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的离散元模拟李林涛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的离散元模拟李林涛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的离散元模拟*李林涛,谭援强,姜胜强(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湘潭411105)摘要 采用离散元法(DEM),用BPM(Bonded-particle model)模型分别建立并校准SiC陶瓷基体和碳纤维离散元模型,采用位移软化接触模型表征层间和纤维/基体之间的界面元损伤双线性本构关系。

通过DCB试验(Doub-le cantilever beam virtual test)和微滴脱黏试验分别对其界面强度进行收敛试验,动态地观察了塑性变形、裂纹扩展及界面脱黏过程。

结果表明,位移软化接触模型可以很好地表征界面损伤过程,采用离散元法可以很好地动态模拟较复杂复合材料的损坏过程。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离散元法(DEM) 位移软化接触模型 模拟中图分类号:TB332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Interfaces Properties of C/SiC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Us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LI Lintao,TAN Yuanqiang,JIANG Shengqiang(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411105)Abstract With the aid of BPM(Bonded-particle model),the discrete element models of SiC ceramics matrixand carbon fiber were set up and calibrated separately by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The bilinear cohesivelaw of interface element damage in interlayer and on matrix/fiber interface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displacement-sof-tening contact models,and then calibrated by DCB test(Double cantilever beam virtual test)and microbond test,re-spectively.Plastic deformation,crac-king growth situation and dynamic processes of interface debonding were ob-served in these simulation tes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placement-softening contact model could characterize in-terfacial damage process nicely,an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could simulate dynamic damage process for more complexcomposite materials admirably.Key words C/SiC composites,interfacial properties,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displacement-softeningcontact model,simul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5224;51005194);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CX2010B262) 李林涛:男,1985年生,硕士,主要从事机械工程材料和离散元研究 E-mail:lilintao212@163.com 谭援强:男,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摩擦学、离散元和机械传动方面研究 E-mail:tanyq@xtu.edu.cn0 引言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抗腐蚀、高强度、高韧性等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航海、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1]。

与SiC陶瓷材料相比,由于碳纤维的加入,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韧性得到了有效提高,使陶瓷脆性材料表现出伪塑性行为,减少了发生灾难性损坏的几率[2,3]。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有限元法(FEM)对复合材料进行计算模拟研究。

张博明等[4]通过有限元模拟方法分析了微观参数(如界面强度等)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从而对复合材料进行优化设计。

李典森等[5]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编织型复合材料的三维模型,模拟得到合理的应力分布,可以对不同的复合材料起到预知作用。

FEM在工程应用上比较成熟,在复合材料上却很难解释基体微裂纹对界面的影响,也难以动态观察微裂纹的扩展过程。

关于离散元法(DEM),块体材料是由接触键和平行键相连接的颗粒集合来模拟其属性,只要外界载荷超过颗粒间键的强度或断裂能,键就发生断裂。

改变断裂键的颜色就可以形象地观察到裂纹的运动以及界面脱黏等情况。

同时位移软化接触模型是一种双线性结构,与界面元本构模型很接近,可以用来表征界面力学性能。

基于DEM的这些优势和特点,采用PFC(Particle flow code)软件建立并校准复合材料SiC基体和碳纤维的离散元(BPM)模型,以位移软化接触模型模拟脆/脆复合材料的界面属性,并通过DCB和微滴脱黏收敛试验,再现裂纹的生成与扩展及界面脱黏等过程,使离散元法在复合材料领域里发挥独特的优势。

1 离散元法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起源于分子动力学。

1971年,离散元法首先由Cundall提出(适用于岩·841·材料导报B:研究篇 2012年11月(下)第26卷第11期石力学),随后Cundall和Strack又在1979年提出了适于土力学的离散元法[6]。

