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文学
3、对古希腊文化——崇尚理性的推崇。其雕像绘画 都体现了“高贵的单纯,宁静的肃穆”。
4、法国作为罗马文化的中心,也受其古典文化的影 响。创作上的代表人是维吉尔。理论上代表人是贺 拉斯的《诗艺》,法国布瓦洛的《诗的艺术》。
5、当权者的提倡。奖励、设置、法兰西学院。
6、对文艺复兴崇尚感性、崇尚情欲的反拨。
古 典 主 义 文 学
古典主义(Classicism)
• 作为文艺思潮的古典主义产生于十七世纪 的法国。它在法国君主专制政权下形成并 获得充分发展,而后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其 他欧洲国家。由于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 践上提出以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为典范, 因而有古典主义(又叫新国的古典主义文学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它模仿法国 古典主义的痕迹明显,独创性不够。约翰·德莱顿是古典主 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论戏剧体诗》等阐述了古典主义法 则。《押沙龙与阿奇托菲尔》写得诙谐生动。他写过不少 “英雄剧”,描写贵妇人和骑士的爱情纠葛,歌颂过时的理 想,美化宫廷生活。威彻利写过一些具有古典主义特征的喜 剧。亚历山大·蒲伯的创作使英国古典主义达到高潮。《批 评短论》宣传布瓦洛的理论,提出“优美趣味”说。《夺发 记》描写两个天主教家庭的争吵,讽刺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 《致阿巴思诺特医生书》抨击为所欲为,道德败坏,却逍遥 法外的身居高位者。他的作品意象丰富,语言精练。
创作特点
1、在主题上,拥护王权和君主专制政体,强调国家利 益之至上,宣扬公民义务和责任。
2、在题材上,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学或历史中选取 题材。不能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题材。
3、在创作思想上,要遵从理性。(这里的理性不但否定对 教 会的遵从,而且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 理性,前者的理性是封建义务,即个人服从家族,家族服从 国家,个人不能放纵个人情感;而后者则强调要运用自己的 智力进行判断。)
法国古典主义源流发展
兴起时期(17世纪30-40年代)
➢马莱伯提倡语言纯洁化和诗歌格律化 ➢法兰西学士院强调语言、修辞、诗学 的规范化。 ➢高乃依:古典主义悲剧奠基者。他以 思想的崇高和感情的美来代替怜悯和恐 怖。代表作《熙德》。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谨守古典主义法 则,除了代表作品《熙德》外,他还创作了悲剧《贺拉 斯》(1640),《西拿》(1640)和《波利厄克特》(1643)。
俄国
俄国在18世纪才接受了古典主义的文学观念, 主要是取其“歌颂贤明的君主”这一思想,为 彼得一世的改革服务。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苏 马罗科夫的《霍烈夫》《西纳夫和特鲁沃尔》 等悲剧宣扬感情服从理智,权益服从义务的思 想,形式上严守“三一律”,促成了俄罗斯剧 院的诞生。《伊丽莎白女皇登基颂》充满高昂 的爱国激情,赞颂英雄业绩,为他的诗律主张 提供了范例。
4、在塑造人物上,要以贵族为主人公,表现贵族的 “宁静的单纯,高贵的肃穆”。
5、在创作原则上,悲剧与喜剧不可混同(反对写悲喜 剧), 要遵循“三·一律”原则,即一事一地一日内完成。
6、在创作体裁上,以戏剧为主,戏剧中又以悲剧为主。
7、在创作语言上,追求典雅、雕饰、铺张、华丽,富 有宫廷趣味。
8、在创作风格上追求崇高美。
熙德
贺拉斯
全盛时期(17世纪50-70年代)
➢布瓦洛: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理论家, 被称为“巴那斯山的立法者”。他的《诗的艺术》 是古典主义的法典。 ➢拉辛:悲剧作家。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克》和 《费德尔》。另外他的《昂朵马格》是一部标准的 古典主义悲剧。 ➢莫里哀:喜剧家。代表作《伪君子》等。 ➢拉.封丹:寓言家。代表作《寓言诗》。
(1)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它对于 促进民族文学和民族语言的形成起了重要的 作用,对欧洲各国文学影响很大。
德国
德国的约翰·克里斯托弗·高特舍特的《批 判诗学试论》推崇理性,倡导“三一律”, 对德国民族语言的规范和剧坛的整顿起过作 用。他的理论有助于启蒙精神的发扬。后期 的代表作家:晚年的歌德和席勒。代表作: 席勒《华伦斯坦》《奥里昂的姑娘》歌德 《葛兹 冯伯里欣根》《少年维特的烦恼》
古典主义剧场
古典主义的得失
1、政治原因:君主专制政体的形成与强化——国家 至上
1)人们依靠国家摆脱教会束缚,行使和加强世俗政 权,使人们获得更多思想自由和经济独立。
2)国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冲突的调节人。
3)国家能够维护祖国统一,唤起人们的民族意识, 路易十四、路易十五 “朕即国家”。
2、哲学原因:理性主义哲学出现——笛卡儿—— “我思故我在”,即人的本质不在感性,而是理性。 作为一个人不能追求情欲的满足,要尽责任和义务。
衰落时期 (80年代至十八世纪初)
让·拉辛是法国最典范的古典主义悲剧诗人,其创 作代表了古典主义悲剧的最高成就。拉辛一共写了 十二部悲剧一部喜剧 。著名作品《安德洛玛刻》 (1667)和《费得尔》(1677) 。
安德洛玛刻
法
国
十 七
莫
世 纪
里
古 典
哀
主
义
喜
剧
大
师
探索时期(1659-1663) 开创古典主义喜剧。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 堂》、《太太学堂》。其中《太太学堂》是莫里哀性格喜剧的 开端,也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形成的标志。
从古典主义思潮的源流发展上说,它
最早产生在十七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盛行 于六七十年代,先后流行了两百年,到了 十八世纪开始衰落 。从各国的发展来看,
它产生于法国,并使法国的文学成就达到 欧洲的最高水平。英国在17世纪后期形成 了古典主义流派,但直到18世纪初期才得 到发展;俄国则在18世纪上半期。古典主义 曾经成为当时文学中的主导的倾向。
繁荣时期 (1664-1669)
揭露和批评宗教的伪善欺骗、封建贵族的掠夺放荡、资产阶级 的贪婪和吝啬,创造了许多不朽的艺术典型。达到了思想和艺 术的高峰。代表作有《伪君子》、《唐璜》、《吝啬鬼》等
晚期创作(1670-1673) 主要创作了一些受到民间喜剧影响的作品如、《醉心贵族的小 市民》、《司卡班的诡计》、《无病呻吟》等。1673年2月17 日,在演出他的最后一个剧本《无病呻吟》时,因结核病发作 而吐血,死在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