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的工作实际,今天,牺牲大家的休息时间,召集大家来召开一个师德教育专题动员会。
师德教育的内容涵盖甚广,希望老师们平时要加强学习、不断反思、加强修养,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
下面,我就个人的理解和结合实际谈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提高认识,正视师德教育的重要性1、加强师德教育是改革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依法治教,因此改革发展对教师的师德水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现在社会、家长、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时时不忘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依法执教。
2、加强师德教育是责任和使命的必然要求教师肩负着历史的重托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他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拓展人的心灵智慧,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
教师的社会作用越大,历史责任越重,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高。
因此,教师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接受师德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3、队伍中尚存的问题决定了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必须清醒看到,当前我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偏爱女生或以教谋私等现象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这势必影响我乡教育系统的形象和声誉,影响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因此,各学校、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塑造良好的教育形象。
4、加强师德教育是上级领导根据教育现状提出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2005年,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对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任务和措施等作出了具体要求。
今年,我县教育战线出现了多次群众上访、乱补课、体罚学生等事件,县委县政府多次要求教育局要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教育局印发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方案,要求各学校每期至少要进行1-2次师德专题教育活动。
二、关注健康,永保旺盛的青春活力做为教师一定要明白,我们要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但是,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旦我们失去了这个本钱,任何人都回天无力,就连自己的亲人也也无能为力。
所以必须珍惜自己,保重自己,使自己过得幸福快乐,才能健康长寿。
人要想健康长寿,光靠有钱、能吃好穿好住好、生活舒适是不够的,光靠补充营养、服用药物或体育锻炼也是不够的,能对健康长寿发生影响的许多重要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
要让自己健康、快乐、幸福、长寿,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及时调节心态,保持情绪稳定,愉快地面对学生,自觉维护心理健康,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快乐地生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一是要经常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健康检查,不要等到病出了头后悔莫及;二是有病要及时治疗;三是要合理膳食,大家都知道:过去是想吃啥没得啥,现在是想吃啥不敢吃;四是加强锻炼,坚持每天活动1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2、“干一行,爱一行”。
对于教师来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自己”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在教学、辅导学生中获得乐趣。
试想,一个心里厌烦教学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学工作时,又如何会有一种好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进入角色,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3、学会弹性工作。
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为此,在安排工作时,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
不管工作多忙,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爬爬山、朋友聚会、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就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
4、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
工作上尽心尽责,但在家里却时常冲突不断,这种状况的教师总有自己的说法,但其实家庭问题常常是引起教师心理压力的一大根源。
上班时带着家庭里的烦恼,肯定是无法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结果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
要维护家庭团结,需要在家庭中尊老爱幼、相互体贴、相互尊重。
三、调整心态,积极正确协调人际关系教师的工作需要有积极的心态。
而今,教师经常谈论的比较多的话题有: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问题、教育的社会环境问题、学生越来越难管难教问题、人际关系的协调问题等等;在工作中会遇到诸多的困难和不顺心,这些情况能让人有个好心态吗?教师要有个良好的心态,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但怎么有个良好的心态呢?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我们要向上述故事中的乙商人学习,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那些看似“困难”的事物和“不顺心”的现象,往往能从压抑、忧郁、苦闷和烦心中找到积极解脱、走出“困境”的因素,从而换取个人的开心快乐和学校的和谐稳定。
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协调好人际关系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善于换位思考——正确认知压力,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同志和组织,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