发展至今,DEM在陶瓷[7,8]、岩石[9,10]和混凝土[11,12]等脆性材料的变形和断裂失效过程中有非常好的应用。

在块体离散元法中,一系列的刚性颗粒通过键的相互连接来模拟块体材料的属性。

颗粒形态分为圆盘(2D)和球(3D),在PFC 2D中,圆盘是有厚度的(默认情况下为1m)。

BPM模型主要有两种键连接形式:一种是接触键,只能传递力的信息;另一种是平行键,能同时传递力和力矩信息。

可以形象地把连接键比喻成弹簧,键的断裂就形成了裂纹。

在离散元中,颗粒在任意时步内的运动都满足牛顿第二定律,运动有平动(式(1))和转动(式(2))两种形式: Fi=mΔviΔt-g()i(1) M3=IΔω3Δt(2)式中:i(=1,2)分别表示x和y方向;Fi为颗粒所受到的合力;vi为平移速度;m为颗粒质量;gi为加速度;M3为不平衡力矩;ω3为角速度;I为颗粒的转动惯量;t为时间;Δ为增量。

任意相连接的两颗粒间的接触都符合力与位移法则,接触合力表示为: Fi=Fni+Fsi(3)式中:接触合力用Fi表示,可以分解为法向接触力Fni和切向接触力Fsi。

其中法相接触力为: Fn=KnUn(4)而切向接触力Fs要考虑Δt时步内滑移量ΔUs对它的影响,计算式为: Fs=Fs+ΔFs=Fs-KsΔUs(5)式中:Kn和Ks分别为接触的法向和切向刚度,Un为两颗粒间重叠量。

2 SiC陶瓷和碳纤维力学性能DEM模拟采用BPM平行键模型(Parallel bond model:颗粒间用平行键相互连接,适用于脆性块体材料)建立相互连接的颗粒集合,得到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都与材料(SiC陶瓷基体和碳纤维)属性相似的离散元模型。

采用数字模拟标准试验(单轴压缩试验、三点弯曲试验、单边切口梁试验)对离散元模型的微观参数(颗粒刚度、颗粒的模量、颗粒之间的摩擦、键连接强度、键的模量等)进行反复的设置和调试[13],以校准SiC陶瓷基的力学性能。

为了使计算快捷又减少由离散元尺寸效应造成的误差,选取建模的颗粒数在6000~10000之间[14](颗粒半径R<5×10-5 m),得到与SiC陶瓷基材料力学性能相似的离散元模型,其力学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碳纤维C_t300非常细小,直径只有7~8μm,对碳纤维的弹性力学性能进行校准(即柏松比、弹性模量和压缩强度),同样进行反复设置和调试,得到其宏观力学属性,如表2所示。

从表1和表2可知,DEM模拟得到的SiC陶瓷基体和碳纤维C_t300的力学性能与文献值非常接近(误差小于5%),表明通过DEM建立的BPM模型能够非常好地模拟复合材料中SiC陶瓷基体和碳纤维C_t300的力学性能。

表1 SiC陶瓷基体材料离散元模拟和文献的主要力学性能比较Table 1 Ma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parison of SiC inreferences and in DEM simulationsMaterial propertiesReferenceresult[15]Result ofDEM simulationsElastic modulus/GPa 420 421Poisson ration 0.14 0.15Uniaxial compressionstrength/MPa2000 2068Bending strength/MPa 500~800 777Fracture toughnessMPa·m1/23.50 3.43表2 碳纤维C_t300离散元模拟和文献的主要力学性能比较Table 2 Ma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parison of C_t300in references and in DEM simulationsMaterialpropertiesReferenceresult[16]Result ofDEM simulationsDiameter/μm 7 7Elastic modulus/GPa 235 232Poisson ration 0.34 0.34Uniaxial compressionstrength/MPa530 5293 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力学性能模拟3.1 位移软化接触模型界面对C/SiC复合材料的性能起到关键性作用,它能够调节脆性基体和脆性纤维之间的匹配关系,此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2]。

界面主要有层间界面和基体/纤维间界面两种,表现出一定的弹塑性行为。

在DEM中,位移软化接触模型是一种弹性接触连接模型,这种模型在加载和卸载部分都成线性变化[13],能够较好地体现界面处的弹塑性行为,如图1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