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立法作者学籍批次学习中心层次专业指导教师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给社会、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并且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现在,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作案人员的65%;进入21世纪,全国每年查获的未成年人犯罪有15万人之多,其中中学生占一半。

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立法进行调查,有着十分现实的重大意义。

未成年人犯罪指的是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触犯刑律,被追究或免予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犯罪既是个老问题又是困扰社会发展的大问题。

为此,法律实务部门、法律研究部门及社会相关部门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

试图找准症结,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为社会储备更多人格健全的人力资源。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成年人犯罪没有得到有效的预防,甚至在某些时间、某些地区有持续高发的现象。

通过调查,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应当关注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康发展,注重对未成年犯罪人利益的保护。

建国以来,我国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在保护未成年犯罪人的权益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而从长远的发展看,只有真正树立起对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保护的观念,努力寻求对未成年犯罪人惩治与保护的最佳平衡点,并且在未成年人犯罪之刑事立法设计上体现出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保护,才能促进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朝着更为人道、科学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惩罚力度目录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1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立法类型调查 (1)(一)立法模式上完全是分散式立法 (1)(二)立法理念上比较注重对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 (1)(三)立法技术上强调刑罚的宽严结合 (2)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2)(一)我国未制定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 (2)(二)确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问题上不够合理 (2)(三)未成年人定罪量刑标准不够合理 (2)(四)在立法科学性上部分内容不合理 (3)四、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立法的措施 (3)(一)改变未成年人刑事立法的分散模式, (3)(二)适当调整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范围 (4)(三)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降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罚力度 (4)(四)设立未成年人法院审理未成年人犯罪 (4)五、调查结论................................................. .. (5)参考文献................................................. (6)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立法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给社会、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并且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现在,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作案人员的65%;进入21世纪,全国每年查获的未成年人犯罪有15万人之多,其中中学生占一半。

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立法进行调查,有着十分现实的重大意义。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未成年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尚未成年的人,而不以生理或心理上的成熟程度为依据。

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在体力和智力已有相当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己满16周岁的人原则上可以构成刑法中所有的犯罪,要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一切危害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立法类型调查(一)立法模式上完全是分散式立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国外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在普通刑法典之外专设单行少年刑法,如德国和日本;二是在普通刑法典之中设专编、专章或专节规定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如瑞士、俄罗斯、越南;三是在普通刑法典中分散规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相关规范,如意大利。

我国采取的是一种分散式的立法模式。

其中,有关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从宽处罚以及非刑罚处置措施的规定,都是采取合并成专门一条的方式规定在刑法典的“犯罪”部分。

而有关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罚的规定则是采取专条或者专款的方式规定在刑法典的“刑罚”部分。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这种立法模式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毕竟新中国的刑事立法起步比较晚,尚不具备在刑法典之外专设未成年人刑法典的条件,而且由于我国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条文较少,因而没有设专节的必要。

(二)立法理念上比较注重对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总体而言,我国在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理念上比较注重对其利益的保护。

这主要体现在:第一,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犯罪范围总体上逐渐缩小。

关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犯罪范围,1979年刑法典第14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其范围因“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的概括性而显得宽泛。

与1979年刑法典的规定相比,我国1997年刑法典关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犯罪范围只明文规定了8种犯罪,处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范围大为缩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对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第二,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一概不适用死刑。

我国1979年刑法典虽然规定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同时规定“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如果所犯罪行特别严重,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由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仍属于死刑范畴,这实际上相当于对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人依然保留有死刑。

但是,1997年刑法典删除了对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人可以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规定,从而彻底废除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死刑,是强化对未成年人利益保护的表现。

(三)立法技术上强调刑罚的宽严结合为适应未成年人犯罪的不同轻重程度,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十分强调惩罚的宽严结合。

刑罚的宽严结合要求对未成年人犯罪既要有相对宽和的刑罚及相关制度,也要有相对严厉的刑罚及相关制度。

其中,刑罚“宽”的一面在刑事立法上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未成年犯罪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是对未成年犯罪人不得适用死刑。

而“严”的一面则主要体现为:第一,我国1979年刑法典保留有对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人可以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规定,并且一直适用至1997年10月1日。

虽然其适用的条件是“所犯罪行特别严重”,但这也体现出对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严厉惩罚的精神。

第二,我国刑法典至今仍没有关于对未成年犯罪人不得适用无期徒刑的明文规定,对罪行特别严重的未成年犯罪人可以适用无期徒刑。

对未成年犯罪人可以适用无期徒刑也体现了对严重未成年人犯罪的严厉惩罚。

第三,对未成年犯罪人可以适用累犯的规定。

新中国成立后的两部刑法典都没有规定对未成年犯罪人不得适用累犯的规定,在实践中未成年犯罪人都可以构成累犯。

由于我国1979年刑法典和1997年刑法典都规定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因此对未成年犯罪人可以适用累犯的规定也体现了我国未成年人刑事立法之“严”的一面。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一)我国未制定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到目前,我国并没有制定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特点制定独立的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

所以,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刑罚以及诉讼程序、刑罚执行等刑事法律问题,都出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因此具有笼统性,针对性差等等的不足点。

(二)确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问题上不够合理我国把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判定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对不满14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概不追究刑事责任。

对已满14周岁不满1每周岁判定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已满16周岁的人判定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这样的划分有一定不足,比如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于发育成熟较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已经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所以应该承担其刑事责任了。

(三)未成年人定罪量刑标准不够合理我国法律中对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定罪标准仅限于要求他们对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

此年龄段的人如果实施的是上述八种犯罪以外的危害行为,并不负刑事责任,不具各犯罪主体资格。

而刑法中还有四百多条罪名没有把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定为犯罪主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成熟得较早,已经具备一定的辨认和控篇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对梁头镇农村刑事案件的调查与思考姓名徐学鹏年级20XX级专业法学层次大学本科分校静海分校指导教师刘文东对梁头镇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一、前言部分近年来,由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持续攀升,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几年,虽然国家和社会为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出台了一些法律、政策,然而,未成年犯罪却呈上升趋势,而且逐步出现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团伙化、高智商化、暴力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调查人:徐学鹏调查时间:20XX年2月1日至2月23日调查地点:梁头镇司法所调查方法:采访二、事实部分(一)梁头镇地处天津市的近郊,人口20450人,是一个典型的农村乡镇,对这个镇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近年来,该镇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态势,根据近两年来梁头镇发生案件统计情况看,未成年犯罪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20XX年梁头镇共发生各类刑事案件158件,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8件,判处少年犯36人;20XX年共处理各类刑事案件316件,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9起,判处少年犯55人。

20XX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被判未成年犯较20XX年分别增长41%和19.5%。

(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的特点一是以侵犯财产为目的案件居多从近2年处理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统计情况看,抢劫、盗窃型案件所占比例居于首位,20XX年处理的36名未成年人犯中抢劫22人,盗窃的4人、20XX年处理的55名少年犯,其中抢劫24人、盗窃19人,两年来抢劫、盗窃人数占总数的60%,且呈现上涨趋势,20XX年比20XX年增长64%。

二是暴力犯罪倾向越来越严重,一般性犯罪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