即当你遇到认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能换位思考。
例如,在酝酿和讨论绩效工资发放方案问题上,提出奖励性绩效要“平均发放”或“学校另筹资金发放奖励”的建议。
在这里,我们不妨换位想一哈:①假如这样做违不违背上级出台这一举措的初衷?政策允不允许?②如果都搞过“泥鳅黄鳝般般长”可以吗?可能吗?多干事的、事干得好的心里怎么想?当校长的怎么安排得动工作?③就拿我这个当校长来说的,我能不能顶风搞违背政策事、发违背政策的话呢?所以,绩效工资只能在政策标准内实施,不能也不可能搞平均发放。
顺便我还要正听的是:财政按人均下拨的绩效工资中,基础性占50%是按照相关条款每月固定打卡发放;而奖励性占50%是要根据工作量(30%)、工作过程(20%)、工作结果(30)按细则考核打分浮动发放。
所以奖励性绩效部分就会有多有少有差距,就不要再以为是“得的多的抢了得的少的碗里的饭”。
再例如,在教学之外,应付上面这样的活动、那样的检查材料也特别多,老师们特别是行政和班主任相当辛苦也有怨言,这是正常的,值得理解。
但这是大局的要求,大势所趋,就不要相互埋怨、相互抵触。
行政要换位多站在老师、班主任的角度想,帮他们多想些办法、出一些点子,多提醒催促哈;老师和班主任也要换位多站在行政的位置想哈,多支持行政完成好上级布置的任务。
只有这样才能齐心协力把工作办好、办落实。
老师们,在调和人际关系上,要多换位想哈别人的感受,别人曾对你的好处,别人的优点等等,这样才能接纳别人,同时也被别人接纳。
2、重过程淡功利——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
即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
全然一点也追求功利也是不客观的,有教师到了搞职称晋级、评先评优时总是埋怨组织没照顾他,对组织的期望值太高,却不注重平时工作的努力,要基本达标的相关证件拿不出,说到成绩又比不上。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因此,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青年教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工作目标,在工作岗位上虚心求学、扎实工作、作出成绩。
要知道你所遇到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别人同样也会遇到,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因此,别人能正视并勇敢面对的事,你如果想做,通过努力你也能做到。
就算你没有成功,至少可以一搏,以防后悔。
关键在于:机会对人是均等的,只有在准备中等待机会,才能善于抓住机会。
所以,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自我控制情绪、自我积极心理暗示,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并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优势,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大家需注意两点:一是你的奋斗目标要合理;二是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3、常怀知足常乐。
要做一名好老师,但不要苛求自己的成绩非要超过别人;要做一名好班主任,但不要苛求自己的班级非要年级第一,那样你累学生更累。
处处以他人作为竞争对象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只要孩子们有进步,你就知足吧,知足常乐。
有了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我们就是一个成功者。
教师职业清苦、待遇偏低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少数老师终日不谈工作专哀怨工资待遇低。
其实,近些年教师的待遇也有大的改善和提高,可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要知道“人比人气死人”的道理。
常言说得好,改变不了环境,你就要学会适应环境;改变不了别人,你可以改变自己。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你是幸福的感觉还是痛苦的感觉,全在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人们,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所以苦和乐也是相对的,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
古人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将劳役者比,则悠闲者自乐;将疾病者比,则健康者自乐;将祸患者比,则平安者自乐。
”就连鲁迅笔下的阿Q也会精神胜利法,何况我们呢?所以,当我们看到世间不如意事的时候,何尝不也自我安慰一下呢?郑板桥老先生就说过:“难得糊涂”。
人有时该糊涂时就装糊涂,有些事情不必过于敏感,要有广阔的胸襟和洒脱的人生态度,待人处事豁达大度一些,不要钻牛角尖;要学会心平气和地、宽容地、留有余地地、全面客观地理智地看问题,从繁忙的锁碎的日常工作中去寻找快乐,发现快乐,体验愉快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战胜种种困难,才能像霍懋征教师那样,在工作中得到快乐,而不是烦恼和苦闷了。
4、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否认任何一个孩子,因为你的言行很可能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同事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交流,言谈举止要择其场合,与人为善,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冲动。
5、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
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被吩咐才去做,这种人只想维持现状,缺乏主动性,是工作的奴隶;第二种是找事情做,这种人有工作热情,工作有积极性,能够获得较高的评价;第三种是创造事情来做,这种人对工作有激情,工作有前瞻性,有创造性,是最受欢迎的。
教师是一项个体性很强、很难量化、需要创造性和智慧的工作,对待工作的态度绝不能是第一种,起码是第二种,最好是第三种。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人和人的差别实际上很小,从智商的分布来说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在正常范围之内,谁能够精彩,谁能够成功,靠什么?靠的就是精神状态。
俗话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精神,就会萎靡不振,就会未老先衰,就不愿意去努力,最后自然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为了活得精彩,为了获得成功,我们应该树立理想,振奋精神,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断地去追求,不断地去超越,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视教育工作为苦差使、烦心事,才能够把教育工作看成是一项有意义的事,有情趣的事,才能投入满腔热情,书写出辉煌人生。
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教师应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