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辽宁省含答案)

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辽宁省含答案)

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辽宁省含答案)2017年大连市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I、II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各部门之间既相互配合,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下面体现这一特点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公九卿制 D.行省制 2. 商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古代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出现在 A.夏朝B.商朝 C.西周 D.春秋时期 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在促进民众文化素质提高方面贡献最大的发明是 A B C D 4.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批判矛头在思想文化领域主要指向 A.腐朽的宋明理学 B.拜金逐利的风气 C.反动的君主政体 D.董仲舒的新儒学 5.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疯狂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对中国传统经济的重大影响是 A.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6. 近代航运业是中国较早出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行业,也是外国侵略者操纵中国近代国民经济的重要据点性行业之一。

中国近代航运业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 A.轮船招商局成立 B.安庆内军械所成立 C.福州船政局成立 D.江南制造总局成立 7. 谭嗣同在《仁学》中大胆抨击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纲常礼教,提出了“男女内外通”的主张。

据此判断,谭嗣同是主张 A. 民族平等 B.国家独立 C. 男女平等 D. 发展资本主义 8. 纵观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奋斗历程,辛亥革命无疑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篇章。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性质的是 A.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结束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 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共同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大政治制度”的确立充分表明我国 A. 正在建立民主和文明的社会 B.已经进入到世界大国的行列 C.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确立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10.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句话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的经营特点是 A.集体经营,平均分配 B.以发展私有制为主 C.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11. 在2016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袁隆平介绍了正在探索种植的“海水稻”。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公认的袁隆平的世界性贡献是 A.研发出了转基因水稻 B.成功培育杂交小麦 C.解决了非洲粮食问题 D.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12. 城邦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

古希腊城邦政体的主要特征是 A.实行邦联体制 B.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C.重视人人平等 D.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13.下面作品之所以被认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散发着人性的光芒伟大 B. 充满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C. 揭露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D. 反对腐朽的天主教束缚 14. 马丁路德在《论基督徒自由》中说:唯有信仰而非善行才能造就真正的基督徒,并救他免入地狱。

……因为他的信仰,然后才有善良的行为。

这表明马丁路德的宗教观是 A.因行称义 B. 社会契约 C. 因信称义 D.先定论 15.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B.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 C.有利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 D.无产阶级革命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16.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中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

这种文学流派的社会价值是 A.取代浪漫主义,发展了世界文学 B.能正确地指出社会发展的出路 C.为民众提供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 D.能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17.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的起源》,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这一理论的社会影响是 A. 发展了生物科学理论 B.冲击了教会学说体系 C. 动摇了封建专制政体 D.人类科学时代开始了 18. 戈尔巴乔夫1985年执政以来,在强调根本改革现行苏联经济体制必要性的同时,一直在提倡和鼓励学术界大胆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但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却没有成效,其主要原因是 A.未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B.没有提前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C.缺乏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决策 D.改革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19.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曾发布报告说,到2030年世界多极化趋势将加强,霸权主义将失去生存空间。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加强主要是因为 A.两极对峙局面的瓦解 B.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C.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20. 当互联网被赋予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时,网络安全的急迫性与重要性也愈加突出。

下列关于加强网络安全的措施可取的是①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快构建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②加快建设网络人才队伍,提高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能力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加强个人信息保护④避免使用网络技术,以确保信息安全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

第21题13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5分,共40分。

2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费正清认为“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取胜后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7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明理学家是如何发展传统儒学的?并简述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6分)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世界市场的建立――至少大体是如此,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生产的确立。

世界既然是圆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移植实施,中国和日本开发以后,这个行程像是已经完成。

――1858年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12分)程。

并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2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

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

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但也要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1)依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世界形成两极格局的主要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应对“二战”后出现的两极对峙格局的?(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中国采取了哪些对策应对这一趋势?(9分)2017大连市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 1.C 2.B 3.B 4.A 5.D 6.A 7.C 8.D 9.A 10.C 11.D 12.B13.A 14.C 15.A 16.C 17.B 18.D 19.B 20.D 二、非选择题 21.(13分)(1)正确。

(2分)理由:西汉的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内容包括“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主张。

(3分)影响: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2分)(2)发展:宋明儒学家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分)表现: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凸显人性的庄严。

(4分) 22.(12分)形成过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拓展; 19世纪中后期,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分)影响: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新的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促进服饰习俗、大众传媒、交通通讯等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8分) 23.(15分)(1)原因: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2分)应对: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寻求苏联支持;提出并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分)(2)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2分)对策:承认“一超多强”的现状,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深化改革开放,提升综合国力;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7分)。

相关主题