:你觉得这两只小动物怎样?谁还想读?哪位同学能表演“前俯后仰”?师:这么说,就会留下黑色的圆环,这就与我们观察到的吻合,原来科学家是这样推测的。
(同桌互读。
)4.请默读第10~12自然段,找一找松脂球变为化石需要哪些条件,画出有关句子。
(1)学生标画。
(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板书。
(3)视频播放琥珀形成的过程。
学生认真观看后要做复述。
(4)设问:我们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科学家推测出来的,这样的想象有哪些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海滩发现的,由此想象大水淹没森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逐渐变成化石;二是从琥珀的样子可以想象它们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教师小结:想象要合理,要以现实为依据。
5.请默读第13~18自然段,探讨交流。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经风吹浪卷来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见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3)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有什么价值?(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
既然在几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几万年以上了)三、拓展提升,学有所获1.作者根据这块琥珀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同学们也可以发挥想象,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和大家交流交流。
要求:(1)必要条件:故事发生在炎热的夏天,这个条件不能变。
因为只有炎热的夏天才会有松脂流出,昆虫更活跃。
(2)重点改写两只小虫如何被裹在松脂里这一部分。
其顺序是:树受伤,松脂淌入伤处——苍蝇落入松脂里——蜘蛛捕食苍蝇——松脂不断淌出,形成了松脂球。
示例:一个夏天,正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海边的树林。
树林里一棵大松树受伤了,一小块树皮凹了进去,松脂从上部和两边淌进了凹处,已经有一小片了。
这一小片松脂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黄色的光彩,散发出一股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