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运动 知识归类
一, 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质点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位移和路程:
位移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表示质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移是一个________量。
路程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程是一个______量。
只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3,平均速度: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注意:平均速度的数值跟在哪一段时间内计算平均速度有关。
4,瞬时速度: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快慢。
5,加速度: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快慢。
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一个恒量、且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基本公式:、 、
(平均速度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1,当 a = 0 、
(匀速直线运动),有V=_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_____. 2,当 v 0=0 ,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有V=________、X=________ 、
ax v v t 2202=-、________=v 。
当00=v
、a=g (自由落体运动), 有 v t =___、X=________ 、_____2=t v 、 =________ 。
3,当
v 0 竖直向上、 a= -g (竖直上抛运动)。
注意: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X>0表示此时刻质点的位置在抛出点的上方;X<0表示质点位置在抛出点的下方.t v >0表示方向向上;t v <0表示方向向下。
在最高点a=—g 。
结论: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1)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
==2
t v v __________
(2)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_____12312=-==-=-=∆-n n x x x x x x x Λ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1)对00=v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X ∝t 2;从第1个t 秒开始的时刻计时,第1个、第2个、第3个 t 秒内的位移X 1、X Ⅱ、X Ⅲ 之比X 1:X Ⅱ:X Ⅲ =1:3:5:7 。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比=Λ321::t t t ___________
三,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合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一般来说,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并不一定是_______________运动,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运动。
合运动和分运动进行的时间是__________的。
2,由于位移和速度都是______量,它们的合成和分解都按照______________法则。
四,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沿__________________方向,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随时间而变化,所以曲线运动是一种__________运动,必具有___________。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
五,平抛运动:
特征:初速度方向_______________,加速度________________。
性质和规律:
、x=v0t。
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v x=v0
、。
竖直方向:做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v y=gt
六,请归纳斜抛运动的特征、性质和规律:
力物体的平衡知识归类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注意要点:(1)一些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2)任一个力都有受力者和施力者,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是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_-;(5)力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
2,力的三要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力的图示:在图中必须明确:(1)作用点;(2)大小:(3)方向;(4)大小标度。
二、力学中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分)
1,重力:
(1)重力的定义:重力是由于地球对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2)重力的大小:G=__________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
(3)重力的作用点:______________。
质量分布均匀、外形有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中心,一些物体的中心在物体____________,也有一些物体的重心在物体__________。
2,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形变,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2)产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向和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或和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____________;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__________指向被____________和被_________物体;绳子拉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弹簧的弹力遵守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条件是弹簧发生______________形变;胡克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簧的劲度系数取决于弹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摩擦力: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和相对运动的方向______________;大小f滑=______________;动摩擦因数和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和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____________;大小跟沿接触面切线方向的外力大小有关(一般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大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三、两种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遵守___________________ 定则。
注意要点:(1)一个力可分解为____________-对分力;(2)一个已知力有确定分解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正交分解法:力沿两个相互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分解。
2,物体的受力分析法(一般方法)
(1)先确定研究对象;(2)把研究对象隔离出来;(3)分析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他力(结合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